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2016-10-18 | 日记本:《心理》

如何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上课时,一个人“打哈欠”,许多人往往跟着“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看见别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脚来。

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与动作或行为之中(如“望梅止渴”);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如“杯弓蛇影”)。

刚刚学骑自行车的人骑车上街,心里特别紧张,怕撞到别人,心理紧张,默念“别撞上,别撞上”,可结果却偏偏撞上。参加重大考试,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是脑中一片空白……这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诉自己“别撞上、别紧张”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会撞上、我一定会紧张!”是自己在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心态就跟着来;如果你向邪恶的事,邪恶的心态就会跟着来,你整天想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他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懂“玩笑”话。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我不行”、“干不好”、“我会失败”等。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 数日后,病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 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

积极暗示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 “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 当你习惯地想象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所以,我们只能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简洁有力,不要含糊、脱离实际及与人攀比。

有人说“我要赶超某某”某某不是一个不变的指标,人家也在发展。你要与自己比,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永远向上的。

同时,还要排除他人对你的消极暗示。一次考试考差了,老师说你“真没用”,千万不要当真。曾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考试时做错了一道简单的题目,老师讽刺道:“这么容易的题都错,还怎能考上大学?!”结果这个学生一蹶不振,真的名落孙山。多么可怕的消极暗示!在心理暗示中,永远记住,只有你才是你生命的主宰,只要你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你!

最佳时间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半意识状态时,是潜意识最愿意接受意愿的时刻,来进行潜意识的接收工作是理想不过的了。”早晚睡前醒后的时间再恰当不过了,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几分钟,身体放松,进行一下自我心理谈话——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想想你成功的景象;用简短的语言给自己积极有力地暗示。

此外,平时也要经常运用,考试前,记注“我能行”;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我依然是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反复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I’m best!” (我是最好的) “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但又有什么关系?反复运用经常暗示“你”就会接受这种观点,而永远充满自信!“事实”也会向你所想象的方向发展。把握积极心理暗示,做你生命和生活的主人,走向成功!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有益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才。然而,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与从小所得到的暗示,尤其是来自他最信赖、最权威人的暗示是分不开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积极的心理暗示 幸运儿童 对孩子成长有益 天才 小学生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两位心理学家公开宣称:他们发明了一种绝对正确的智能测验方式。为了证实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两人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帮全班所有的小学生做了一次测验,并于隔日批改试卷后,公布了该校5位天才儿童的姓名。

20年之后,追踪研究的专家发现,这5名天才儿童都有极为卓越的成就。这项发现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他们请求两位心理学家公布当年测验的试卷,弄清其中的奥秘。两位已是满头白发的心理学家,在众人面前取出一只布满尘埃的箱子,打开后告诉在场所有的专家及记者:

“当年的试卷就在这里,我们完全没有批改,只不过是随机抽出了5份试卷,将名字公布。不是我们的测验准确,而是这5个孩子的心态很好,再加上父母、师长、社会大众给予他们的协助,使得他们成为真正的天才。”

可是,我们的孩子得到这样的暗示了吗?

我们是否会鼓励孩子:“我的孩子,你是妈妈心中的天才!”如果你那正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也像那5名幸运儿童一样,经常得到你的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你想到过孩子的反应吗?

或许他会更卖力地投入学习中;或许他更加愿意多动脑筋;或许他每天愿意多花一个小时看书;或许孩子会更加快乐自信,以获得更佳的成绩。这一切都是他自愿的,因为他更愿意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儿心得: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的孩子上二年级了,我并没有整天盯着孩子学习、做作业,而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家人和客人说:“我儿子的学习从来不用我管,他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放下书包先做作业,不做完作业从来不玩。”刚开始,孩子只是为了得到表扬,回家饭也不吃就先做作业。听话的孩子谁不喜欢?夸多了,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不做完作业不玩也不吃饭的习惯。

偶尔,孩子做作业也有马虎、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并不指责他,而是问他:“你班里谁的字最漂亮?”孩子说汤洁藩的字最好。我说:“那老师和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他吧?老师会越来越注意和喜欢那些学习好、习惯好的孩子。只有这样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最优秀的,汤洁藩就是你学习的榜样。”我发现孩子学习越来越认真,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除了让他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外,我有意识地给儿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让他有足够的自豪感。例如:让他初步接触硬笔书法、绘画、思维训练等等;还安排一些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你从来不用妈妈操心,自己能把自己管理得很好,让妈妈放心。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好!

