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2016-11-16 | 日记本:《心理》

家长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最好不要太 干涉 那样起不了作用 反而会起反作用

最好说说 以学习为重 讲讲道理什么的 不要做别的什么事

现在太早 不一定以后会在一起 时间 人都在 变 等等

儿女问题 现在的家庭都有 就看 儿女 自己懂理自己理解了

孩子的早熟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有些做父母的缺乏知识而不能正确对待,或者由于疏忽,往往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很多的烦恼,至今,有些父母仍以自己的儿女早熟为耻,甚至对孩子另眼看待。其实,孩子成熟得早晚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你的儿女是早熟的话,应以正常的心情处之,切勿对他们的言行采取责怪的态度。这时最需要的是感情和生理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早熟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劝诫方式。

父母亲在孩子的早熟时期,应特别注意他们所交往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比儿女年长而又早熟的孩子,因为和这些孩子接触很可能使你的儿女更加早熟。一般说来,早熟的孩子往往比晚熟的孩子易误入歧途,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很多似是而非的思想正充塞在他们的脑子里,分不清理想和幻想,理智又弱,加之父母教导不当(不是严厉责骂,就是任其发展)孩子受到不健康之类书籍的影响,就容易产生对异性问题的好奇心,而父母却讳莫如深,不给予适当的教育,这就增加了早熟儿女出现异常的可能性。

那么,怎样防止早熟儿女出现异常呢?这要靠父母经常注意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果孩子有下述现象:常说谎话,回家时间变晚,夜间经常借故外出,讲话时的用语改变,喜欢用隐语,学习成绩下降,非常注意装饰,发怒、哭泣的次数增多等,就应引起注意。当然,这些前兆并非条条都有,但做父母的应把这些放在心里,以它为基点来观察儿女的言行,有针对性地做好早熟儿女的工作。

家长如何对待早熟的孩子

在生活中,会出现早熟的现象,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提高学习能力,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家长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 “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针对以上原因,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

○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

○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只有大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本领”。

○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 “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还孩子以童声、童趣。

同学们了解了家长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何对待孩子出现性早熟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这是为人父母最欣慰的事情。

可是,你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孩子,如果他(她)还很小,可是性早熟的特征已经很明显了,那就令人担忧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这是为人父母最欣慰的事情。

可是,你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孩子,如果他(她)还很小,可是性早熟的特征已经很明显了,那就令人担忧了。

饮食的影响

孩子们早熟的诱因,首先体现在饮食上。

如今孩子的饮食习惯,使一些孩子打小就长成了小胖墩。

肥胖使孩子不爱运动,胖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懒惰的行为。比如说打篮球啊跑步啊跳远啊,对于这些胖孩子来说,简直是一项项格外复杂的运动。

而产生肥胖的原因,其实是和饮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的。时下煎炒烹炸且不说,单说洋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对我们中国孩子的腐蚀,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

我的亲戚住在小县城,那里暂时还吃不到洋快餐,所以一来北京,或者到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去,就会带孩子进这两家洋店。

也怪了,现在的孩子还就真爱吃这些东西。用百吃不厌也许都不过分。

但是专家学者严重声明,油炸食品不仅高热量,其实也属于很严重的垃圾食品,尤其炸薯条,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卫生部曾发文公告,让公众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其中薯类油炸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比其他油炸食品高出4倍。这个数字不看不知道,看了真的吓一跳,因为我儿子格外偏爱薯条,甚至我在家的时候都给他炸过。

既然淀粉经过高温会产生这样不良的后果,我以后还真得小心为妙。

这样说来,这些高热食物造成了肥胖和早熟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成人环境的影响

其次孩子性早熟,绝对缘于我们成年人在孩子们面前的无遮无拦。

比如电视台孩子模仿秀的节目,一个个孩子模仿成年人做出成年人才有的动作。这在孩子的世界里,绝对也是性成熟的诱因。

朋友的孩子在幼儿园,有时候大人在一起开玩笑说,丫丫是我的儿媳妇,冬冬是我的姑爷。

孩子们私下里也会各自议论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也会知道自己是要结婚的、生孩子的、过家家的。

专家说过,孩子过早接触成人环境,很容易诱发性早熟。

现在就是说,饮食是其一,家长给孩子们创造的环境是其二。

其实细想想,要想看住孩子们,也真是不容易,如今影视剧我们可以不让孩子看,那里卿卿我我的镜头着实影响孩子发育。

可是动画片我们就不能太控制了,然而那里面也会涉及到男朋友、女朋友的,包括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里的大雄,才屁大的孩子不是也惦记着让静香给他当女朋友和未来的媳妇吗?

