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结构值得研究
眼球结构值得研究
黄良兴
凤凰博报上登载了安立志先生的一篇文章《喜获诺奖,偏生物议》,下面两段是原文的一部分:
2015年10月5日,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开发抗疟新药青蒿素中的关键作用而与两名外国科学家一起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人之盼望诺贝尔科学奖,如大旱之望云霓。屠呦呦作为本土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奖,无论如何都值得庆贺。意想不到的是,消息传来,如水滴沸油,竟众议纷起,有人说这是对“文革”式科技攻关的肯定,有说是对中医药传统的推崇,有说是对我国院士制度的反讽。也有人意味深长地指出,屠呦呦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关键还得益于团队的支持。更有人声称,青蒿素是特定历史时期举全国之力用人海战术做出来的。甚至有人指责屠呦呦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并由此认定,她成为“三无人员”(无留学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特别是三报院士、迭次落选,怪不得别人。
安先生,不要动气,这种人多得去了。
自古以来,中国不少人因为眼球的结构原因,引起了发育不良的后果,但了此一生还不自知。这样的人多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就会是一个不健全的机体。这种人的眼球结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明星的欣赏细胞超强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在中国文学中,这四大美女就因为她们的美艳,能把一个国君击败,也能让两人国家暂时和睦相处。西施使吴国战败,王昭君和亲,貂蝉在《三国演义》里因王允的施计,那是屡立奇功,杨玉环将一个唐王朝弄得是风起云涌。那都是因为女人的美艳能吸引人的眼球,那“四大美女”到现在不还在人们的口头上津津乐道吗?汉朝的赵飞燕为了让获得汉成帝的青睐,减肥之后可以在一个盘子上跳舞,她的粉丝可多了,不知有多少女人模仿她被活活地饿死。但是扁鹊、张仲景、华佗、马钧、孙思邈等科学家有“四大美女”的名声大吗?中国不仅有“四大美女”,还有“四大美男”,人们喜爱美女,也喜爱美男,西晋有一位美男子潘安,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魏晋时的美男卫玠每次出门简直是一场灾难,每一次都造成洛阳城的交通堵塞乃至瘫痪。可见当时女人们追星到了何等狂热的地步! 他一到南昌,在马路上就受到围观,史册中记载当时的盛况是“观者如堵墙”。卫玠在人墙中累掉了半条命,回到寓所就气喘嘘嘘,咳嗽不止。江东人听说卫玠大明星来了,人山人海地围观,江南自古多美女,何况是都城呢?而且建业的美女们更热情,更大胆、更奔放、更动感,一路对他进行了围、追、堵、截,往他的马车里塞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吃,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他回答,乃至于拉拉扯扯的不让他脱身,几小时下来,搞得他精疲力竭,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当天晚上因劳累过度就一命呜乎。科学家算什么?你一边凉去吧。
现代中国对明星的追捧会比古代逊色吗?不会的。对明星的打造,那是不遗余力,红毯素是各路女星在造型上一较高下的舞台,一次成功的亮相足以令人津津乐道许久,甚至成为铭刻史册的经典身影。当然这造型不仅仅是华服的选择,非常重要的,更需要添加一丝性感味道来增色。老牌明星大玩性感一袭红色露背长裙成为红毯至亮点,美女们身着黑色条纹深V连衣裙,金色高跟鞋与金色配饰于细节之处点缀窈窕身姿,性感高贵气质尽显。火热的高端面膜、高端定制护肤理念、优秀的化学家,护肤专家日夜为爱美人事不断研发、独有的高效活性因子科技协同类纳米传输科技,将天然植物精粹功效成分温柔包裹在内,迅速直达肌底,使臻罕植物美肤能量安全穿过致密交联的皮肤角质层天然屏障,匀整发挥细胞级功效,深层修护,重塑肌底微循环,从而达成本质美肤。这样就能让粉丝们流下热泪,对此趋之若鹜,连现在的小孩大多都不能幸免,一心只想追星。科学家在哪里?除了我们的政府领导、科研机构,社会上有像捧明星那样狂热地去追捧我们的科学家吗?
安先生,不要生气。
二、往下看的自我保护性细胞突出
中国人群里,有一种心理,也跟眼球有关,就是往下看。它当然会产生一种劣根性:窝里斗、嫉妒心理、幸灾乐祸看别人好戏、你比我强我想办法搞掉你,这样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有一部电视剧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有无聊之人就在后面加上一句:“你比我死得早”,这就是获得心理上平衡的一种常见现象。
有人说“屠呦呦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关键还得益于团队的支持。”那些明星、美女,他们就没有团队的支持了吗?他们的爸爸妈妈祖父祖母遗传他们基因,就没有功劳吗?台前幕后的人们就没有功劳吗?粉丝们为何不去追问呢?为何要众星捧月呢?世界上哪一个伟大的成功者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功的呢?又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老师和领路人呢?难道明星们领奖时要把所有后台人员及遗传他们基因的爸爸妈妈及祖辈全都带上台吗?
陈景润不是院士,袁隆平多次评不上院士,法拉第自学成才。当不当院士不能说明他科学的贡献,那是科学院的事情。科学家是指在某一方面、领域有专门研究的人士,范围较广。而院士在我国主要是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的院士。院士当然可以称得上是科学家,而科学家却不一定是院士。如果这个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奖,那他就是无冕院士。那种别有用心的人的眼球放射性细胞一边射向成功者,一边射向自己,看看能否拉平,当出现倾斜时,只能运用嘴巴了,用哓哓之声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你比我强我想办法搞掉你,就是你比我知识多但你没我身体好,你比我身体好但比我钱少,你比我钱多但没我身份高,你比我身份高但我五百年前我的祖宗家比你更好。周光召院士说:“中国科学能够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要成为科学强国,必须学习爱因斯坦的精神。”爱因斯坦一生对人类的贡献,为科学献身,他并不是为了追求院士而努力。像有这种嫉妒心理、幸灾乐祸看别人好戏心理的人,应该去多看看爱因斯坦的故事,争取也去当当院士抑或是当了院士后获一个或几个诺贝尔奖,不要在这种阴暗潮湿的枯井里挣扎打滚,时不时放支冷箭出来伤人。
太阳不会因为有人咒骂而不普照大地,英雄也不会因为几块绊脚的石头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屠呦呦不说但在不断地做她的研究。
眼球的研究成果也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
安先生,不要生气。
2015年写于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