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2016-10-18 | 日记本:《心理》

如何帮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孩子总是会在面对事情的感到胆怯,所以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心理胆怯这个问题了,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胆怯呢?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胆怯首先,在现实中要努力为怯懦的孩子找一个好朋友。把他有意识安排在一个能说会道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身边,与他一起搭积木,一起游戏,特别是在自由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教师不忘提醒与撮合他们做好朋友,使他感觉不孤单。

其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胆怯次,教师要善于与怯懦的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怯懦的幼儿交往,教师尽量少说话,多行动:头发乱了给他理理,出汗了帮他擦,给他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甚至常从家里给他带小食品、小玩具……总之,要给幼儿更多的爱心和情感投资,这样,能有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进而能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胆怯最后,要善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游戏或活动引导孩子之间结成小伙伴关系。在每天的餐后活动时让能力较强的孩子们与怯懦的孩子一起念一些朗朗上口的拍手儿歌,边念边游戏,增强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受到交流的乐趣。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现在,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太过于周密,致使孩子缺乏体会和锻炼的机会,做事总是畏手畏脚,很胆怯。

心理专家 浅析造成孩子胆子小的影响因素,父母的原因很大:

1、家长的处事态度和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2、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是正确引导,过度处罚和打骂孩子,让孩子因怕犯错误而胆小怕事,造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格,扼杀了孩子的创新勇气。

3、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或者太过溺爱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任何事。

4、孩子朋友圈子及周围成长环境的影响。

5、家长对孩子从小到大设定的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太少。

怎样才能让孩子告别胆怯呢,给你八大妙招:

1、提前预防

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见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绍宝宝,并且不管宝宝多认生,都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消除顾虑。与陌生人磨合的机会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4、尝试投宝宝所好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5、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

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培养宝宝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宝宝自信心。宝宝的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照料宝宝、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7、切忌溺爱宝宝

被溺爱的宝宝很多会胆小。比如看见宝宝正爬向床边,不要表现得过于吃惊;宝宝磕碰了一下,不必过分安抚;宝宝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让宝宝自己拿等等。多数宝宝对成人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对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 ,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当

宝宝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喜欢离对方有一定的距离,不喜欢陌生人触及自己的身体。因此,当你抱着宝宝遇到熟人时,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等到宝宝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让他们摸摸宝宝甚至抱抱宝宝,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以免强化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反而让他更为害怕。

怎么帮幼儿克服消极的胆怯心理

一、可以将孩子害怕的东西和喜爱的东西同时出现,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克服对某种东西的恐惧了。

也可以把愉快的事情同可怕的事情联系起来。

二、预防害怕的发生。

一些研究者发现,幼儿许多害怕的产生跟刺激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以及刺激出现时幼儿的身体受到束缚,不能自由行动有关。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突然事件。

三、 平时不应使用各种恐怖手段来吓唬孩子,不让幼儿的心灵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四、要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纠正过去所得到的种种错误印象。

五、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怯懦弱的印象。

成人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课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孩子的胆怯不但给生活带来不便,还直接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不过,胆怯是可以克服的,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呢?

陈昱的学习成绩一直让全家引以为傲,没有让家人操过心。但是,有一件事却总令爸爸放心不下:陈昱的胆子特别小。

10岁的陈昱,生就一副浓眉大眼,蛮有“男子汉”的样子,可他的行为远非如此:

夜晚,一个人不敢独自外出。

睡觉,不敢独自一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长这么大了,仍然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大床上。

不敢公开场合说话。陈昱的学习成绩虽好,但班里开个晚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他从来都是安静的观众。

有一次,学校在公园举办军事游戏活动,他被派作“侦察兵”。

可当游戏已经结束了,还没有见这个“侦察兵”的影子。老师派人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一棵大树旁找到他,这时的陈昱脸色发白,全身颤抖。老师以为他病了,赶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什么病也没有。医生问明情况后告诉老师,孩子是受了惊吓。

胆怯是儿童成长中常有的现象。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孩子在婴儿时期,由于较少感知经验,缺乏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对许多事物都是不害怕的,因而显得“胆大”。随着年龄的增大,经验的增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逐渐变得“胆小”起来。

