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满脑袋“节日福利”也是一种“病”
昨日,省纪委公开通报一起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典型案例,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引以为戒,在中秋国庆期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坚决杜绝违规发放津贴补贴问题,远离“福利腐败”。(9月17日中国新闻网)
虽然这几年反腐正风力度得到了公认,高压态势持续保持,政治生态愈加好转,但不可否认,离“不想腐”的日子还比较遥远。尤其是党员干部身上的“福利病”,表现尤为突出,滥发津补贴行为时不时冒出头来,挑战党纪的底线。
如今,个人贪腐的风险很大,通常都会与贪污受贿划清界线,但弄点“福利”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党员指望在节日时单位发点福利,体现组织的关爱,因此每当节日即将来临,像往年一样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作为领导干部,不给员工考虑点物品,心中过意不去,通常会发点东西安慰大家,也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殊不知,一点物品不要紧,却触碰了党的纪律,成为了“福利腐败”。
大冶市东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锐杰违规设立账外账资金178万元,并将其中141万余元用于违规发放教职工补助。表面上看,这位校长自己并未大肆捞钱,而是将“小金库”的钱以福利发给大家,这样的校长为员工着想。但性质上,这种违规发放福利的行为同样恶劣,党的纪委是不能碰的“高压线”,以任何理由碰一碰都不允许。
诚然,“节日福利”以前历来有之,如今突然要割舍掉,大家心里不好受。一般的员工,除了每月不高的工资,就指望节日上能发点东西,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对内心是一种安慰,多少也能让自己少花几个钱。领导干部带着一帮人辛辛苦苦做事情,到了节日不表示表示,内心难受,心里过意不去,因此,哪怕是违纪,也有人顶风冒险,反正又不是花在自己身上。
满脑袋的“节日福利”,也是一种病。个人情谊、人情世故压倒了党的纪律和规矩,注定迟早要出事。及时转变思想,正确看待节日,多在精神鼓励,少在物质上琢磨,才是风清气正的环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