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儿童的退缩行为

2016-10-20 | 日记本:《心理》

如何治疗儿童的退缩行为

儿童退缩性行为如何防治?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随着时间的变迁,会逐渐地熟悉、适应环境,并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仍有一部分孩子依旧是原来那样。该怎么办好呢?下面图老师小编来教你儿童退缩性行为如何防治吧。

胆小的宝宝请出“壳”

3岁的毛毛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从一出生,父母就十分宠爱她,奶奶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生活中百般照顾。父母上班后,奶奶很少带毛毛出门,常常呆在家里玩玩具、讲故事。毛毛的的胆子很小,至今仍然很认生。如果到外面,和不认识的人一句话也不说,更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家里一有客人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毛毛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接近客人,更不敢说话,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在幼儿园里,毛毛喜欢一个人玩,拿着一个玩具自己玩上大半天,很少同小朋友讲话,更不用说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老师对毛毛反复地鼓励,但没有太多改善。毛毛的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毛毛一回到家,和奶奶及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给大家表演在幼儿园学的一些歌曲和舞蹈。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等毛毛长大后会自然好转。

分析与建议

像毛毛这种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的情况,被称为是“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缺乏自信心;

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或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

胆小、害羞,不爱讲话,不合群;

严重的甚至有自闭倾向。孩子虽然自认为喜欢独处,但事实上,心中又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儿童退缩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随着时间的变迁,会逐渐地熟悉、适应环境,并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却会很长时间难以适应新环境,表现出像毛毛的那些行为。此外,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在年龄较小时不太容易发现异常,因为他们只是显得比较安静而已。

引发退缩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先天气质的影响,即这类孩子生来适应能力就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与人接触,若是想让他们勉强适应,则适应过程艰难而缓慢;二是后天教养方式的影响,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多时候独自一人玩耍,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过多地照顾和迁就,逐渐导致了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退缩性行为是由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促成的。

防治对策

1.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多给宝宝做事的机会,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替他们去做。过度保护的环境,往往难以形成宝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从温暖地家庭走出去,宝宝容易变得依赖胆怯。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宝宝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宝宝的自信心,并能使宝宝在学习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勇敢。

父母要经常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与宝宝多交流。在一般情况下,宝宝在活动或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只在一旁观察、指导,即使做些保护也不要让宝宝完全察觉。对于宝宝自发的无端恐惧(如怕到黑的地方去,)家长就该用自己的示范,为宝宝排除恐惧心理。

2.多鼓励宝宝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家长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平时不能用某些事物恐吓宝宝,比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老虎就来了“,或者宝宝每做一件事,家长必定先“提醒“宝宝“那可危险“等等。

在生活中,鼓励宝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宝宝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宝宝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宝宝面对生人时,当宝宝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胆怯的宝宝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下面这两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一、两个孩子到家里来玩,在自己家里宝宝会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孩子都要轮到。家长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宝宝想靠在家长身上,就让他靠。家长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

家长也可以利用宝宝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如果宝宝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宝宝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小一些的宝宝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龄小的宝宝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家长在此时应多给宝宝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3.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宝宝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首先让宝宝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宝宝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进一步就可以布置“场景“,让宝宝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宝宝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宝宝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宝宝鼓掌。宝宝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象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宝宝的表现力。表现力强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4.正确对待宝宝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这样会使宝宝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要积极强化宝宝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宝宝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宝宝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拓展宝宝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宝宝,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

儿童退缩行为的治疗

对象:幼儿园学前班儿童,6岁。据患儿母亲陈述,该患儿与陌生人交往时紧张,与同学玩好争斗。近两月发现眨眼,歪头,最近喉咙发出怪声。

1.个人资料:

该患儿独生子,发育正常。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入幼儿园时2岁,因不听老师的话乱跑,被老师重点看管,之后胆子越来越小,一人不敢在家。4岁时随母亲生活(父亲在外地)。其母亲工作忙,对孩子经常发脾气,过后又后悔,倍加宠爱。该患儿对老师亦有恐惧感,平时不主动与小朋友玩,玩的时侯多以争夺、打斗的方式。近两月发现孩子眨眼、歪头,制止时可以控制,但过后仍改不掉,最近不单挤眼、歪头,而且喉咙还发出一种怪声音。于是其母亲带其求助。

2.病案分析:

