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土特产为啥能火?

2015-12-29 | 日记本:《个人日记》

微信上卖农产品 ,特别适合。因为可以直播,直播了比啥都有说服力,我的朋友圈有个卖冬笋的,好像是他爸爸去山上挖,然后儿子在微信上卖,买家不少,卖的很火。

这就是带一点情感营销。因为大冬天的去挖冬笋,劳动人民不容易的吧,所以你好意思砍价吗?呵呵。另外人家天天直播,你看着确实很放心,你敢买呀,地道山里货,每次都拍照,其实只需要问问怎么卖的,多少钱,就可以了,其他完全不用打听就可以确定购买。

我还见过一个团队,众筹了10万搞了一款叫旅橙的产品,卖的也非常火,听说一个东北的土豪客户在微信下单要了2000斤,乖乖,东北人就是豪爽,2000斤那是啥概念,单子不小了,这说明微信背后还是有很强大的购买力的。

不要整天看不起微信,看不起微商。看见人家做生意,你就烦,那社会上那么多做生意的,你咋不把人家摊位给打砸了?消费者有需求,人家来满足,卖卖货,无可厚非,我觉得在微信卖东西的人,其实挺不错的,至少他们在努力着,反正我喜欢在微信上买东西。

有一次我买了一瓶蜂王浆,200元一瓶。不过买完好像也没喝,仍在冰箱里。我当时也不一定需要,只是知道喝王浆增强免疫力,买了没坏处。我那其实就是随机购买,非计划中的。这就是所谓的场景消费,逛着朋友圈,看到了,就买了。

蜂王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农副产品,蜂农自家产的,就是觉得他们养蜂的人,风餐露宿的也不是很容易啊,捧个场,鼓励一下, 同时他们也没有网络环境,拿个手机上网不容易,居然还会玩微信了,会拍照,会发朋友圈,那就成交一单,让他坚持用好朋友圈营销。

微信上卖农产品,一定行,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民以食为天,凡是吃的东西,是刚需。我以前做过调查,大家都表示想买好吃的。

第二:农产品不需要做过多的包装,不是靠营销来提升价值,吃的就是吃的,只要是好东西,没有包装也有人买,买得是产品自身的价值,而不是附加值。同时你让农民去包装,他也不会,原生态反而是最好的。

第三:农产品容易形成重复消费,吃完还买。有人买,能赚钱,就可以一直卖下去。

卖农产品应该注意什么呢?或是卖哪类的比较好呢?

第一:东西最好是不分季节,常年卖,但是这又有点不太可能,植物生长是有周期的,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你可以穿插着卖,一年四季多卖几种,在不同季节卖不同的东西。

第二:东西要弄成适合运输的,过沉的东西,运费太贵,不适合运输,或是容易被快递摔得稀巴烂,所以也不适合卖的。

第三:东西保质期还要长点,不然路上运输,比如夏季就放坏了,生意就会做死。

第四:东西最好是适合分享,这样一旦分享了,被分享的人可能成为新的买家。

第五:最好是当地有点名气的,知名度高,别人看到了为了名气也要买一买尝一尝,无形中提高销量。

再回头说说刘波的大枣。新疆大枣有名吧,符合第五点,大枣一年四季都可以卖,符合第一点,大枣烘干以后适合运输,东西不重,符合第二第三点。另外就是比如某个白领买了,拿到货打开一看不错,可以分享给同事吧,这样别人一吃确实不错,也买点,就带来了新的客户,符合第五点。

符合以上五点的产品,都是不错的产品,适合在微信上卖。但是什么东西方便做大呢?

要做大,必须走量,量起来了,微利累积也能赚到不少钱。凡是不能招募下级代理的产品,都很难做大,或是做的累。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可以招募代理。

招募代理,自己就要有优势货源,一手的,然后还要做好品牌包装,另外要给代理预留空间,否则别人没有太多兴趣。不过农产品这玩意,又是实打实的产品,没有太多虚的利润,有时候那点利润空间,确实不够分。

所以,要想招募代理,必须给代理丰厚利润回报。如何打造超高利润产品呢?

第一:走精品路线,不要走大路货,大路货就卖不出价格来,要走高端的农产品,在一个品类里,只选精品货,比如打大枣只做4星5星6星的,小的一概不作了,谁爱做谁做。

第二:农产品也要形成规模,为了长期发展,也要注册自己的品牌,形成文化,做好价值包装,提高附加值。一般来讲,比如奢侈品,卖的就是品牌,其实都是代工,几万的包和几千的一样,就看从谁手里卖出去,质量相差不大。有了品牌,就有了高价格的可能,然后代理空间大,他们就爱做,他们也爱吹牛逼说:我们做的全都是品牌的,值得信赖。

第三:建好用户数据库,客户要做好积累。随着时间发展,用户越来越多,不要让以前的老用户跑到别处去,用公众号存储客户,定期群发营销,反正都是免费的,感兴趣的人会看。有这个工具,可以最大限度转化老客户形成重复购买,或是定期给代理商发布一些信息,保持活跃度,就有积极性,就提升业绩了。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