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枚大雁的蛋,因为地震,从山上滚落到山下农家小院的鸡窝里,被母鸡孵化出来了,大雁一直和鸡群生活在一起,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比鸡大,也不知道自己会飞。一天,看见大雁从天上飞过,它很羡慕,就问鸡妈妈:“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能飞得那么高?”鸡妈妈说,“它们是大雁,当然会飞,那是天生的。”言下之意:你不是大雁,当然不会飞了。于是,这只大雁就想:“我是鸡妈妈的孩子,所以我不会飞。”也从来没有大胆地尝试过怎样去飞,更没有品尝过飞翔的快乐。

由此我想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太重要了,每一个暗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家长,应尽量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暗示。“暗示”比“说教”更能让孩子接受,更能促使孩子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的巨大威

一、家长和老师不懂积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痛苦

很多家长都有经历这样的痛苦:孩子一大堆毛病,怎么说怎么纠正也不见效果;发现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及时采取措施让孩子改变,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呢?因为家长在每一次纠正孩子的行为时,都不经意间在数落孩子;别人在你孩子面前夸奖一句你家孩子真棒时,你确谦虚地说,我家孩子很笨;孩子考得不好时,又在孩子面前说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聪明等等。殊不知这些言行都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最善于捕捉家长话语里暗示的内容,使得心理暗示愈加强烈,效果愈加扩大。如果孩子被家长或老师暗示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他往往就会放弃努力任由成绩往下滑,也许最后成绩就真的很难提高了。同时一旦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就相当于他们自动关闭了通向解决问题的所有通道。

今天说说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 “罗森塔尔效应” 在孩子教育中应用的神奇效应。

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的好处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父母或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奇妙的心理暗示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三、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的原理和方法

“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根据暗示的不同效果,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可惜我们很多的家长因为不懂其中的原理,每天都在给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又渴望孩子变得优秀,一切只因方法不对,用心读完下面的文章,转变理念,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这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们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一点使得这些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老师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名单中的那些孩子很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加倍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这份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这一效应表明,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教育他。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究其背后,却掩藏着深刻的道理。

很多事实都证明,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较弱,受暗示性较强,所以容易被大人的期望所左右。他们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会把外来的评价内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例如,孩子们凑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议论:某科老师器重我,某科老师讨厌我……在这些孩子身上,很可能出现偏科的现象。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就会使学生加倍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好的成绩。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态度一样也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天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孩子就会全力以赴地去改变自己。

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孩子的毛病,总把缺点拿出来说,就很容易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一种错觉: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好不了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便有了家长“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牢骚,有了孩子振翅欲飞却难以相信自己会飞的迷茫。

因此,家长积极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对孩子很重要。

好妈妈可以这么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更能协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能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暗示教育能使孩子在无形中拥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得体的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爱因斯坦的父母就是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成了天才的诞生。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在爱因斯坦小学毕业时,他的校长对他父亲说:“您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样没出息。”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母亲带他到郊外玩。亲友家的孩子一个个活蹦乱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爱因斯坦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

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他母亲身边,不安地问道:“小爱因斯坦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有点抑郁啊?应该趁早带他到医院看看!”爱因斯坦的母亲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儿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沉思,在想问题,他将来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妈妈的话来审视和鞭策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会做得更好!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总是挑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的错误,那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欢迎关注公众号【资优观点】,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关心孩子核心能力培养

四、如何给孩子极积的心理暗示的案例

案例一: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追赶中不小心摔倒了。

一位妈妈“哎呦”一声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让妈妈看看摔哪了,摔疼了吧?”本来没事的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摔疼了。”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点评:妈妈的表现在给孩子暗示: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地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从而使行为结果更加完善;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失去力量、气馁、抑郁,导致行为结果更加不尽人意。

案例二: 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期待

叮叮3岁,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非常果断地说:“当博士。”有一天,他拿起经常坐的一个小凳子,把它放在头上,兴奋地高喊:“妈妈,您看我像博士吗?”妈妈一边说着像,一边给叮叮拍下了照片。从那以后,他走路的姿势也变得斯文起来,仿佛真当上了博士。

点评:肖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 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与评价经常会在言语及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妈妈对叮叮幼稚的行为不仅没有打击,反而用拍照的方式给了叮叮信心,让叮叮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支持,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叮叮就会努力朝着妈妈期待的方向前进。

案例三: 学会对别人说“我的孩子真行”,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比当面夸奖孩子效果好100倍

