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速生者速死
2015-11-12 | 日记本:《个人日记》
看惯了江南的修竹幽兰,饱览过云南独木成林的榕树,但我最爱的是塞北荒漠中的胡杨。
它置身于冰火两重天的、远离都市的、在其它生命视若畏途的沙海之中。为了追求水的滋养,为了对抗咆哮的狂风,它把根扎得比任何植物都深;为了经得住漫天如箭的沙子的射杀,它练就了一身铜筋铁骨;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壮有力,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受得了冷落,默默地,默默地积蓄生命,涵养精神。它也许成长得很慢,但正因为它成长得缓慢,所以它的质地才那样致密坚硬。它也许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令人欣羡的花朵,但它那质朴的外表里却怀有一颗勇敢的心,创造了一百年不死,死后一百年不倒,倒后一百年不朽的奇迹。这就是它告诉我的一个道理:速生者速死!
不是吗?司马迁、徐霞客、曹雪芹,有哪一个是一年写出几部作品的?做学问是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决心和“文章不教一字空”的认真严谨的。现在的不少“专家”、教授、作家等,扪心自问一下:我的文化根底扎得够深广吗?知识的积淀够丰厚吗?难怪当今少有能与鲁迅、胡适等人比肩的作家,没有一个能与蔡元培并论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