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2016-10-18 | 日记本:《心理》

儿童心理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父母都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但孩子也会有情绪压抑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压抑情绪时的表现,及时为孩子减压。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孩子压抑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孩子压抑时会表现出来的情况: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3、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邻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4、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5、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家里的恶劣家庭关系时,终于找到病因。

6、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往往是孩子们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那么,父母可以如何灵活应对呢?

如果孩子是属于不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父母需要耐性引导,亦应给予时间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对于不易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父母,须在认同孩子情绪方面作出改善,有时孩子向父母表达不悦,只为了找个对象宣泄,故父母需留心是否给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训示,或出乎子女意料之外的责难。亦应避免太多负面的用词。专家认为孩子宣泄情绪较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以画画或文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有机会重组事件经过,并有机会作出检讨和反思。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一、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三、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

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四、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五、让孩子爱好广泛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六、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七、拥有自信十分重要

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八、温馨民主的家庭的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宝宝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虽然孩子的年纪不大,但是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就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所以,宝宝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哪些这一问题就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了。

宝宝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睡眠情况不好

当孩子长期睡眠不好,就要引起警惕了,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是身体健康的问题。在睡觉之前,要跟孩子聊些轻松的话题,改善宝宝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尽快进入睡眠。

不想吃饭

如果孩子食欲不振,即便是自己喜欢的食物也不想吃,可能就是情绪方面存在问题了。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要尽量舒缓孩子不良的情绪。

疾病难愈

当孩子一直觉得身体不舒适,但是又具体没办法说出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精神和情绪比较紧张导致的。

存在攻击行为

当孩子总是通过比较过激的方式来对他人进行攻击的时候,可能就是孩子压抑的情绪在发泄。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尽量阻止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免伤及他人。

焦虑过度

如果孩子总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到害怕,比如说即将到来的考试,当孩子存在这种情况的时候,可能就是情绪存在障碍的缘故导致的。

宝宝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哪些,想必大家都有所掌握和了解了吧,所以,如果您的孩子身上存在上述问题,一定要引起注意了。孩子只有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学习和生活。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都有哪些表现?

这个年纪段的孩子,心里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与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和孩子自身对社会的初步看法,这三者的密不可分。

首先、孩子慢慢长大,以前孩子在家,他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很受关注。但是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为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获得成人的爱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被冷落后,为了获得他人的爱与关注而容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厌食、偏食、捣乱、攻击行为、“假无能”、恐惧、“生病”、吮手指、“人来疯”等。比如老师反映孩子在上课时喜欢捣乱,有时喜欢恶作剧,这往往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他们希望能通过“捣乱”和“恶作剧”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因此,每当这时老师批评他时,他不但不难过,反而更“高兴”,更“得意”,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即已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尽管是批评,但那也是一种关注,在他们看来,受到批评总比被冷落在一边要好受一些。

因此,当儿童出现了类似的行为问题时,父母要对自己进行反思,是不是你们由于工作或其它原因过于冷落了你们的他们?如果是,你们就应该给他们以适当的关注,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

这当然要学校老师的帮忙与呵护!

其次、孩子为渲泄和消除内心紧张而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

孩子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如吮手指,吃被角衣角、咬嘴唇、咬指甲、“偷”东西、撕衣服、拔头发、发脾气,与其说是坏习惯,不如说是儿童紧张心理的一种渲泄方式更为恰当。正如成人因紧张而吸、烟喝酒一样,都是排除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是孩子为了把内心的紧张情绪释放出来,是为了给其许多内心冲突和其它适应困难提供情绪上的出路。

孩子的残忍行为和攻击行为往往是其压抑心理在行为上的一种表现。如有些小学生被欺负不敢告诉老师或父母,感情受到过度压抑,容易产生发泄的冲动,在能够发泄的场合,稍不如意就伤害他人或其它动物。他们从折磨或戏弄小动物(如把昆虫的翅膀拔去;把动物的眼睛捅瞎,或把动物的头扭下来;把小狗扔进水中;把青蛙对半劈开等),欺凌弱小中得到乐趣,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压抑感,并逐渐形成在恶作剧中寻求刺激和乐趣的心理。

与心理紧张而引起的情绪渲泄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还有:破坏性行为、摔门、敲桌椅、报复行为、敌对行为、强迫行为等。

