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

2016-10-19 | 日记本:《心理》

怎样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

父母应与孩子多沟通,适当鼓励树立信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成为15岁至19岁的青少年第二高死亡原因,自杀年龄层趋向越来越年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青少年在人生刚要开始绽放的时候,选择放弃生命呢?是社会出了问题抑或是现在的小孩心灵太过脆弱,而无法承受任何的打击与挫折呢?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及青少年自杀行为,精神科专家将它分类成两大因素:一是保护因素,二是诱发因素。

保护因素——包括孩子的自我价值以及跟父母之间相处融洽。

诱发因素——压力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对孩子们来说,繁重的课业,无法达到家长和校方对他们的期许,以及男女的感情问题都为他们带来了压力。

每当青少年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失恋时,如果跟家人的关系良好的话,他们一般都会想到家里温暖的避风港。反之,如果孩子来自破碎家庭,那等于保护网没有了。现今的社会有许多的破裂家庭或父母亲离婚等等的家庭问题,而有很多问题青少年是来自于这样的家庭。万一他们再遇到感情问题或其他的压力时,就可能会想不开而做傻事。

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帮助孩子走过低潮和挫折?精神科专家建议父母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父母应与孩子多聊天谈心事

白头人送黑头人是父母亲心中永远的痛,有些遗憾是用一辈子也无法去弥补的,而身为父母的应该从何处开始帮助孩子走过低潮和挫折呢?是加强保护因素。父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完整幸福的家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因此,父母亲应该加强彼此的关系,不要轻易地为了一些小事就闹离婚等,以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现代的父母亲都很忙,没有时间跟孩子聊天谈心事,所以他们也无法知道孩子在外面遭受到什么问题和挫折,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后知后觉已经太迟了。因此,父母亲应该要拨出多些时间陪伴孩子,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有个个案,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在中考那一年感觉压力非常大。考试前夕因为太紧张,怕考得不好而拿了一把刀来割自己的脉,幸好被婆婆发现而及时送院。后来女孩母亲猛然醒悟,把自己的时间重新分配,每天花很多时间和心思陪女儿聊天,关心女儿。这位妈妈做得非常好,如今女孩也顺利毕业了。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注意力,父母可以每隔一小段时间就过去看看孩子,和他们聊聊,或者称赞一下他们做得好的事,让孩子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一直都有在注意着他们。

如何提高小学生抗压受挫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大约78.6万人自杀,其比例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10.7人,这意味着每隔40 秒就有人自杀。保守估算,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 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可见现代的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很多人都对目前孩子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感到担忧,学校老师以及家长也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有关教育专家表示,在专注于给孩子进行“分数”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心理承受力。当前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孩子有着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适应?

心理抗压能力是一种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时进行承担和化解的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在快速变化,心理抗压能力在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才能掀开孩子的保护膜,让孩子在受挫中成长呢? 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在学校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为优先,十分在意输赢或得失。比赛、甚至游戏都不能输,输了就耍赖、不愿玩,有些孩子更是经不起一点挫折,如果他认为这项活动或任务有些困难,自己可能会做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做,根本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输赢,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心理抗压能力应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应该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考虑:

一、心理素质是第一关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与打击。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他就会将坎坷当作历练自己的平台,碰到搓折就要掉眼泪,为了一点小麻烦就容易心烦气躁,甚者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很多现实中的惨案就是这样发生的,因此,父母如果想要孩子积极从容地面对挫折,并且在将来顺利走向成功的话,就需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去放开呵护的双手,让孩子早一点经受风雨磨难、多经历一些苦难挫折,从小事中提高孩子的自信与勇气,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 抗压性格的培养

性格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性格开朗的人与性格孤僻的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对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我们要多爱护、关心,对他们要“爱的教育”,往他们封闭的心里注入爱的甘露。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多做耐心的疏导和真诚的慰藉工作,从而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扬起奋进的风帆,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培养抗压性格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表扬要有度。许多孩子是在充满赞扬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总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往往会因出于疼爱而护短。这会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闹。这样的孩子当然无法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

2、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抗压能力差的根源所在。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培养良好的自主动手的好习惯,不要万事都靠父母。

3、心理训练不可少。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能促进健康。在培养心理抗压力方面,“挫折教育”或“耐错教育”很重要。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使他们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4、关键时刻心理疏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使孩子对人生中的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引导是盏“指路灯”

引导是心灵之路的一盏灯。当孩子处于幼年时期,遇到挫折和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了避免孩子深陷挫折中无法自拔,父母就应该及时做好开导工作。比如孩子初次做错一件事、碰了壁,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后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挫折,以此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还要引导他们合力地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这样有利于缓解孩子心中的压抑,使孩子尽快地摆脱失败阴影,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当前该做的事情中去。