该患儿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缺乏父爱、母爱。从其母陈述知祖父母对患儿过分保护。此间幼儿园老师采取了看管的方式,没有给患儿友爱,个性受到压抑。4岁后虽随母亲生活,但其父母均有一些病态人格,且其父长期在外。母亲缺乏安全感,看问题有显著的两价性,又过分追求完美。总认为孩子的性格不健康,过分关心孩子的个性,指指点点,自己的观点又不能持有一贯性。再加上她把自己的不安全感转移到孩子身上,时刻为孩子的安全健康忧虑,从而过分保护。使患儿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不会与小朋友交往。患儿的眨眼、歪头、喉咙发出怪音等行为障碍是因为大脑皮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基础上由惊吓引起的。成人的制止非但无效,反而是一种强化。

3.治疗

分析家庭结构,与其母亲共同建立一个家庭治疗方案。(同时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

第一阶段,母亲学习接纳孩子,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也要接纳,这样孩子才会把内心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母亲要学习与孩子交朋友,学习坦诚相待,这样才会有沟通。建议家长无须太多关注孩子的言行,无须讲太多道理,孩子需要的是接纳,需要的是信任。目前孩子已有一些行为障碍,绝不能再给以精神刺激。

第二阶段,对孩子采取鼓励,只要发现他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使患儿的行为得到强化,逐步培养自信心。

第三阶段,可伴随前两阶段同时进行,多带孩子出去参加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儿童玩耍,一切顺其自然,给孩于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2个月后,该患儿喉咙发出的怪音消失,其余症状均有减轻。

4.体会

在一个病态家庭下成长的儿童性格是不会健康的。故治疗首先以宏观为主,即先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治疗期间指导、帮助该母亲如何与患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同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给孩子友爱,并关注患儿在学校与小朋友相处的情形,鼓励其与小朋友合作。孩子的性格会逐步改善的。

儿童退缩行为如何治疗

儿童退缩行为病因:

儿童退缩行为的产生与患儿心理素质、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环境影响有关。

1、先天适应能力差。这类儿童从小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接触人,若勉强去适应,适应过程很难而缓慢,平时也不爱活动,对新鲜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热情和好奇心,从不与陌生人交往。

2、后天抚养教育不当。有的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就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致其采取逃避的方式,如拒绝上幼儿园或学校。

3、遭遇强烈刺激。如亲人死亡,父母离异,见到血腥残酷的场面;突然离开亲人,惊吓过度。都会使精神受到刺激,产生退缩行为。

儿童退缩行为预防保健:

1、家长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想念孩子的力量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让孩子甩开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仗”,独立行走。

2、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方创造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并多陪儿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在小伙伴之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3、家长对孩子不要溺爱,以免养成过分的依赖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惧不安,害怕与人接触。要鼓励孩子从小热爱集体,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培养开朗的性格。家长和教师的亲切和信心,有利于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4、 家长应对儿童在社交中出现的合群现象,给予奖励,逐渐增加他们的社会活动,克服退缩行为,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可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5、对于经过上述治疗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麦普替林等,也可服用精神振奋剂,如利他林等。

儿童退缩行为治疗护理:

一般而言,儿童退缩行为不需要药物治疗。

关键是要逐步地、有意识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拓视野;安排一些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等,鼓励其新奇感和探索性行为的建立。

依靠正确的育儿方式,绝大多数退缩行为的小儿可望逐渐自行痊愈。

儿童退缩行为检查诊断:

正常儿童,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遇到惊吓、恐怖的情景,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表现,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有些孩子则不然,他们会出现明显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等表现,宁愿一个人呆着也不愿去陌生的环境。这种现象称为“儿童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7岁的儿童身上,女孩显著多于男孩。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会对所处的环境逐渐适应,并在做游戏等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却很难适应新环境。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能延续至成年,而且,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方式等。

正常小儿面对环境变化,也会表现出退缩。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防护反应。但是,随着他们对环境的逐步适应及新奇感的产生,退缩反应会消退。但是有退缩倾向的小儿对陌生事物不易产生新奇感,或反应非常迟钝。

这种行为可能是儿童气质因素和教育不当所引起。儿童精神分裂症亦有孤僻、退缩等行为障碍.应与之鉴别。

孩子有退缩性行为怎么办

有的孩子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闹事,不出门,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一旦环境改变,就会表现出恐惧、不安,一般将这类儿童的行为称为退缩性行为。退缩性行为一般在5~7岁时才被发现,因为更小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亲人身边生活,不注意或较难发现适应上的异常举动,甚至有些退缩性行为往往被视为文静听话而得到赞美,只是在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及遇到一些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才发现孩子的行为不正常。造成孩子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自身的素质。孩子由于体弱多病,常常被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玩积木、看电视、翻图书、缺少与同伴交往、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退缩性行为。

2、爸爸妈妈或其他成人由于对孩子有偏见,在言行上流露出对他的冷淡和失望,使孩子在心灵深处潜藏着一种极为可怕的不安全感,并且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照顾过分周到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寸步不离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失去安全感。

4、父母行为怪癖,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孩子退缩行为的原因。

孩子有了退缩性行为,怎么办呢?

