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适度的嘉奖?

2016-11-01 | 日记本:《心理》

怎样给孩子适度的嘉奖?

孩子学走路,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应该及时表扬;

孩子跌倒没哭,应该表扬;

及时表扬和鼓励是促进孩子继续学习,继续进步的必要条件。缺乏表扬的孩子性格易形成消极、冷漠的倾向,而且智能、语言和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也均受影响。

奖励必不可少,但奖励不当也会让宝宝养成不少坏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奖励得当呢?

奖励红绿灯

奖励通常分为:自然奖励、精神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

我们奖励宝宝时,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先自然奖励,再精神奖励、活动奖励、最后才是物质奖励。

自然奖励——“老天爷”的最高奖赏

这种奖励是指孩子做事情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不需要大人说任何语言、任何行动。

这种奖励是最简单,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却是对孩子来说最高级别的奖赏。这种奖励往往是宝宝培养兴趣爱好的原始动力。

好不容易拿着蜡笔摆弄了整天,一幅五彩缤纷的大作终于诞生了。看着自己的大作,宝宝心里头的快乐不亚于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冠军。

这时的爸爸妈妈如何强化这种奖赏呢?当宝宝拿着自己的“大作”向你炫耀时,应该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并且耐心聆听宝宝的心声,这时的宝宝在跟你分享他的快乐,而自己也在回味着这份成功;同时,请不要着眼于宝宝因为涂鸦而留在衣服上的种种痕迹,对于宝宝来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是最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精神奖励——润物细无声

这种奖励常常采用语言,动作对孩子表示夸奖、表扬。这种奖赏,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奖励却是小朋友最希望得到,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言,这种奖励对孩子将来发展影响是最深远的。

说到表扬宝宝,每位爸爸妈妈都会认为这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表扬宝宝,还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

1、表扬到点子上:对孩子的具体行为的肯定,比单纯说“你真棒!”好,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什么事、什么行为是受鼓励的,知道努力的方向,如“你今天对叔叔说‘谢谢’真有礼貌!”

2、表扬的词汇要恰当:“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看似对孩子很高的赞赏。冷不防,它是根棉里的针,说不定会刺伤孩子。

“你真棒!”、“妈妈相信你会更棒的!”这样的词语也许更真实更实际点。

3、别忘了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很好的奖赏,尤其是幼儿,爸爸妈妈的抚摸、亲吻能给宝宝感情上的满足,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

活动奖励——营养丰富的大奖品

用一个活动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如对孩子需要巩固的礼貌行为、学习习惯等,有良好表现后,答应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等,既鼓励了孩子,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家长对孩子一定要言而有信,只有履行诺言才能树立威信。使用这种奖励时,爸爸妈妈最最要注意的是:别给孩子开空头支票。答应了孩子去动物园,最后又去不成,这样会让孩子很失望,也有损您的威信。

物质奖励——“带刺的礼物”

说到“物质奖励”,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会陌生。当宝贝有所进步时,爸爸妈妈总会毫不犹豫掏腰包。但很快,爸妈会更加头疼,奖励多了,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讲条件,学会了为奖励而行。

物质奖励是把“双刃剑”,使用恰当,能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稍有偏颇,则让孩子变得功利、养成更多坏习惯。

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呢?

第一,物质奖励应当节制,不能动不动就奖励,奖励过于频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奖励是理所当然的,会养成没奖励就不办事的恶习。

第二,在奖励以前,不可以随便许愿,“如果……,爸爸就……”这样的奖励方法不可多用,因为当您常常说这样话时,孩子很快就学会说“如果我……爸爸你就得……”了。

第三,奖品的选购应当是孩子的生活必需品,如一些玩具、书画、水果等等。但也要注意尊重孩子,如果孩子年龄稍大,在选购前,可以征求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第四,奖励的前提必须是科学的。如“如果你上床睡觉,妈妈就奖励你糖果”这样的奖励就不科学了,不仅达不到奖励的效果,还有损孩子的健康。

宫外孕

宫外孕

湿疹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大宝小宝不一样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求是不一样的,相对应地,我们对宝宝的奖赏也应该作出调整.。