四、 抗压训练提升学生受挫能力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逐步进行训练。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可以完成的难题,让他们感受,令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输和赢都是常事,要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如果孩子做错了一点事,就在眉宇间显露出失望的神情,都会让孩子觉得“因为做不好,爸妈就不爱我了”。因此,孩子会更加力求表现,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以博得父母关爱的眼神。

综上,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很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的方法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所以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也是关键。那么,到底该怎样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

心理抗压能力是一种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时进行承担和化解的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在快速变化,心理抗压能力在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抗压能力应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应该从下面这些方面来入手:

第一、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抗压能力差的根源所在。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培养良好的自主动手的好习惯,不要万事都靠父母。

第二、表扬不能太过度。

许多孩子是在充满赞扬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总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往往会因出于疼爱而护短。这会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闹。这样的孩子当然无法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

【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提高儿童的抗压能力的方法

第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儿童心理疏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使孩子对人生中的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提高心理抗压的能力。

第四、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能促进健康。在培养心理抗压力方面,“挫折教育”或“耐错教育”很重要。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使他们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另外还有:

1、告诉你的孩子,失望是可以接受的,你不止要期待你的孩子,你自己也要学会处理生活中各种失望的情况。失望和挫折不完全是负面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2、提醒你的孩子,失败是正常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我们都经历过失败,而这些失败的经历教会我们变得更谦逊、更富有同情心,也教会我们日后怎样来处理问题。换言之,失败也能提供学习的机会。

3、提醒你的孩子拥有一个个人的支持系统有多重要,这个系统在他们快乐或者难过时谁愿意随时帮助他们。就好像在粉丝俱乐部里,我们都表现得很好,对吧?

4、请教会你的孩子保有活泼的天性,家长们请自己做好示范。一般而言,父母总是板着面孔教育孩子,这会加剧他们焦虑的感觉。让孩子们保留一点顽皮的个性,毕竟大家都需要一些放松的时刻。

5、把你的孩子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带他们去一个短暂的旅行。举例来说,如果孩子们感到作业很多压力太大,不如带他们出门散步,让他们有个短暂的休息。

6、做好健康的饮食、睡眠和锻炼的模范。身体健康,我们才能良好地参与工作和生活。

7、告诉你的孩子,在采取行动应对困难之前的24小时里,他们可以有不良的情绪。在那一天之后,他们可能就不会感到那么沮丧了。我很喜欢这个24小时法则,因为并不是每种情绪都需要你立刻做出反应。

8、教导你的孩子,向他人寻求帮助不仅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非常积极的,让他人帮忙并不丢脸。人人都会需要他人的帮助,我们也能从互相帮助里受益。

提高孩子抗压能力的小方法:

同理心接受孩子的负向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孩子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坏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孩子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继续玩。”或“你已经尽力了,非常棒!”,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打人可先安抚孩子,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孩子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而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如果我们和孩子都很着急,就容易杠上。

鼓励孩子以替代方式处理冲突

待孩子情绪平衡些,我们可试着向他解释:“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就是另外一种成功。”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似懂非懂,但不讲他就永远不懂。

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孩子1岁半起不仅口齿逐渐清晰,而且使用的词汇与日递增。趁着这股学说话的热忱,我们可以在孩子挫折、生气、难过的时候,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由于小宝宝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简略,约3岁左右才能彼此沟通,彼此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忙答腔。

提供正向环境,给孩子树立EQ好榜样

除了科学引导,成长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提供他安全信任有爱的环境,让他有被爱的感觉,就有安全感,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孩子透过模仿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果家长情绪化,孩子也会情绪化,所以父母亲本身情绪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会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情绪。此时,大人抱着“良好的初衷”而进行规劝和教育,希望孩子在将来有更强的面对挫折的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大发脾气。

但是——

难道我们只能事事哄着孩子开心?

难道不该教育孩子输得起?

为了将来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难道不该从现在就用压力来磨练他?

孩子会逃避还是面对?