乐乐和妈妈在幼儿园门口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说话,小朋友的妈妈问:“你们乐乐在家吃饭好吗?爱吃蔬菜吗?”乐乐紧张地望着妈妈,只听妈妈说:“乐乐知道蔬菜有营养,即使碰到不喜欢也愿意吃一点。”晚饭,本来不爱吃蔬菜的乐乐竟然没用妈妈唠叨,大口大口地吃着蔬菜。

点评:孩子也好面子,父母在与别人谈及孩子时,千万不能“谦虚”,而是应当将孩子好的一面“骄傲地”展示给别人。例如,你可以告诉别人:“我家孩子今天又得了一朵小红花了”“我家孩子很懂得孝敬老人”“我家孩子作业做得特别快”“我家孩子每天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作业做了”“我家孩子晚上9点准时睡觉”等等。

尽管这些话不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但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记住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比当面夸奖孩子效果好100倍。他们就会在父母的这种积极的暗示下,将父母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来作出进一步的努力。正如乐乐,虽然平时不爱吃蔬菜,但妈妈不但给他留足了面子,让乐乐对妈妈充满信任,也愿意实现妈妈的期望。

案例四: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旦旦和妈妈坐公交车,到了一站,上了一位老大爷,妈妈赶紧站起来给老人让座。旦旦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一会儿,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你坐,你抱着我。”

点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同样,妈妈主动给老人让座,也会让旦旦懂得尊敬老人是美德。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案例五:借助神态表情肯定孩子

小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猜谜语,妈妈们则在一旁聊天。一个小朋友说了一个谜语,小小猜出来了,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小望向妈妈,妈妈也微笑着看小小,眼神里是满是鼓励。小小不好意思地冲妈妈笑笑,说出了谜底。妈妈还望着小小笑,小小从妈妈眼里读到了赞赏和肯定。

点评: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关注方式会给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宝宝在活动表现好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赞赏、肯定、微笑的眼神,让宝宝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当宝宝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宝宝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如何帮孩子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

首先,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这从很小的孩子就能看出来了,所以您预感女儿现在就已经很像自己了,不是没有道理。

其次,我想先表扬一下题主。一句“没有关系,有爸爸在”可以温暖您女儿一生。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可以多说,多多益善,不过是纯粹的感情呵护,而不是过分的保护。

再次,性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成长道路,甚至决定了最终这个人将会成功到什么地步。

最后还是有个好消息在这里:积极的情绪是可以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小孩可以,大人也可以!

那么废话不多说,下面我给您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要教孩子,自己先改变

孩子的性格往往都烙上了父母的烙印,因为孩子最初的成长是通过模仿父母而习得的。因此,在这里且不谈先天的那一部分(基因、遗传),后天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也是深受家长影响的。因此,如果想给孩子正面的影响,最好的方法还是先提升和改变自己。

不过好在我们父母是成年人,可以有很多的学习方式。以下是一些让您和妈妈一同提高的建议性方法:

1.读书

人离不开读书,尽管在互联网极其先进的现代,也没有哪种方法可以取代读书的作用。其中的道理很多,这里不多讲,至少现在很多成功人士还在以每月读多少多少本书来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建议先阅读当代心理学家马丁�6�1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和《教出乐观的孩子》系列丛书,可以让你和妈妈一起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情绪管理更适当,让自己的心境更积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积极的心理可以后天习得的,所以放心大胆的去看吧!父母更好了,孩子自然就更好。

2.家人之间更多的肢体接触(如果羞于用语言表达的话)

①拥抱

对孩子也好,对家人(尤其是伴侣)也好,更多的拥抱可以不用更多的话语也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爱和关注。这是内向的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最好的补充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更好的提高孩子的情商,因为人与人的沟通中,有70%以上都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所以,话多不一定就善于表达,话少也不一定就不能沟通情感。孩子学会了很好的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即使不喜欢社交,将来也一定会是个讨喜合群的人。

②安抚肩膀和后背

这个现在就可以做,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需要你的支持的时候,不光要说“没关系,有爸爸在”,更重要的还要用你温暖的大手安抚孩子的后背,这可以让她更好的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

以上两个建议不是很全面,但很适用于性格趋于内向的家长,更重要的是,这些动作和行为要通过不断练习养成习惯才可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因此这需要您和妈妈的相互支持和监督才可以。如果之前你们没有尝试过上面的建议,那么可以先试一下更多的拥抱,相信我,你会得到比你想象的更大的惊喜。