小宝宝的奖品

对于周岁内的小宝宝,最适合的奖品重点是运用感情奖励。

1、拥抱、抚摸、亲吻是爸爸妈妈最好的奖励。

2、微笑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奖励方法。微笑对宝宝来讲,不仅是一种感情奖励,而且是一种行为导向。

3、以亲切的语言予以奖励。

4、物质奖励。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偏好,适当采用给一些好吃的东西、延长玩玩具的时间等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予以奖励。

对周岁内宝宝的奖励,不仅要注意方法,而且要注意适度,特别要注意安全。

大宝宝的奖赏

渐渐地,宝宝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这时对宝宝奖励可以更加多元化了。

1、带孩子出门玩耍,一方面能让小宝宝多多见识外在环境,一方面也能让宝宝明白到,只要表现良好,妈妈就会带他出去玩。

2、陪他一起游戏、讲故事

如果宝宝有良好表现时,妈妈爸爸可以适时地陪宝宝玩他喜欢玩的游戏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养亲子感情。

3、允许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的行为及言行都很恰当、合宜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哭闹,很乖地听大人的话,父母就可以适时地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如:看电视中的儿童节目。

4、激发孩子的荣誉心

为小宝宝准备一本生活公约小簿子,只要宝宝有好的表现,妈妈可以在上面盖上一个好宝宝章,象征性的鼓励品,来给宝宝作鼓励。

孩子在校取得好成绩该如何表扬?

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兴冲冲的拿着成绩单回来跟父母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时候,父母怎样表扬孩子才适合呢?嘉奖有度,才能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养成不骄不躁的好习惯。

1.嘉奖适度,避免太过

我们知道凡事都有个“度”,对孩子的嘉奖也不例外,假如父母对孩子的嘉奖过度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取得很好的后果。嘉奖孩子也要留意技巧,过分夸大孩子的成绩是不可取的。精确的嘉奖办法应该先细心视察懂得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在此根本之上嘉奖孩子,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性。

2.活用表情,更得效果

对孩子进行嘉奖时,父母可运用一些表情方式,例如父母给孩子一个会意的微笑、

一个喜悦的眼神以表示对其的赞成,这样孩子会感到内心雀跃,因为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会有极大的成就感。

3.精神鼓励为主,物资奖赏为辅

很多父母对孩子嘉奖时,就用物质奖励打发孩子,这种奖励是要适度的。父母对孩子嘉奖时,不可多用物资方面的奖赏,固然物资嘉奖和精神鼓励一样,都是嘉奖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腕,但多用物资奖赏,则会对孩子发生一些不良影响。

4.适度给孩子制造惊喜

不妨在平时留意一下最近孩子对什么特别感兴趣,先对此表示不在意。当孩子取得了一个好成绩时,在此突然给孩子期盼已久的礼物作为嘉奖,不仅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更努力去做好下一件事。

奖励学习法对孩子真的好吗?

大概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老师用奖励星星、笑脸的方式,长大了也形成了习惯。

然而,仅仅是这个原因吗?

小时候,孩子只要主动发言、勇于举手、帮助他人等,老师会给孩子一颗星星或笑脸,让好行为得以强化,下次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概率就会提升。奖励能很好的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但奖励星星、笑脸更多的属于精神奖励,让孩子感到自己不错、兴奋并伴有喜悦感。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奖励和物质挂上了钩,和学习挂上了钩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家长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心烦意乱时,恰巧看到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动来动去。这时家长想也没多想,对孩子说:“你只要在半小时内写完作业,妈妈就带你出去吃好吃的!”孩子一听,来了精神,顺利的在半小时内完成了作业。

于是,妈妈觉得这个方法很奏效,于是大事小事都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屡试不爽。直到有一天,妈妈让孩子写一篇作文,孩子对妈妈说:“你给我什么奖励呢?你给我奖励,我才写!”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耐着性子想了一个妙招。当孩子再次在门口玩闹的时候,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们这样想。仍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老人的智慧在于,他成功的把孩子玩耍的动机由自身转向外部。玩耍本是为了自己开心快乐,可当老人用奖励金钱的方法与玩乐挂钩时,孩子的动机开始不再单纯。

那么,现实生活中又如何呢?

