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2016-11-16 | 日记本:《心理》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任性行为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出现,幼儿两三岁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表现得十分强烈,或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要求,或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因而对某种事情固持己见,表现出任性的行为。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对任性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的任性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孩子是在训斥、打骂或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么,他们的性格不是唯唯诺诺,就是任性固执。所以,家长要避免经常训斥、打骂孩子。如孩子确有过错,改用说理的办法,多给孩子以爱和关怀。也不能溺爱,溺爱更会导致孩子任性骄横。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不能一味地迎合,而应该有选择地满足其要求,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并向孩子讲明其要求未被满足的理由。爱应与严相结合,才能帮助孩子明辨事理,渐渐的以理性态度对待成人的要求,逐渐改掉任性的习惯。

孩子任性时,家长可以来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或者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对他们进行“冷处理”,坚决不予理睬,让他受几次冷落,让他明白任性并不能达到他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以后他或许就再也不会任性了。等事过以后再与孩子说理,采取循序善诱的办法,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抓紧平时的教育。家长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看小人书,或利用身边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启发孩子,使孩子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逐渐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孩子能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逐渐克服任性行为。

父母该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孩子任性的根本原因。在生活当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教育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强制孩子休息片刻。

爸爸妈妈要想惩罚又蹦又跳的孩子,那么可以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要是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爸爸妈妈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还能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3.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

要是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叫骂,不可以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孩子把音量放小,反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4.培养孩子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当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那么,孩子的任性自然就会减弱了,通过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使孩子远离任性。

家长该如何给任性的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在外人看来,也许只有任性的家长才会有任性的孩子。话说的好,任性的父母才能够养育出任性的孩子来。难不成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违了规,就应像碰触到了烧红的火炉,一定会受到惩罚。任性,可以说是现代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管教,老是和大人对着干,特别倔,而且软硬不吃。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

但另一方面,任性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对任何事情都说“不”,是许多二三岁的孩子的自然表现,我们应该理解。同样,有时孩子的任性只是因为理解问题,并没有与大人作对的意图,这时候要运用最大限度的判断力,来决定哪种行为是任性固执的有意伤害,哪种行为是自然行为。

但是如果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任性,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龄儿童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

但孩子的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的放纵教育的结果。法国教育家鲁索在《爱弥儿》中指出:“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这话很值得我们反思!

所以,纠正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承认我们的培养方法可能是使孩子任性的原因。只有改变它们,才能帮助孩子行为得体。

在一个故事中,儿子问父亲:“我长到什么时候才可以随心所欲呀?”

父亲的回答很巧妙:“我不知道。不过,孩子,世上还没有人能活那么长。”

没有人能够活到随心所欲的年龄,即使是圣人孔子到了七十岁,也要在“从心所欲”的后面加上“不逾矩”,也就是不违反规则。所以要建立适当的规则让他遵守。

有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能让孩子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是孩子未来行为模式的基础,所以要制定清楚的规则和惩罚细则,如果不守规矩必须接受惩罚。一旦规则严格确立,大多数孩子会遵守。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出一个快乐、适应性强和尊重规则的孩子。最初的规则应该是阻止孩子伤害他自己和别人,教孩子明白最基本的对错。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待,而且他的表现达不到期望时会有惩罚,是一件好事。根据专家观察,孩子们经常操练自律—换句话说,那些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孩子能识字后,可以把规则写在纸上并贴在家里,这是让孩子明白,规则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体现公平合理的好方式。

父母应当考虑什么违反行为是惩罚底线,一旦违反规则就实施。在西方管理学中有一个“热炉法则”,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违了规,就应像碰触到了烧红的火炉,一定会受到惩罚。

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1)即刻性:当人一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2)预先示警性:火炉是烧红摆在那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碰触就会被烫。(3)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4)彻底性:火炉烫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规则不是只面向孩子的,同时也是对大人的约束,而且惩罚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当孩子向你发脾气或撒娇时,想始终如一坚持规则确实很难,但是只有坚持,孩子才会明白你对他的期待。

针对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宋代大儒张载曾经有一个很幽默的比喻:“如果你养了一条狗,不想让狗进屋子,它一进屋子你就拿棍子打。可是你又经常在屋子里喂狗吃东西,狗又怎么能知道进屋对不对呢?即使天天打,恐怕也不能让狗懂得这个规矩。狗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当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必须坚决,不许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性得到发展。但是,要避免用做家务当作一种惩罚。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孩子做家务是应该做的,不能当作惩罚手段。

对孩子要少用威胁,但要至始至终贯彻规则。如果他没有及时清理自己的房间,你可能先是警告他不许吃晚饭,但是当你让步而让他吃饭时,就向他发出了一个信息,你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不准备真的惩罚他,那你最好不要威胁他,因为不可信的威胁会破坏规则的执行。

美国有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拒绝抽烟和接触毒品。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说“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

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孩子遵守规则,你要用行动,而不是冲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也不是空洞的威胁。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怒吼也无法“驾驶”孩子。愤怒只会让你精疲力竭,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很小,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

在惩罚孩子时,其它家庭成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或做法,即使是对的意见也要事后说明。否则的话,不但会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还会令父母丧失权威。

任性宝宝要怎么教育?

