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2016-10-17 | 日记本:《心理》

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先讨论:您能否做到“从心底为孩子骄傲”?

我们当年在space写博客时,有个大姐大妈妈,养一对儿子!记得有次某些小痞子欺负她儿子,回来后她铿锵有力的给孩子讲:“你是因为各方面都太优秀,那些坏孩子羡慕嫉妒恨,所以才打击你!你要记得,这些人渣不重要,反正将来和你为伍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优秀!”

当时我们家童一还小,但是做为一个新手妈妈清晰的默记了她的策略,思忖以后自己孩子遇到此等所谓的纠结时,我们也要这么正面给孩子鼓劲!

甜妞的芭蕾班里有个小女生,哥哥在著名的雷根斯堡domspatzen音乐学校学习,有次和他妈妈聊起来提到我上次去给他们学校小男生拍照,可惜当时没认出她儿子!那个妈妈很骄傲的说:“下次你再去,很容易找到他,记得找那个最帅的就是啦!”

同样做为妈妈,说真心话,很是羡慕这两个妈妈的那份对孩子发自心底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一直被教育要谦虚要谨慎,不要说自己不敢这么高调的表扬孩子,人家这么表扬还经常会难免为了谦虚不敢直接应承,恐怕别人说我们心高气傲/趾高气扬。。。

这几年养孩子写博客,得到最多的表扬就是“兄妹俩好懂事”,每次我都小心礼貌的说谢谢!事实上做为妈妈我更骄傲的是兄妹俩迄今和父母保持着亲密的距离,尤其童一,细腻敏感懂得照顾周围人的情绪,甜小妞热情开朗,独立自信,有很大度的气场!但是每次和人提到,我都有些藏着掖着,恐怕牵惹王婆卖瓜的嫌疑!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自己高声亮嗓的表扬和赞美,会让人反感!(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误区。)

可是事实上,如果从出于保护孩子的立场出发,不仅妈妈要对孩子充满骄傲自豪,还要心理上把他人的负面看法或评论视作粪土,必要时,你和对方势不两立甚至拳脚相向都需毫不畏惧。。。为了保护孩子,正当的防卫力量和态度都要很强大才能算是合格的妈妈!

一:保护孩子从对抗自己身边的家人开始:

对一概人等,只要危及孩子心理/生理安全的,不管是公婆还是父母,或是其他七大姑8大姨,妈妈都要有为孩子出头,勇敢的说不的态度和勇敢!

很多人的家庭矛盾几乎都是有了孩子后火爆升级,和老公的矛盾,和公婆的矛盾,甚至和亲娘的矛盾,都多少因为孩子的吃喝拉撒而不断的烹煮和发酵!

例如网络上很多儿媳都在抱怨婆婆带不好孩子,说婆婆很顽固,不肯学习科学育儿!孩子脾气大,孩子被惯坏了,孩子和妈妈不亲。。。。。这些妈妈在喋喋不休,而且大段大段的在论坛里,或者QQ群里,包括微博微信里,此起彼伏的发表这些负面信息!每次看到我都想直接问:“婆婆既然带不好孩子,您为嘛还把孩子扔给奶奶”?

如果从保护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你不希望有一个被奶奶宠坏的孩子,那么你就得努力去保护你的孩子距离那溺爱孩子的奶奶远一些!你可以辞职自己带孩子,你可以请保姆帮你带孩子,如果老人一定要带孙子,可以啊,你是大家长,谁和你的育儿理念相悖,沟通为先,沟通不了的,对不起:“婆婆,您先过几天清净日子,等我把孩子的规矩做好了您再回来好么?!”

(每个家庭情况都不同,我是说妈妈需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保护孩子,既然需要老人带孩子,就对老人的态度端正些,背后说老人的长短总是有些不合适,也影响妈妈自己的心情!妈妈心情不好,最遭罪的还是孩子。另外 辞职/请保姆只是举例,并不是鼓动大家去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哈。。。)

童一的太姥姥今年88岁,童一的姑奶奶75岁,童一的外公今年66岁,童一的奶奶74岁爷爷79岁,这些人都在童一小时候帮我们带过孩子!祖孙代沟也好,东西文化差异也好,育儿理念也好,这些老人和我这个妈妈基本没有大的冲突,不是我多有能耐或者我们家老人多么的通情达理,而是我们从一开始,我那礼貌周到的德国老公就说得很清楚:“老人只可以帮忙,但是重点孩子还是得咱们自己带,尤其教育孩子给孩子做规矩,不管上班多辛苦晚上有多累,每天早晚和周末都要我们自己带孩子”!

