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爱啃手指头?

2016-10-20 | 日记本:《心理》

孩子为什么爱啃手指头?

我的门诊中经常碰到有家长咨询,说宝宝总喜欢吃手指,不让吃有时甚至会哭闹,帮他从口里拿出来后,宝宝很快又把手伸进嘴里开始吃了,那宝宝吃手指正常吗?有无特别的方法让宝宝戒掉吃手指呢?本文就为各位家长普及下宝宝吃手指基本知识,让家长正确对待宝宝吃手指。

1.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指?

有证据表明,一些宝宝甚至在出生前就开始吃手指了,并且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吃手指的现象,我们可认为是一种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很常见,可能宝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吃手指多发生宝宝感到压力或比较累的时候,吃手指可以使宝宝冷静下来并获得自我安慰。

2.宝宝吃手指了,家长应该做什么?

●当您发现宝宝吃手指了,首先不要紧张和沮丧,因为超过一半的宝宝在7个月大左右就不会再吃手指了,有些宝宝可能需要年龄再大些才不吃手指,您所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除非宝宝5岁左右还在吸手指,您才需要担心。

●当宝宝吃手指时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如使用安抚奶嘴,或让宝宝玩其他玩具。

●帮宝宝经常洗手,以减少手-口传播疾病的风险。

3.什么时候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宝宝5岁时还在吃手指,需要看儿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出现手指肿胀或感染。

4.有哪些治疗方法?

●通常只会对超过5岁的宝宝仍吃手指的宝宝进行治疗,因为随着宝宝年龄长大后入学,他会进步很快,由于同龄人的压力,他至少会改的白天吃手的习惯。

●刚开始可采取温和的提醒,特别是在白天提醒他,如他减少吃手指的次数,就鼓励或奖励他。

●如温和的提醒不起作用,可采取“厌恶法”,主要方法是在宝宝的手指上涂苦或辣的东西,在手指上缠上绷带等,目的是宝宝每次吃手指都会提醒他,让他逐渐对吃手指产生厌恶。

●最后,不管您用任何方法,只有您的宝宝愿意改掉吃手指是习惯,治疗才会成功。

5.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很少会有并发症,只有一小部分宝宝会出现手指肿胀或感染,或牙齿不齐。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爱咬指甲?

在儿童心理门诊,常会有家长前来咨询,说他的孩子总爱咬指甲,甚至有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用指甲刀剪过指甲,都是他自己将指甲咬掉的。

看着孩子的指甲尖被咬得脱皮,脾气毛躁一点的家长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苦口婆心谈也谈过,但孩子就是改不掉这个习惯。然后家长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一般开始于3-6岁,可持续至青春期,甚至持续终身。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

该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咬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甚至咬足趾甲。一些儿童因反复咬指甲致使手指受伤或感染。当情绪紧张不安时,更易出现这种行为。

咬指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长期咬指甲还会引起儿童的牙齿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甚至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导致甲沟炎。

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地咬指甲?核心原因是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也有过咬指甲的经历,而且一直持续到16岁,他曾说,每当忍不住咬指甲的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己内心强烈的焦虑。

咬指甲的发生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反映出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

而有些孩子,由于一直咬手指甲,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儿童开始咬指甲前往往有诱因,如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等,通过咬指甲的行为可以缓解自我紧张情绪,长久以后形成习惯。

一些儿童是在模仿他人咬指甲后形成这种行为。对于另外一些儿童这是多动行为表现之一,因为孩子好动而不能安静,当控制他们其他的过度活动后,转化为咬指甲的行为。

治疗上主要针对发生原因进行治疗。

首先是对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去除孩子咬指甲的诱发因素。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多从正面关注和肯定孩子的良性行为,对孩子的期望水平与孩子的实际情形相符,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各种因素。

改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民主宽松,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家庭事务不同意见的机会,特别是让其有表达愤怒等不良情绪的机会,通过释放不良情绪而建立自信。

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通过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或与其他小朋友开心地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咬指甲的机会。

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千万不可体罚和大声训斥孩子,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当孩子咬指甲行为减少,或者主动把手指从牙齿间移出时,要及时给予赞扬。

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幼儿能够意识到咬指甲的危害,但是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所以不能对其进行控制。

那么,此时的处理方式是想办法提高孩子对咬指甲行为的自我监控,一旦他们能够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在咬指甲后,这种行为也就即将消失了。

对于采取上述方法仍难以克服的孩子,应当采用系统的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和行为矫正训练,后者的重点是自我意识到咬指甲的危害,培养和强化良性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爱啃手指怎么办?

首先要知道孩子啃手指头,在一段时间里是正常的,尤其是几个月的婴儿,他们几乎逮住什么就把什么往嘴里送,这是婴儿发展自身动作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方法。但到了3岁以后还在啃手指头就有问题了。问题主要出在孩子内心的焦虑上。

孩子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露情绪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情绪是直接外露的,但有时又会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识别。比如,孩子有时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常见的现象就是吮手指头或咬手指头。这是一种征兆,它表达了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以及寻求满足或想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经常把手指头放在嘴里一下一下地啃,的确不是好习惯,不卫生也不雅观。因为幼儿的手经常接触玩具或别的东西,指甲上沾满了病菌,一个手指甲里有几十万个病菌。啃指甲时,唾液就有可能把病菌带到肚子里,生病的机会便会多起来。另外,经常啃指甲,上下门牙用力不均,容易使上下牙齿对不齐,影响牙齿正常生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父母与孩子有过一段痛苦的分离,也许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大小便训练过早等。由此造成的焦虑和压力迫使孩子退回到婴儿状态,在吸吮中寻求安慰,于是养成了啃手指头的习惯。

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进行处理。比如,有的家长采取哄骗、威胁的方法,“别啃了,再啃就啃出虫子来了。”也有的家长生硬地把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拽出来,使劲打。其实,哄骗、打骂都不是好办法,只是一时奏效,过后孩子还会依然去啃。而且这样做只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和焦虑,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也许还有些人会向你介绍绝招,在孩子的手指上涂上辣椒油或清凉油。这都是不合适的。万一孩子用手揉眼睛,便会使眼睛受到伤害。这样不但没有减轻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相反会更加增强孩子内心的冲突,加剧这种表现。

正确的做法是:1、首先你要告诉孩子,吸吮手指头是小小孩的动作,是小小孩的习惯,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再这样做是很难为情的。而且要指出这是不良习惯,不卫生,容易引起疾病。2、从教养方式或家庭气氛中寻找原因,消除产生不安情绪的根源。3、你要适当调整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对孩子力求完美,不要过分强调竞争,不要对孩子不断加压,而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的、温和的家庭环境,让他感到安全可信。你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讲故事、唱歌、旅游、游戏等,让孩子宣泄内心的情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随着孩子情绪的调适,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得到改变。

总之,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要经过反复尝试和训练,给幼儿讲明道理,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纠正幼儿啃手指的不良习惯。

孩子爱啃手指甲是怎么回事?

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