1、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这是防止孩子出现退缩性行为的先决条件。另外要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2、改变对孩子的不良态度。要用爱去温暖孩子孤寂的心,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孩子接触、交流,尤其当孩子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时,爸爸妈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

3、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并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爸爸妈妈要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玩,同时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要与幼儿园联系,让教师引导他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注意发挥他在游戏中的作用,培养兴趣,产生对同伴的信赖和情感的共鸣。

4、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事,绝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5、如教育训练无效,可找专科医生治疗。

注意儿童退缩行为的防治

据有关方面一项对202名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有行为问题者占51%,其中有退缩行为者就占24%,可见儿童中退缩行为甚为多见,应引起父母和老师乃至社会的关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1139130.htm

儿童的退缩行为主要是指儿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显得胆小、怯懦、退缩或局促不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他们常不愿社交,不愿到亲友家作客,有时家中来了陌生人,他们宁愿躲起来玩。在非当众表现不可时,脸色常会发红。他们喜欢单独一人玩或者一个人在家同布娃娃一起玩,或者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在一起玩,而不愿和大孩子或同龄孩子一起玩,不喜欢集体性娱乐,他们常常喜欢观看文体活动而不喜欢参加进去;他们办事常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学习不够主动,不能积极发言或提问;他们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常常不愿上学;他们常会做白日梦,对现实生活目标缺乏抱负,表现孤独消沉,而缺少奋斗和进取精神。

退缩行为属于儿童发育中的一般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遗传素质有关,也与环境和教育有关。新近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环境不良、家庭不和睦、父母个性内倾和父母爱好单独性娱乐(如养花、养鸟等)或儿童本人遭受重大家庭事件,以及儿童身体素质差等因素,对儿童退缩行为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家庭管教过严(一项调查认为,此种教育方式在退缩行为儿童中占74%),会使儿童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在退缩行为儿童中,父母限制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的占78%,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不能随意结交朋友、参加游戏和其他集体生活,尤其在4岁左右,在儿童社会性萌芽时期,家长忽视了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常常是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孩子第一次接触新环境遇到恐吓等遭遇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孩子会产生恐怖,力图从中退却,而放弃其它心理防御形式,使用退缩方式进行适应。

长期的家庭不和睦以至家庭破裂,会作为强烈生活事件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从而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和心理矛盾。父母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行为模式,例如父母行为怪癣的家庭,孩子产生退缩行为的就多见。

总之,儿童退缩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儿童对人际往来感到焦虑和未能学会特定社交技能的缘故。而退缩行为又会使孩子的社会性成熟进一步发生困难,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智能的发展,使之将来对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下降。

由于退缩行为要在孩子7~8岁以后才为父母所发现和重视,小学、中学以后才为老师们所重视,纠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有必要提醒父母从孩子幼时就注意预防。

科学择偶是最早期的预防措施,要避免有严重退缩行为的个体互相婚配:怀孕以后要注意孕期保健,施行科学胎教,强调优生,提高儿童的遗传素质;出生后则要改善儿童的养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其中又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经济条件、地理状况、家庭人际关系、文化素质、邻里关系、父母素质和父母的养育态度等;幼儿园和学校环境也很重要。

在孩子的后天教育中,注意孩子的社会性培养,是预防和纠正退缩行为的关键措施。要鼓励孩子结交朋友,参加游戏和集体活动,对孩子不要溺爱,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管教太严,要让孩子跑,让孩子跳,让孩子接触新环境,教育孩子正规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孩子闯社会,接触更多的人。对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成人要给予正确指导,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启发孩子正确处理,而不是过度地保护、回避,对已经表现有退缩行为的孩子,更要耐心引导,要求孩子适应多变的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特别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与在各个方面足以成为楷模的小伙伴或成人经常交往,逐渐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

对有严重退缩行为的孩子,家长和老师更要给予极大的热情,一定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而且要说服周围的人都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特别是做好同龄孩子的工作,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团结有退缩行为的孩子,为他们克服胆怯和退缩情绪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

对上述措施无法奏效的儿童,家长和老师要及时争取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或“行为模拟法”等,但不管何种行为治疗,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支持是最基本的措施。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