这是我们保护孩子所做的努力!

现在大家都在忙着要二胎,各种“老二来了该怎么办”,弄得妈妈人心惶惶,也弄得家里老大草木皆兵!家里老人,保姆,邻居,甚至熟悉的餐厅领班,都无知或刻意的逗你家那个可怜的老大:“你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你妈妈要不喜欢你啦!” 还会对着你这个妈没头没脸的说:“家里要俩孩子了,你要更累了,你的苦日子就要来了!” 这些人说这些话时,其实多少都有些心理“鬼胎”,你除了不能给他们1个耳光,但是你可以义正词严:“请闭上您的嘴巴,离我的孩子远一点儿”,然后回头告诉老大:“不管有多少弟弟妹妹,妈妈对你的爱都不会减少,而且你还会拥有更多来自弟弟妹妹的爱!”

网上还盛传某一亲戚喂孩子吃不合适的食物以致孩子殒命的惨剧,更多的是家里来客人或者去做客,都一片好意:给孩子吃个小饼干吧,给孩子一颗糖吧,只要妈妈你觉得不合适,就不要怕丢面子,要清晰的说“不要” !自己孩子的生命和健康,比你的脸皮或面子金贵1000倍10000倍!

家有婴儿宝宝的妈妈估计也遇到过,看你家宝宝可爱,小区里的,甚至商场里的陌生人就敢直接用手摸孩子的脑袋或脸蛋:你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尖利长指甲直取孩子面门,你这个妈妈还不快点喊停或提前把孩子抱走那就是你当妈的失职!记得那时连我们家姑奶奶都学会了,看有人走近甜妞老人就会把孩子的童车停下,然后用两只大手挡在前面:“我们家小女生见到生人容易哭,请您别太靠近了!” 被人丢白眼也好,遭忍别人腹诽也好,但我们应该很高兴其他人没用手摸到我们的孩子!

保护孩子也不要为难孩子:家里来客人,不要强迫孩子给人表演唱歌跳舞的,我们的孩子不是小猴子,他乐意给妈妈唱歌,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有荣幸欣赏他的舞姿!也不要强迫孩子去打招呼!孩子有好心情,或者孩子看着客人比较顺眼,自然会开心的打招呼,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所谓面子去当众呵斥孩子!另外孩子的自信心或社交能力,父母应该努力培养并让孩子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体现才对,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长篇话题了!

二:不要为了陌生人的态度从而呵斥自己的孩子:

德国有些老人也对孩子很不友好,孩子稍微有些吵闹就侧目甚至呵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有理有据的给老人说清楚:我的孩子是稍微有些吵闹,但是这是公众场合,您也不能要求孩子像个雕塑一般死气沉沉!然后告诉孩子:这个奶奶不喜欢吵闹,你们可以尽量小声些,因为这是公众场合,我们要顾及到其他人!

遇到争执也有的,上次在德国一奶爸带女儿进餐厅就遇到一对有些过分的老人,还说什么中国人根本就不会带孩子!那个男人当场就反驳:一是要让孩子明白,遇到不讲理的人不能怕, 二是孩子因为身体不舒服有些哭闹很正常,公众场合大家都要有融洽相处的宽容和接纳心理,我们又没有去你家客厅吵,不是么?还有,扯什么中国人不会带孩子,难道您德国的孩子不哭么?

还听到过有妈妈比较厉害的,有次也是餐厅里有老人喋喋不休的说孩子太吵,她抱着孩子冷冷的告诉老人:“孩子在餐厅吵很正常,但您知道的,墓地很安静!”

我有次带着阿姨和兄妹俩乘飞机,甜妞有些犯困也有些小不适,所以飞机还没起飞她就有些闹,我们前排一大男人,貌似忍无可忍状嫌孩子吵,不停的侧目我们并且把小桌板弄得砰砰响!我抱着孩子站到他斜对面:“先生,今天飞机后面还有空座位,建议您换后面去!另外孩子哭闹很正常,飞机做为公共场所不是给您单独开的,别对我们横眉冷对,也别说你家孩子不吵!” 他嗫嚅半天:我换后面去还不行吗!

所以,请正面的告诉孩子:

一:给孩子足够信息:父母会勇敢的保护你

无论孩子有多小,都要告诉他你会保护他,而且是勇敢的保护他!