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行为时,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孩子正处在心理的紧张状态之中,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惩罚。有些家长、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时,不但没有给儿童以相应的帮助,反而以惩罚手段强行迫使孩子改正这些问题行为,这不但没有减轻孩子的内心紧张度,反而加重了孩子心理的紧张度,进而使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更高。如喜欢吸吮手指的儿童,在吸吮手指时,如果被打骂,以后可能吸吮手指的频率会更高。

所以我们在处理孩子这类心理行为问题时,一定要慎重。当孩子出现这类行为问题时,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正处在心理的紧张状态;然后再找出引起孩子处于这种心理紧张状态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对症下药,消除造成孩子心理紧张的原因,从而消除孩子的紧张,进而消除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

然后,为了自我保护而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孩子在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交往中,如果经常受到伤害,如语音不准而遭到老师或同学们的嘲笑;上课回答老师提问,说错了,被老师批评或同学们取笑;在与同伴交往中,由于身体弱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蔑视,那么这个儿童很可能就会出现极度内向的隐居性行为——不说话、不与其他任何同学交往,不回答老师的任何提问,把自己“关闭”起来,以免遭受更多的伤害。孤僻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此。因为孤僻、自闭可以避免失败,避免受到伤害。总之,自闭,也是出于他们的心理需要,不与人交往反而使他们更有安全感。

又如,有些儿孩子怕由于上小学后会失去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或失去某些好处,因而他们有意无意地声称害怕小学、害怕某某老师或儿童。这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这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还有:白日梦(整日生活在幻想中);告状(在儿童心里,先告状可以避免被批评和处罚);说谎(在儿童说实话后遭到惩罚或儿童失误后受到的处罚过于严厉的条件下,孩子往往会在干“坏事”、做错事后冒险去说谎,而不愿说出实情,以逃避惩罚)等等。

当孩子出现自我保护之类的心理行为问题时,我们孩子老师或家长要认真反思,我们到底是在哪些方面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或使孩子感到不安?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特别是安全的、没有伤害的心理环境,以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父母该如何解决?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将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要做改进父母自身的品格与生活习惯改善,对孩子合理的奖惩,尊重孩子的一些要求等等。

如何知道孩子具有压抑心理及对策

孩子是不太会隐瞒自己的心理的,因此父母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异常,适时给予帮助,能使孩子的心里早日恢复健康。

例如,具有压抑心理的孩子,常常就会有以下表现:

1.睡眠不安

如果孩子长期失眠,一定是为事情所困。

对策:父母可尝试在睡觉前与孩子聊天,让他说出心里话。

2.拒绝吃饭

如果孩子出现厌食,往往是情绪问题。

对策:父母可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并鼓励孩子帮忙做饭。

3.疾病反复

如果孩子时常叫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症状,很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所致。父母感情不和的孩子易出现这种情况。

对策:制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4.怕见生人

如果孩子怕见生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软弱无助。

对策: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5.撒谎成习

如果儿童撒谎成习,往往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

对策:可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6.经常哭泣

哭泣通常是孩子宣泄不满的一种方式。

对策: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给予抚慰。

儿童心理压抑有哪些征兆

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大的安慰。然而很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压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此类疾病的诱发原因有哪些呢?其表现的相关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1、经常性地说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2、哭哭啼啼招关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现一般是,偷偷抹泪,哭声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发出声响或做小动作等。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哭出来,导致他们的情绪无法释放和表达。

3、上学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人常常会呈现出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学,就会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这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躯体障碍的表现。还有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不但会压抑他们的发展能力,扼杀创造性,还会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身体上的障碍。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压抑的几种常见病症,希望对家长们有一定的帮助。我们都知道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小,所以我们要多加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家长要多与孩子们沟通,多点关爱孩子。

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方式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都期望的,可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压抑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下面看看如果孩子出现心理压抑的时候,家长们怎么应对孩子心理压抑?

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方式

1、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 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 等表现。

【对策】: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3、经常性地说个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到品行障碍的程度。

【对策】: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跟爸爸妈妈说实话,把你的遭遇和困难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和你共同面对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此外,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系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定位成坏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家长们在生活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如果发现他们的心理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调节心理,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就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健康心理禁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生活以及教育过程当中,没有注意正确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的恶劣,所以家长们要避开不良的教育方式。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