二、性格没有好坏,积极的心态最重要。

很遗憾,可能如果您和妈妈都是比较内向的性格,而孩子恰好也遗传到了这一点,那么想让孩子更加外向开朗一点,可能会比较困哪。因为这有一部分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但不用担心,因为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说谁好谁坏。所以不爱说话或者慢热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如果说希望孩子更自信,更积极,不要那么懦弱和自卑,这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也是支持的。因为还是上面那句话,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改变的。

三、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1.孩子的归因风格

说到底,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挑战是否有自信或者自卑,根源来自于她的内心深处如何去解释这件事情。举个例子:考数学没考好,消极的孩子的解释可能是:“我就是个笨孩子”;积极的孩子可能会想:“我数学没考好,不过语文考的还不错,下次我要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所以,让孩子从心底里更积极的去解释周围的事物,是让孩子的心态变得积极的重要因素。

2.父母用科学的沟通方式长期影响孩子的归因风格

父母怎么做和怎么说,尤其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沟通,非常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题主担心孩子以后会没有自信,懦弱,那么从小就要开始尝试引导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

①平等与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在任何情况下,父母的高度都尽量和孩子持平,比如孩子站着,父母就蹲着,或者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沟通。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下与父母沟通。

②沟通时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不要用掐腰、指指点点等肢体语言,就像上文我说的那样,用多用安抚和积极的手势(见下图)。

③共情,多去用语言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的心情(就算无法真的体会,也要表示理解)。例如多说一些:“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吧。”;“爸爸可以理解你现在心情”;“要不要自己呆一会?”的话语,而少说一些命令性或威胁性的语言,比如:“不要哭!”;“你到底想怎样?!”“你在这样妈妈不要你了!”

积极的语言可以让孩子不那么排斥父母,更重要的是,这是培养孩子情商很重要的一步。因为父母用积极的方式带孩子,孩子也会用积极的方式对待别人。

④寻找孩子的亮点,并且说出来

任何事情,尽管是失败,也有它的亮点。

举个例子:有个家长之前来咨询我,说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总是很粗心,比如写语文作业每次都会写错一两个字。我问那个家长:“你发现错误的时候怎么跟孩子反馈的?”家长很生气的说:“当然批评他啦!我会说:’你怎么老是做错!下次在写错就全部从新写!‘”。我接着问:“这个方法有效吗?”家长摇摇头。于是我给家长布置一个“作业”:今天检查作业的时候如果孩子再写错,你先发现孩子的亮点,然后把缺点说在后面,中间用“虽然”这个词链接起来。比如:“恩,今天作业写得特别工整,而且有两个字写的特别漂亮,虽然还是有那么几个错别字需要改正。”(积极而建设性的反馈=亮点+虽然+缺点) 用这样的方法坚持一个星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别管是说亮点还是说缺点,都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夸而夸。下周我们再来看看效果。

一周之后,家长很兴奋的过来跟我说,孩子很惊喜家长会觉得自己写的好。于是一周的时间里,好看的字越来越多,错别字的数量也随着孩子的认真和积极的态度越来越少。

⑤放眼未来

遇到挫折和挑战,孩子往往会在一时间无法自拔,总是关注自己的失误和错误上。这时候家长需要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将注意力转向未来,就是说让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思考以后如何避免类似的失误,或者遇到错误如何解决上来。这样长久以往,可以让孩子更有创造力也更有建设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在自己的工作室正在专注辅导和提升一群一二年级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我会经常跟孩子们玩一个小游戏。比如在英语课上,我会用一些很有竞争性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快速认出单词。新学的单词孩子很可能会认错,这时候我会毫不掩饰的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但是事先我跟孩子们说好了,当我说:”You are wrong“的时候看谁反应快,只要谁第一个高举双手大声说出:”Try again!(再试一次!)"那么就算回答错误我也会给Ta加一分。道理很简单,我想让孩子建立一个潜意识,就是当别人说你错的时候,不要难过和灰心,而是立刻反应过来我还有再试一次的机会!这样有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可以很快让孩子从难过中走出来,更积极的再次尝试一次。

而在家里,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比如询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失误以后怎么样才能避免呢?”“你觉得下次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呢?”争取让孩子对每一件失误和错误或者挑战都提出3个以上的解决方案,然后家长再跟孩子一同去思考和筛选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尝试。

试想,你的孩子从小对每件事情都能思考出3个以上的解决方案,等到她长大了,进入某个公司工作,老板给她布置的每一项艰巨的任务她都能有一个解决方案和2个后备计划。这样的员工不提升她还提升谁呢?!

这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培养!不用去外面上辅导班。但是要坚持。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