记得有次带小童一在医院里打完针从电梯里出来,一个急匆匆跑着赶电梯的大小伙子一下子把童一撞哭了,我一把拉住这男人胳膊,他道歉说没看到孩子,我这个情急的妈妈说你下次要当心些,并顺势在他肩膀上拍了一巴掌!出了医院大门童一不哭了,哽咽着问:“妈妈你刚才打叔叔啦!”妈妈抱起他说:“妈妈可以保护你,可以和任何人勇敢的打架!” 当然后来给他解释半天妈妈那是情急之下动手,小朋友遇到事情还是尽量不要打架!

(其实说“打”有些言重了,那个场景我一直到现在都记得,那么小的孩子被那么大一个大男人差点撞翻,得多痛啊!当时拍他一巴掌就像拍自家的兄弟一样,而且我连吵他都没顾上就赶快去安抚孩子了。。,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我的做法100分正确,而是想说妈妈要有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孩子的警醒)

二:给孩子足够自信:父母能帮你处理问题

记得童一开学第一周遇到一个肇事的同桌,老是用胳膊撞他还扬言老师再表扬童一他就再打,他是学跆拳道的!妈妈强忍着没有直接去找学校和对方家长,但是几天里一直积极的观望事态发展并和童一一起找对策,爸爸也告诉了老师孩子们的小摩擦!直到第三天,老师给两个孩子调开了座位才告一段落!

当时我做为刚上任的小学生家长也有些不知所措,美国的桃妈义愤填膺的指导:“孩子有问题当然得回家找妈妈,妈妈就是得替孩子出头!这种孩子得给他颜色看,不然他就以为你好欺负,一定要帮助童一处理好这件事,孩子刚开学,不能因为一两个烂孩子影响童一对学校的喜欢”!第三天放学时妈妈特意到班级里去认识了一下那个小男生,还约他到我们家玩儿,小男生紧张得脸都红了。。。。。

三:给孩子足够支持:父母永远站在你这边

记得有次童一伙同其他两个男生,对抗一个小男生时用棍子敲到对方的肩膀并且哭了!对方的父母气势汹汹的找上门来,阳光下听双方孩子各讲了一遍事情经过,原来是对方先玩棍子的,只是后来童一失手打痛了他!好吧,批评了孩子们不该玩棍子,先平复那个孩子情绪!!爸爸回来听了事情经过,除了说了童一不该玩棍子,但他还对那对父母颇有微词,说他们不该这么呵斥我们童一,我们的孩子不管对错,对方的父母都应该先和父母谈,怎么可以两个成人对一肇事孩子施加心理压力!

我们告诉了童一,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要机智的告诉对方父母:“请和我的爸爸妈妈直接谈!”

四:给孩子足够爱心:妈妈永远为你张开拥抱的臂膀

记得孩子刚生下来时,小脸皱皱的,除了哇哇的哭然后就是睡,那时你对他充满了所向披靡的汹涌的爱,他拉了,他尿了,他哭了,可是妈妈看来都那么的美好!你亲他的额头,吻他的小脚丫,抓着他的小拳头轻轻咬一口,那时的孩子没有丁点的缺点和您也没有丁点的对抗!

你就想把心掏给他,用浑身的力气去爱他去保护他,尽自己所能给他提供最好的。

这最初的爱,就是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基石!

所以,当孩子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多时,请不要忘记我们这最初的爱!

尤其孩子犯了错,摔了跤,或者给您惹了祸,都不要忘记张开妈妈拥抱的臂膀,因为此时孩子更需要你的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五:给孩子足够阳光和笑脸:妈妈在和你一起成长

孩子在成长路上,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到背着书包去幼儿园,到沾惹了不少小毛病,大前提妈妈都应该有理性接纳的胸怀,好的方面多鼓励表扬,不足的方面协同孩子一起努力加强!但是养孩子,比养花种树都困难100倍,所以父母不能有急躁或者赶超的想法,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该慢的时候一定得慢下来,要记得,面对孩子时:和颜悦色比电闪雷鸣更有爱的力量!

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是爱的表达,不仅是心理支持,更应该是父母也能享受到的这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和能量!孩子的所有小问题,放在人生长河里都是小芝麻,妈妈要带着孩子昂首挺胸,看得更高更远,不要一叶障目或者被一个小烦恼埋汰了心里的阳光!