看看一下的场景,我们该怎么做:

任性之:喜欢唱反调

场景: 旺旺在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

错误的做法: 妈妈大声叫着旺旺把电视音量关小,在屡叫不听的情况下,一个箭步走到他身边,抢走遥控器自己强行关小音量,还顺手在地上吵闹的旺旺屁屁上重重地打了两下。

结果: 旺旺吵闹得更凶,撕心裂肺的哭叫,死拽着妈妈,一定要拿到遥控器。拗不过他的妈妈,只好把遥控器给他。

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给他一个轻柔的暗示,然后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任性之:安静不下来

场景: 丁丁从小区游乐场回到家后,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这样一来,不但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

错误的做法: 大声喝斥丁丁,要他停止这种无休止的蹦跳。并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跳下去,晚上不给他吃他最喜欢的鸡腿。

结果: 丁丁依旧在蹦蹦跳跳,而爸爸已经火冒三丈,准备逮着他好好的“教训”一番。

正确的做法: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任性之:人来疯

场景: 威威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错误的做法: 爸爸拿走威威手上所有可以丢的物品,严厉地训斥他太不礼貌。甚至因为威威不听训斥而打了他掌心几下。

结果: 威威在爸爸转身后,拿起身边的拖鞋朝着前方扔去,正好打在爸爸的身上。

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由此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任性之:淘气包

场景: 2 岁的超超对玩水特别感兴趣:用手指去抠水龙头,堵住出水口,让流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如果你给他香皂或者洗手液,他还会不断地玩这些有趣的“玩具”,直到把一整瓶的洗手液挥霍干净。

错误的做法: 妈妈禁止超超去厨房、厕所任何有水的地方,不许超超接近水。

结果: 超超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偷偷溜去玩水。不但把自己全身弄得湿淋淋的,还把厨房弄了个“水漫金山”。

正确的做法: 如果是夏天,让他玩玩水也没有什么关系,冬天怕他把衣服弄湿而着凉感冒的话,不如干脆就给他穿上小雨衣、小雨鞋,给他机会玩个痛快。玩过几次之后,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的兴趣点自然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这个玩水龙头的事件也就不会再带给父母烦恼了。

任性之:小霸王

场景: 晖晖是出了名的“小霸王”,经常抢小朋友的玩具不说,就连去小区游乐场玩滑梯,也要一个人霸占着两条滑道。谁要跟他争,他就会用力地打对方,就连对爸爸妈妈也是如此。

错误的做法: 爸爸强制让晖晖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和滑道,不理会他的哭闹,只是制止他打人的行为。

结果: 晖晖下次再去玩滑梯时,依旧霸道的占领着整个滑梯,谁来抢就用尽全力打他。

正确的做法: 当孩子出现霸道的行为时,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安静的无人区域中,但要在父母视线范围内,不理孩子任何的哭闹行为。在孩子情绪渐渐稳定后,与孩子尝试沟通,并且讲述不可以霸道的理由。

任性之:心口不一

场景: 嘉嘉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一开始没赶上他们的速度或是进度,就默默的离开,什么也不说,把失望憋在心里。问他怎么不去试试参与,他就会嘴硬地说:“我还不想玩儿呢!”

错误的做法: 妈妈听了嘉嘉的话后,带着嘉嘉离开游戏场地。

结果:嘉嘉恋恋不舍的离开游戏场地,之后性格更加内向,不愿意主动去结交小朋友。

正确的做法: 如果你家有个这样紧张和心口不一的孩子,你就要成为一个细心的父母,在他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好好揣摩他的心理:“他说不想玩,其实是怕被小朋友拒绝。”然后,你可以带着他去小朋友那一起问他们可不可以参与游戏。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结交朋友。

对于3 岁内的宝贝来说,他很难预计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宝贝因为任性而导致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有耐心,细心观察宝贝的动向,随时发出预警,以防止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孩子的任性,小编提醒您:

1.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

2.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决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3.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去,以转移他的任性。

4.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让他渐渐安静下来。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