应该说,胆怯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标志着儿童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丰富。例如“怕黑”,这类儿童或者是对“黑”的神秘莫测,或者是对黑暗中深藏的某些事物感到担必、害怕。这至少反映出儿童能透过“黑暗”的表面现象,意识到了“黑暗”中的内在的东西。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在儿童智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怯也是儿童自我保护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活变故,而这些变故有时甚至极具危险性。面对过强的刺激,面临可能的危险,儿童为了保护自己,就会调动身体内的各种能量来应付刺激,对付危险。一种可能的心理与行为是勇敢迎战;另一种则是胆怯退避。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下述“胆怯”心理与行为都是正常的:

偶然的“胆怯”。不是经常性的胆怯,不是习惯性的胆怯。

轻度的“胆怯”。类似于害羞,不好意思,缺乏主动。

与年龄相适应的“胆怯”。例如,因为怕黑而不敢一个人独自睡眠,对处于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并不值得惊讶。

正常的,并不就是不需要关注的;有积极意义的,也并不就是应该认可的,

更不一定是能够倡导的。从外部讲,儿童的胆怯心理与行为毕竟给生活、交往带来很大的不便;从内部讲,儿童的胆怯心理与行为可能发展为比较麻烦的情绪问题,困扰着儿童的心灵,严重者可能导致性格的变异。

如何帮助儿童克服胆怯心理

个案概要:

保罗是家族的长孙,他的到来,给家族增添了生机。因为,在保罗降生前,家族里有三位表姐。爷爷奶奶整天发愁,媳妇会不会顺风水也生女儿呢。所以,当保罗以第一男性公民来到这个家族的时候,他便受关注的程度不言而喻了。

保罗还在新生儿期时,爷爷就特别吩咐家人,不得大声说话,避免吓着孙子。爷爷也会不断地告诉奶奶,不要让保罗随便与邻居的孩子玩,避免受伤害。而且,在家里,只要保罗一声哼哼,大人即会蜂拥而至,问寒问暖,呵护有加。保罗在长到6岁时,还根本没有体会大人说出“不”字感受。

虽然,保罗也上幼儿园已经三年了。但是,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与奶奶呆在家里。因为,就自己不会吃饭一项,已经足够让爷爷奶奶操心死了。所以,奶奶在退休以后的工作,主要负责保罗的日常生活。爷爷则负责接来送去。

让保罗父母无法理解的是,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当节假日与表姐们团聚时,保罗特别会哭闹,看见爷爷奶奶抱一抱表姐,就会使保罗伤心欲绝,而且会持续几个小时。

保罗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后中,因为要坚持上班工作,以为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有什么不放心的。但是下半年就要上小学的保罗,绝大多数时间留在家里。而且常常还由奶奶喂饭吃。有时去了几天幼儿园,就吵着不想去,总抱怨同学们对他不友好,爸爸妈妈开始操心了。

保罗父母在浏览我们网站以后,是我们亲子教育俱乐部的很多活动内容与照片,使这一对父母产生了求助的动机。他们希望通过接受到专业的辅导。来解决儿子的心理发展问题,

观察:

保罗生长发育正常,说话柔声柔气,接触被动,喜欢粘在母亲膝傍。

心理分析:

保罗在成长早期,被爷爷奶奶过度溺爱,无意中剥夺了动作技能与独立性的锻炼机会,心理发展停滞在幼儿期的自我中心阶段。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经验,在团体生活中,可能受到孤立与排斥。这样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普遍低下,在人前表现出畏缩、胆怯、甚至拒绝进幼儿园。

分阶段心理辅导内容:

第一阶段:(四至八周)

第一,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养育过程,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与交往能力。

第二,要求爷爷奶奶参加至少每月一次的亲子俱乐部活动,分享别人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给孩子松绑。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训练孩子吃饭穿衣系鞋带能力,为孩子以后适应小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必要条件。

第四,在家里,有意识地进行分享与合作的训练,比如给孩子食物时也给大人们一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尝试着说“不”或者“没有”,以锻炼孩子通过必要的努力收获物品的成就感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五,在孩子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给于及时的肯定与赞扬,以提高自信心。

第六,鼓励孩子到人多地方与同龄人接触。通过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食品、书籍等等,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

(尽管这份计划,实施开始的时候会受到保罗爷爷奶奶的抵触,但是,别无选择。)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