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负情绪过于激烈,那么下次,他更可能会本能地“逃避”、而不是理智地“面对”这类挫折。

这里先是我们一位同事的经历,恐怕大家对这类事情并不陌生:

“小学一二年级时,我数学学得还蛮不错的,毕竟比较简单嘛,我从小又是个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学生。

可是三年级换了个数学老师,很严厉。有一次因为粗心做错题,我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从此,我开始害怕数学,数学成绩竟然也跟着下降。父母老师对我每讲一次道理,我就讨厌一次数学,也隐隐讨厌学不好数学的自己……”

这位同事现在知道了,她一直在讨厌、惧怕并逃避的,并不是数学。或者说,数学只是无辜的替罪羊。假如当年是在语文课上被批评,那么她现在很可能就不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了。

在总结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时,神经生物学家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说:一直以来,人们对“学习”存在一个巨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学习都是“有意识”进行的。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对世界进行着学习,而大部分的学习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完成的。

人脑中的情绪系统,正是“无意识学习”或者称“隐性学习”的核心机制。

在“下次怎么办”这个问题上,情绪具有隐性但却重大的影响力。简单而言,在经历一件事情时,情绪体验的好坏,影响着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判断,以及下次遇到同样事情时我们的行动倾向。

好心情让我们本能地倾向于“下次还要”(趋近),而坏心情更可能导致“下次不要”(远离)。

挫折,本身就已经不是让人喜欢的事。要想让孩子在将来能够更理智地面对挫折,首先就要降低而不是加重情绪的负面影响力,因为过于激烈和过于持久的负情绪会严重干扰甚至阻断理智的运转,最终把孩子推向本能的逃避。

因此,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我们不仅不应该火上浇油,相反还应该及时帮助他缓解情绪。

“你也许会问:如果现在不让孩子承担足够的压力,那么将来他又如何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是如何建立的?

我们接下来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抗压能力”?

如果找个比喻,那么“抗压”更像“举重表演”,还是更像“抗洪工程”?

如果只看眼前,那么抗压更像举重:一次性举起越多,说明能力越强。但是我们能一直举着吗?这次举起来了,就证明下次和下下次都能举起来吗?

抗压,不是单次性短期表演,而是持续一生的任务,因此抗压能力更像是抗洪工程的长期抗洪能力。那么长期抗洪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假如我们穿越回到远古,遇到正在治水的大禹,我们会建议他什么?一定是:

第一,到了家门口,还是该进去看看老婆孩子;

第二,长期抗洪能力的关键,不在于能够挡住多少洪水,而在于能够多快将洪水排掉。

也就是说,所谓抗压能力,不在于“单次能扛得住多大压力的能力”,而在于“在遇到压力时,可以多快缓解压力、平复情绪的能力”。

我们在此总结一些要点:

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下,大脑就会本能地产生某种相应的情绪,比如遇到挫折就会不高兴。 情绪的过程包括“产生冲动”和“平复下来”两组活动,分别由不同的神经路径完成,我们简称为“冲动路径”和“平复路径”。 产生情绪后,如果能够及时平静下来,那么“平复路径”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如果无法及时平静,那么“冲动路径”就会得到加强。 童年时期,由于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孩子在产生本能情绪后,从生理能力上还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恢复平静。 专门研究情绪自控的舒尔博士(Allan Schore,神经心理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确指出:父母在孩子早年,必须充当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父母要为孩子找到平复路径

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产生情绪也在所难免,关键是在产生情绪后,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恢复平静,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平复路径”得到加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在成年后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

必须再次强调,我们绝不是在宣扬要躲避一切情绪和压力,而只是想明确大人在孩子成长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功能。

孩子在生活中会自然遇到各种挫折,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压力,这都是他必须经历的。假如我们由于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而带着孩子逃避,那就是在阻碍他的成长。

但是,我们也绝不该袖手旁观,更不该火上浇油,因为我们所充当的角色首先是:家与家人。

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是“经历磨练”还是“休息调整”?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非常清楚。比如我们会在家里安装空气净化器,并不担心这样做会影响孩子对雾霾天的适应力。再比如,我们下班回到家里,也不会按照上班的要求来对待自己吧。

同样的道理,亲子间的活动,比如下棋或一起裁纸,首要目的就是加强亲密关系,而不是锻炼技能。

记住,如果我们没有去阻碍,那么孩子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了足够的自然磨练。

对于上幼儿园或上学的孩子来说,他已经花了大半个白天来磨练自己了。再记住,明天,他还会出去经历磨练,而且一定会全力以赴。那么现在,他需要放松和调整。

“游戏力工作室”倡导以“游戏”为媒介的亲子互动,分享神经科学带来的成长启示。

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的种子,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的出奇坚强勇敢,而有的孩子则从小就心理脆弱,受不了一丁点挫折打击,这让家长们不知如何是好。别着急,一起来了解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让他(她)能够独当一面。

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怎么办

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家长应该在平时就加强孩子的抗压能力教育,不让孩子被小小的失败轻易打倒,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重新振作起来。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吃苦头,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变得强大。

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家庭和睦。

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家长的溺爱导致的,这种畸形的保护等于害了孩子。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接纳,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负面情绪,让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变得强大起来。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