当家长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开始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奖励成了贿赂。孩子也渐渐开始表现的“唯利是图”!此时,家长又开始抱怨孩子贪婪。

当孩子不再为了学习知识,解答更多的疑惑而快乐的学习时,学习也不再是自己的责任。家长通过不断提升物质激励,让孩子一点点丧失了学习的内部动机!

那么,孩子总要讲条件该怎么办呢?家长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呢?

物质奖励是可以的,但是奖励要适度,并且最好能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孩子的需求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分。

精神需求指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赞赏、喜欢。很多孩子有自卑感,这是因为从小家人给予的肯定、欣赏、赞美太少了!所以,当家长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语气,都会让孩子欢欣鼓舞很久。

孩子提升了信心,有了成就感,对自我的期许就会提高,外部激励就会逐渐转变成自我激励。物质激励可以使用,但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因为爱他、鼓励他才给他买东西,而不是把买东西当做实现下一个目标的筹码。

被奖励的应该是孩子的行为过程,而不是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雷珀实验”,心理学家雷珀挑了些爱绘画的孩子分为A、B两组。

A组孩子得到许诺:画得好,就给奖品;B组孩子则只被告之“我很喜欢你们画画,我想看看你们画的画”。

两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孩子得到了奖品,B组孩子只得到了具体的点评。三个星期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孩子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而B组孩子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做多次论证,结果是一样的。

从这个实验可以发现,用物质奖励很难维持孩子做事的持续性。

奖励的重点是结果,而不是整个过程。所以,当家长在给孩子奖励的时,要告诉孩子:“这个奖励是因为你今天很努力完成了功课,比之前有进步。”即便孩子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但是因为孩子很努力,妈妈还是可以奖励孩子的努力过程。

小贴士

物质、精神奖励相结合方法:代币法

这个方法对年龄小的孩子比较适用,可以帮助培养他们好的习惯。比如,准时起床(每天4分),打扫房间(每天3分),积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物质奖励,积满20分,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40分,可以去游乐场。也可以让孩子把代币存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里,随时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奖励。

代币法推迟了孩子需求的满足,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

所以,孩子学习总要讲条件的现象并非一日形成,它反映了家长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学习动机等深层问题,归根结低还是要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多给予孩子鼓励、肯定,并且肯定他们的努力而非结果。

适当奖励让孩子变得自信

奖励与惩罚,常常被父母视为管教女儿的两大法宝——通过奖励可以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惩罚可以制止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习惯。

说起如何奖励与惩罚女儿,女孩父母们的方法和心得也往往很多:

奖励——

“女儿有了进步,我就会奖励她更多的零花钱,让她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女儿如果很听话,我就会买很多她最爱吃的零食作为奖励”;

“女儿如果表现不错,我就会送给她一些礼物”;

……

惩罚——

“女儿做错事时,我就采用罚站、面壁思过的方式惩罚她”;

“女儿犯错误时,我就罚她不许吃饭,并禁止她外出玩耍”;

“女儿不听话时,我就用打手板、打屁股的方式惩罚她”;

……

当代的女孩父母,懂得女孩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知道女孩往往会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也十分重视奖励与惩罚的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们常用的一些奖励和惩罚方法,仍然有着很多的弊端——无论是给更多零花钱,还是送礼物、买孩子爱吃的零食,其奖励方法都太过偏重物质奖励;无论是罚站、不允许吃饭、打手板,其惩罚方法都太过偏重体罚。

其实,奖励远远不是多表扬几句、送给孩子礼物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也远远不是打孩子屁股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奖励与惩罚都是一门家庭教育的艺术。只要父母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奖励、去惩罚,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

给父母的建议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奖励和惩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敏感并渴望得到父母更多关爱的女孩来说,无论奖励还是惩罚,父母都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方法一:奖励一定要多样化

一般来说,深受孩子欢迎的奖励可分为四大类——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包括对孩子的成长表示鼓励、肯定、满意、赞叹、尊重、佩服和欣赏等;