所以,眼下孩子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有些糟,难怪孩子们个个都早熟了。

包括我十岁的儿子,一说男友女友结婚等话题,眼神都怪怪的,有些不好意思却又充满了好奇。

我们小的时候,那个年代电视接触得少,情歌听得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肯定心里没有早熟的种子。

成熟在心里泛青的时候估计也已15岁开外了。

怎样策略对待孩子性早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的父母应该区别孩子身体上的性早熟与由于模仿而来的“性”意识。其实,性早熟毕竟是少数,家长如果把孩子的模仿行为,当成是性早熟而加以恐吓、训斥,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一:

5岁的小东“追求”女孩子的手段相当高明,平时献殷勤,如帮女孩子擦汗、替她从别人手中抢玩具……遇到节日尤其是女孩子生日时,小东还会送巧克力和玫瑰花,一旦逮住机会,就会拉一下小手、亲一口脸蛋。

李季点评:5岁孩子“追求”女孩子“手段之高明”,表现有如电影中的“情圣”。这类行为大都来源于对“韩潮爱情”影视作品的似懂非懂的理解和模仿,或得益于大人们平时有意无意的相关“鼓励”。正常的性意识发展还没有足够的理性让儿童有如此成熟的行为。因此,它仍然属于小朋友表达喜欢的范畴。大人所要做的,主要还是让孩子喜欢人不能强人所难,重要的是要别人喜欢自己。

案例二:

某幼儿园,男孩女孩都共用一个厕所,一直“相安无事”,但这学期却突生风波。4岁的女孩玲玲和小丽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于是每次上厕所要轮流把风。任凭门外的男孩如何急叫,把风者都振振有辞地表示:“男孩和女孩是不可以一起上厕所的。”

李季点评:如厕、睡觉、洗澡等,是幼稚园小朋友视觉认识男女不同最直接的场所。男女生自发扞卫“自己的权利 ”是异性意识萌芽的体现,同时,也是男女孩子群体性交往的一种方式。教育者一方面应该尊重小朋友的民主意愿和行为;另一方面引导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理由 ”是否合理。教育智慧是,把自发对抗引导为友爱协商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异性交往教育。同时,不要让孩子憋着。

案例三:

一天午睡时,小豪“啊,嗯”的声音把老师惊了一跳,老师发现小豪的被子已经被他在翻身时踢掉了,整个肚子露在外面,老师轻轻地走过去帮他盖被子,猛然发现他把内裤脱到了膝盖上,“小鸡鸡”正骄傲地抬着头呢……起床后,老师把小豪叫了过去,说:“今天老师发现你的内裤脱到膝盖上了,怎么回事呀?”“舒服,我在家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不以为然地解释道。

李季点评:儿童的自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幼儿园小朋友有时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只是满足一种舒服和放松的感觉。关键的是,不能让孩子对此感到神秘感和羞辱感。大人的大声训斥,讥笑,指责为坏行为等做法,都会造成孩子对此更强的羞辱感、压力感、好奇心和神秘感。

案例四

小健上幼儿园中班,今年才4岁,可现在总是把“老公”、“老婆”挂在嘴上,小小年纪便已懂得“谈情说爱”。有一天,小健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约小雪跳舞,可是她不愿意,还说她喜欢班里的另一个男生,对我没兴趣。”小健还紧张地问妈妈,怎么可以让女孩子喜欢。

李季点评:中班男女孩子的“夫妻相称”和“谈情说爱”,虽然有朦胧的性意识的萌芽的成分,主要是一种同伴之间喜欢的情绪和友好的行为。这种喜欢和交往行为是很正常的,不是什么“早恋”。不要将它成人化神秘化或恐惧化。告诉孩子如何才能被同伴,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以及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同伴的喜欢。

专家观点:

性模仿≠性早熟

袁爱玲:以上案例表面上看个个构成了性早熟的事实。在众多影视镜头的刺激下或许真的有些性意识早萌发,但我总的看法是成人对他们的这些行为过分敏感,并附加了成人的理解。因此,家长或老师对待这类行为不必过分敏感,更不能恐吓、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性恐惧、性冷淡,甚至罪恶感。我之所以认为上述案例中的行为是“非性”的,一是有模仿的因素,因为幼儿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见到什么方便模仿的行为、动作等会不加选择地去模仿,甚至越是不让他模仿,就越想模仿,并非荷尔蒙的作用。 二是幼儿还没有建立是非标准,不知道何种行为是,何种行为非,好奇心的驱使就去做。

对上述行为采取怎样的策略对待呢?

首先,控制儿童不宜的电视节目镜头,没有这样的刺激,就不会过早地出现这样的反应。行为主义原理(S-R)告诉我,要想去掉反应R就必须先去掉刺激S。

其次,不制造神秘感,避免激发他们更大的好奇去窥探或尝试。

再次,当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时,镇定地告诉他们,你不喜欢看到这样做,喜欢看到怎样做。成人不能只指出什么是错的,而不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这样不能有效地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