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月湖春游

2016-03-28 | 日记本:《个人日记》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看官!话说“红杏尚书”宋祁乘着酒兴,把一阕《玉楼春》题在了西林壁上之后,扔了湖笔,头也不回,径直上了一叶兰州,消失在大宋朝的浩淼烟波里,只留下小宋的佳句轶闻,令后来者跌足神往。岁月轮回,辗转到了近千年后的农历丙申年二月十六,恰当晴空丽日,暖风习习,蓝速书生不耐枯坐,便信步漫游临朐新景之句月湖。

句月湖畔仍嫌春寒略峭,所幸阳光灿烂。时近午,人稀路阔。一湖碧水,时起漾漾春涟;岸柳笼烟,更引淡淡遐思。书生安步当车,渐入醉景。句月湖北岸,早有簇簇连翘金黄耀眼,只把那一腔春意迎风怒放,惹得书生驻足流连,诗兴大发,搜肠刮肚,竟未觅得写连翘的古诗,书生颇悻悻然。转眼却瞥见岸堤之上一株红梅怒放,遂惊呼雀跃奔梅而去,令二三游人惊诧。那柱老梅却也似通了人性,只等书生前来赏色一般不疾不徐,开了个恰到好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岁月之沧桑,悲四季之轮回,花草树木,凋荣互易,来年可待,人生却一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了!书生素喜梅花,于是乎手机咔咔作响,尽情摄取了一树风情,方自恋恋不舍而去。

却是赏柳的大好光阴。句月湖两岸柳色葱茏,相伴了这一湖春水,倒也不逊于江南美景。说到咏柳,自然绕不过大唐才子贺知章,有诗为证: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用在此景,惟“二月春风似剪刀”最为贴切,而整诗略感媚俗,倒也脍炙人口。古来赏柳吟柳的骚客,却多数以伤怀遗恨述之,令人对这婀娜新枝,愈加垂怜。有诗为证: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大抵古人作诗,若无愁绪离肠,便觉索然无味。按说柳树气节倒也是不逊松柏,逢春最早,凋碧最迟,尽力装扮了人间景色,偏偏因弱不禁风,惹得一众才子佳人,多以柔情系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树做了媒人自不待言,更有借柳色寄情,让人千古缠绵不绝,徒增春恨。有诗为证:

《新 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继杜牧后,尚有李商隐诗为证:

《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书生好事,尝询一老木匠,云素知柳木百无一用,不似楸木坚韧,可进高堂华屋,得一生荣宠,只得去做了菜墩,承受厨子们的刀砍斧凿,岂不憾哉!老木匠云:非也!柳木非不可材,自有一法,便是只需水浸百日,不足不成,过之则废,浸泡恰到好处后,便可为百器之材,甚于楸木哉!书生大惊诧,方知柳树之材,恰如伯乐与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饲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柳木!岂非千里马之材乎?

书生信步湖畔,缠绵柳事不得解,继之释然。柳树便是要去争那百器之材,尚需受百日水浸雨淋之苦,何若做一菜墩,先尝人间百味?由此书生大佩服柳树之大智慧,倒是性情中树也!

此际时已过午,艳阳正暖;柳荫斑驳,湖面如镜;三五画舫,棹波湖中,书生大畅其怀,顿觉神清气爽。远观朐山柏翠如冠,宝塔巍巍;三桥如练,映带碧水;左近龙韵文化城唐风紫气,把一座小城装点成了人间仙境,更有不远处草坪之上顽童放鸢,愈增春游雅趣。有诗为证: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016.3.24 草稿于句月湖畔(句月湖:临朐一景)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