情感奖励包括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等;

活动奖励包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一起玩,听大人讲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

物质奖励包括买孩子喜欢的图书、零食、玩具、服装等。

很多父母常常认为,奖励就是给女儿买她想要的东西,给她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她延续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事实上,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相比男孩而言女孩更是如此。

因此,奖励女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即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物质奖励综合运用。

一位母亲在奖励女儿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前段时间,女儿的老师告诉我,说女儿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天晚饭后,我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女儿说,她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问题或者大声朗读,她怕答错或读错了被别人笑话。

为了鼓励女儿克服心理障碍,我给她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她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她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她喜欢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个星期得了5颗星,她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此外,她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看一会儿图画书。

事实证明,这样的奖励很有效,几个星期后,女儿变得自信多了。

在上例中,这位母亲的奖励方法就很科学,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奖励:精神奖励——颁发进步小星星;物质奖励——到商店买女儿喜欢的文具或玩具;活动奖励——去游乐园、多看半小时的书……随着奖励的不断升级,孩子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当孩子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她就会将良好行为与得到奖励挂钩,而不是将良好行为作为一种好的习惯、个性予以保持。所以,奖励要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角度来讲它能够更好地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同时,随着女孩的不断成长,父母更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并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进行。

此外,父母们还应知道,奖励孩子的最高级别,就是给孩子一些主导权。例如让女孩来决定全家周末的活动、选择到哪家餐馆吃饭、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让孩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奖励。同时,这种给孩子更多主导权的奖励,还十分有助于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

方法二: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也就是自然后果惩罚法,这是由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

这种教育方法认为,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在不危险的前提下承担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们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一位母亲,在运用自然惩罚法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女儿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女儿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也没带,就问她:“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女儿说:“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

一个星期后,女儿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女儿说:“挺开心的,就是衣服带得不够,没想到山里那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妈妈说:“这可真是个教训呀,那以后应该怎么办呢?”女儿笑了笑,说:“看来我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列个单子,准备得再充分一些。”

这位妈妈是智慧的,她的惩罚不仅让女儿体验到了自己过失的后果,更促使女儿想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法。由此可见,让孩子适当经历一点麻烦、一点不愉快,是父母惩罚孩子的最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女孩的所有行为都适用。一般来说,只有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她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女儿挑食,父母可以让她尝尝挨饿的滋味;女儿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她尝尝受冻的滋味;女儿固执,父母可以不管她,让她感受到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女孩带来心理上的折磨,父母就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方法三:不要惩罚女孩的失败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罚的运用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可以惩罚孩子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特别是对于容易受伤、敏感的女孩来说,这个原则尤其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常常会忽略这个惩罚的重要原则:

欣欣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就决定帮妈妈洗碗,但她却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妈妈马上跑过来说:“这孩子,你这不是添乱吗!”

琳琳期末考试的成绩很糟糕,班级排名也下降了很多,爸爸批评道:“我就知道你会考不好,平时就知道玩。罚你每天不许看动画片。”

以常人的心理来看,失败了,女孩往往会感到特别沮丧、难过,并且自责、后悔,这个时候是她最伤心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她需要父母的安慰、理解和鼓励。如果此时,自尊心极强的女孩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她心里就会留下一个永久的阴影,并不再去做更多的尝试与努力。

其次,与懒惰、依赖等不良行为不同,失败是一种可以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很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让孩子变得怯懦和自卑。

家长如何做到对孩子赏罚分明?