父母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是火红的,就像那迎风招展的红旗,就像那熟透了的高梁,就像那漫山遍野的枫叶;十月是温馨的,有花的美丽,秋的金黄,有鸟的随意,蝶儿翩跹;十月是迷人的,有秋风送爽,红叶漫山,绿色青春,黄色藏娇;十月是醉人的,有天高云淡风轻,有温润细软的阳光,有赞歌一曲一曲像梦一样地飞,有一颗颗挂满果实的树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相得益彰……

十月,感受金秋升腾的阳光,15日下午,走进山东青岛城阳区实验二中,为初二年级全体家长做了题为《父母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整场讲座,是在感动于激情中进行的,泪水一次次打湿了家长的面颊,一次次的回味孩子的心灵成长,让父母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思索。

常言说: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 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所以,每个家长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就可以,并不只是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称职的,放养也需要一定的度,还需要家长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规划,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长。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哪位家长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共同成长呢?

讲座中,我将几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逐一进行阐述:

言传身教法: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教育孩子,这种效果明显不会有效。你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己却惬意地看着烂俗的电视剧,玩着网游,这让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则,比千言万语都更管用。

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孩子的预习功课,上课认真听讲,和老师同步思考、加强互动,等等。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却不懂得帮助孩子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也许并不能及时收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寒暑假,借来下学期的书本,让孩子抽时间预习功课,对孩子下学期的学习是有益的。

学会赏识教育:都说孩子还是自己的好。所以说,从内心赏识自己的孩子,应该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只是,家长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的不如意就苛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而迁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孩子的诚实、善良、守信,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备的。能一口气说出孩子10条以上优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互相尊重,文明礼貌待人,营造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最好能把家长当成朋友,和你分享成长中的困惑,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同孩子一起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进步、成熟,并不是因为你为人父母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对。与孩子共同成长吧,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讲座结束后,一位认识我的家长感激地说:以前只想把孩子教育成才,主为只要学校好,学习好就行了,现在看来,孩子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学习是重要的一面,而家庭教育和影响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教育孩子以前有时无从下手,现在想起来应当首先从自身入手,帮助孩子关成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其次要低起点,一步步做起,尤其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方法,我在这里对学校举办这样对我们家长来说有意义的讲座表示感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成人成才!

是啊,从这位家长的言语中,已经说明了两点:一是家庭教育要从家长的自身做起,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第二点就是要有耐心,不能求之过急。确实,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过程,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一下教育的过程。

另一位父亲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讲座,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还要积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聆听一场讲座,要有一定的感悟啊。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

十月,感受一次生命之脉流淌沸腾的热血;倾听一场讲座,分享一种和谐之音,领略孩子的伟大……站在十月的风里,倾听一次次花开,分享一次次大自然制造的和谐,享受十月轻风的抚摸,感受十月温软的阳光,感叹你的纯洁,享受家的温馨。站在十月的阳光下,仔细看看自己的孩子,听一曲孩子心中的声音,约上孩子去秋游,唱着赞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面对着高山流水,秋情秋景,把心情装扮成一次次温暖的花开,与孩子来一次拥抱,我会深情地对每一位父母说:你是伟大的!

父母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悉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的,家长们力图不让孩子受一点伤,不受一点打击。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度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发挥游戏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

积极地正面引导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

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是这个世界上的水晶石,不容受伤,一般幼时心灵受伤,长大了一定有性格方面的缺陷。那么就要做父母的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关心孩子,在教育上多下工夫。不要在孩子小时离开或很长时间见不到。这样就容易给孩子造成父母没有关心他不在乎他的想法。往往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自闭症。那么现在很多大人由于工作原因离家很远,通常都是老人带着小孩子。那么我们怎么能弥补呢?

每一次的离别,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往往是隐性的,深藏在他们心底,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尽管物质上可以得到满足了,但心灵上慰藉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孩子交流特别少,回来也呆不久。所以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有时就显得淡薄,尤其是小孩子,不在显得依依不舍或者哭闹不休。

父母如何离开,才能让孩子少受点伤害?

1、不要“欺骗”

父母千万不要不辞而别,否则会更伤害孩子。虽然你是为了不让离别变得困难、痛苦或难受而决定悄然离开。可是你们可否想过,当孩子突然面对“妈妈不在”的现状时,他们会多么的伤心失望。他们会在心底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他们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并由此产生愤怒情绪。当父母下次再回来时,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不亲热,或不再受欢迎,或会时刻担心父母离开而变得不安或焦虑。

2、不要“突然”

不要在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向孩子宣布自己将要离开。爸爸妈妈的离开对孩子来说是件非常重的大事。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提几天对孩子说自己将要离开,使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接受这一现状。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