表扬和惩罚在从古至今的教育中都起着相同的作用,那就是通过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让受教育者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进步和成长,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

可是,在施教的过程中,这两种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偏差,失去了本来的目的,让受教者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并且有的施教者 把这两种方式奉为教育的法宝,在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下,表扬——理所当然,惩罚——理直气壮。于是,受教育者在这种错误的方式下,渐渐地偏离了成长的轨道,有的孩子因不当的奖赏而甘于堕落;有的孩子因错误的惩罚而失去生命。

表扬是为了让孩子好上更好,惩罚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和不足能够往好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施教者错误的运用,奖赏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惩罚却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

表扬和惩罚就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并且是如影随形,有表扬就一定会有惩罚,有惩罚同样也会伴随着表扬。

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表现好,老师就会奖励一颗红五角星,否则,就会得到一颗小黑五角星。

在家里面有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就分配一点家务活,有的孩子就给父母提出要求,干完活要发“工资”,要不然就不干了,于是,父母就会给孩子2块钱以资鼓励。

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采取打、骂等暴力手段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进行身体上和心灵上的惩罚,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

有的家长从小就深受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知道暴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可是,当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并且,还为自己解脱说:“我小的时候如 果父母不打我,我才不会作出今天的成绩呢,所以,打骂是正确的。”有的家长虽然不打孩子,但是,却经常会用指责、挖苦、唠叨、命令、辱骂等等软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摧残。

狼爸的教鞭就是暴力的象征,虎妈的刻薄就是软暴力的写照,虽然他们的孩子也很优秀,难道优秀就一定非要通过让孩子留下精神和身体上的伤痛来换取吗?

有的家长把奖赏和溺爱画上了等号,从开始的奖赏作为激励的方式,演变成后来的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一变化的过程,让孩子的欲望不断地在膨胀,孩子小的时候干点家务活给钱;只要好好学习就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写完作业,以看动画片和玩电子游戏为条件进行交换;只要孩子能考上重点学校就带孩子去旅游或者给现金奖励,这种方式对孩子会在短期时间内是有效果的,可是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

孩子在这种物质刺激之下,不再满足于父母所给的奖励,以至于到最后给什么条件也不去学习了,有多少孩子就这样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休学,辍学,加入团伙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何才能让表扬和惩罚起到良好的效果呢?

表扬行为和过程而不只注重结果

比如说:当孩子能完成作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认真、仔细的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而不是只简单地对孩子说一声:“为了奖励你能够完成作业,去看会电视吧”。只关注结果就会忽视过程中的细节,孩子是不是把作业都做对了,作业的质量怎么样?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领悟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只关注结果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松懈的心态,只要是做完了就行,至于对错和好坏就不管了,反正是做完了。

表扬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

表扬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能夸大其词,让孩子一听就感觉到假和虚伪。有的父母表扬的时候只会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话,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反感,而起不倒激励的效果。还有的父母表扬孩子会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做了一件别人都做不到的事”,其实,孩子心里明白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

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物质上的奖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金钱至上,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物质满足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在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适量。

精神奖励能够让孩子转化成一种动力,在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激励时,也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学习,比如:带孩子看一场电影、和孩子一起到户外进行活动和游戏等方式。

不要把惩罚当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些家长稍有不顺心就会拿孩子出气,特别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的事后,父母就更有充足的理由了。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回到家中,这个时候如果正好赶上父母吵架,那真是“大难临头”,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撒气筒。其实,当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内心也是很不安的,如果回到家中父母不能给孩子帮助,反而批评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以后也就不会再给父母说心里话了。

惩罚要讲求方式方法不是打骂体罚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拳脚相加,或者是放到小黑屋里,语言上的打击。惩罚并不是越严厉就越有效果,父母一定要明确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 因为没有考好或者是和别的同学发生矛盾之类的,而是,通过惩罚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纠正行为上和思想上的错误。惩罚孩子一定要注意场合、时间、地点,不要 受到传统观念“当面教子”的影响,如果不注意这些,惩罚就不会起到作用,反而会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丧失自信。

批评孩子要有始有终,不要揪住小辫子不放,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完没了,会让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慎重,首先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限制,比如:因为犯错误,取消本周的户外活动或者是禁止打篮球等方式,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

让孩子承担责任,有勇气面对错误

小孩子经常会忘记带文具盒,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给孩子送过去,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写不完,就盯着孩子。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最关键的是第 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忘记带东西时,就要让孩子接受上课没有文具用的后果,当孩子写不完作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不完就要接受 老师的惩罚,孩子只有自己承担后果,才会在心中慢慢的建立起责任感,如果家长一味替孩子去承担,那么,孩子就会没有责任心,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总之,表扬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出发点都是让孩子能够建立起责任心、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进取心,改掉不良的坏习惯,养成独 立自主、善思考、团结合作、有毅力、有耐心、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地行为和思维习惯。不要因为施教者采用表扬和惩罚的方式不当,而让孩子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或者给孩子造成身心的伤害。

怎样奖励孩子 正确奖励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父母奖励孩子总是喜欢用金钱奖励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只有金钱才是孩子们想要的,陪孩子玩游戏、为孩子做喜欢做的事他们更会喜欢,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奖励孩子的方法。想要了解更多早教方面的知识吗?请看父母批评孩子过多 会让孩子不自信。

1、讲故事给他听

宝宝表现不错时,妈妈可以营造欢乐活泼的气氛,讲故事给宝宝听,耐心地告诉小宝宝,让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好坏与对错。

例如:“宝宝,你好乖,刚刚妈妈看到你把饭都吃光光了,妈妈等一下讲故事给你听”。

2、亲密的背与抱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母婴之间早期的“依附关系”若是发展良好,对小宝宝日后的人格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妈妈应常以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宝宝的爱。当小宝宝有比较好的行为表现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亲密的拥抱,因为小宝宝可藉由肌肤之亲,在爱中成长。

3、带孩子出门玩耍

事实上,小宝宝在一至三岁时,正是需要健全发展身心的初始阶段,一旦宝宝有良好的行为反应时,妈妈可以带小宝宝出门玩耍,以做为犒赏,一方面能让小宝宝多多见识外在环境,一方面也能让宝宝学习到,只要表现良好,妈妈就会带他出去玩。

4、陪他一起游戏

小宝宝年纪还小时,需要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宝宝如果在生活作息上可以配合,且都有良好表现时,妈妈可以适时地陪小宝宝玩他喜欢玩的游戏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养亲子感情。

5、亲亲小宝贝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拥抱及亲吻,而透过肌肤之亲,可以让小宝宝更了解父母的爱意,因此,如果小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好的行为举止时,妈妈可以适时的亲宝宝一下,并赞美他。

例如:“宝宝,你在睡觉前有刷牙,妈妈觉得很高兴”。然后,妈妈就可以亲亲他或抱抱他,相信小宝宝会非常高兴,以后都会记得,在上床睡觉前,要先刷牙,才能上床睡觉。

6、为宝宝打扮

男宝宝小的时候,若有良好行为及纪律反应时,父母可以有许多额外方式来给予宝宝鼓励,而女宝宝的妈妈们,则多了一种可以做为鼓励的方式:例如:“惠惠,妈妈昨天请你把自己换下来的袜子放在桶子里,不要乱丢,妈妈很高兴你记得把袜子放在桶子里,而没有乱丢”。然后,妈妈就可以拿出事前为宝宝买好的装饰品,来帮宝宝打扮的美美的,相信宝宝也会很喜欢。

7、物质的鼓励

大多数的小朋友都是喜欢收到礼物的,在孩子收到心爱礼物时,总是显得特别高兴,所以父母们有时不妨以物质上的鼓励,做为方法,直接来奖赏宝宝的正确行为。

8、适量地满足他的需求

当小宝宝在生活作息中,行为表现符合妈妈的生活规则时,父母可以视情况而定,适量地满足宝宝的要求,例如:妈妈规定小宝宝每天要在晚上九点钟准时就寝,有时小宝宝可能达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当孩子能够自律地准时睡觉时,妈妈可以在隔天以其它方式来满足其所需,例如:带他去吃他喜欢吃的东西,或看他需要什么,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9、允许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的行为及言行都很恰当、合宜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哭闹,很乖地听大人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或静静地在一旁游戏,父母就可以适时地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

10、激发孩子的荣誉心

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觉得宝宝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有时候会为孩子盖“好宝宝章”,让孩子培养荣誉心。同样地,在家里,父母亲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为小宝宝准备一本生活公约小簿子,只要宝宝有好的表现,妈妈可以在上面盖上一个好宝宝章,象征性的鼓励品,来给宝宝做为鼓励。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