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
她在打工途中被人贩子拐骗,卖到了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大山深处,她曾用生命抗争,但没有能逃离偏僻的小村庄。
因为她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初中毕业,她成了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因为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选择留在了带给她痛苦和屈辱的异地他乡。因为一份本能的大爱,她饱经苦难的生命像美丽的山花绽放。
传奇经历:被拐卖后成为山村教师
曲阳县灵山镇地处太行山深处,在大山皱褶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子下岸村。
静谧而贫穷的村子里,最显眼的是村东的山坡前飘扬的五星红旗,红旗下,是灵山镇辉岭中心小学下岸教学点,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和笑声不时从狭小的校园里传出来,回荡在山谷间。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学校了,18个学前班学生,2个一年级学生,“校长”和老师都是一个人2006年度本报感动人物郜艳敏。
郜艳敏已经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十几年,送走了三百多个学生。下个月,她的一个读高三的学生将参加高考,她盼望着这个学生考出好成绩,那样,下岸这个小山村,将出现第一个大学生。
“我教的第一批的学生,他们的孩子现在都跟着我读书了,可惜,大部分人只读到初中没有读下去。”郜艳敏说。
郜艳敏的身份仍然是“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寒暑假没有工资。
但她仍每天热情而快乐地工作着,常年和孩子们在一起,37岁的她依旧很年轻,一脸的天真。
一个人的讲台,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愉快的教学:教孩子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与孩子们一起跳舞、做操、做游戏,在孩子们眼里,他们的老师是最可亲、最有智慧、最伟大的人。
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曾有过异常不幸的命运。
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以介绍工作哄骗,落入两个女人贩子圈套,后被转卖、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杀、逃跑,但都没有成功。
村里有个破败的小学校,但因为条件太艰苦,老师们来了都呆不住。1995年,村里没有了老师,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乡中心校马校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郜艳敏这个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虽然工资每月只有200元,而且放假的几个月没有工资,但马校长一次一次上门来,甚至家长领着孩子们也来找,孩子们说,老师你教教我们识字吧!看着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睛,郜艳敏心软了,就答应下来,成了一名代课教师,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不再重复放羊买媳妇的命运。
村里买来的媳妇走了大半,为了孩子们她留下来
下岸村偏僻、穷,400多口人的村庄,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三十多个。
许多媳妇跑掉了,包括郜艳敏婆家的二嫂。郜艳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她万分痛苦,但几次都没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肠山路。
她选择了当老师,还有一个理由,村里好多买来的媳妇跑了,丢下了七八个没娘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了娘,不能再没有学上。
从此后,下岸村一二年级的适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有不上学的,郜艳敏就耐心地一趟一趟找家长,把他们找回来。
最早几年,每月只有200元钱工资,她还要挤出钱来给几个特困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学校里没有图书,她翻山赶集,去集市上的书摊上买回旧的《读者》等杂志图书。
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她一个人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虽然体育课是踢毽子、跳绳,做游戏,虽然音乐课是她教唱自己记忆里的歌曲,虽然美术课是在黑板上画花草动物,但她给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陶冶着他们的情操。
郜艳敏开始的教学生涯,教教停停,因为生女儿、儿子,中断了几年。从2001年起,她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间断过,一个人撑起一个教学点,十几年中,下岸村小学的成绩一直处于整个学区中上水平,尽管她只有初中毕业。
乡亲们都感激她,没有人再轻蔑“这个媳妇是买来的”,村人都尊敬地称她:“郜老师”。
就这样,她在这里扎下根来,用一颗善良的心,回报带给她屈辱痛苦的山村。后来看着村里又有买来的媳妇走了,她再也没有动心,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
本报报道,郜艳敏一夜成名
本报记者发现郜艳敏是一个偶然。
2006年5月,本报记者来曲阳采访一直热心救助山区贫困孩子的摄影家刘向阳,在大山的旮旯里发现了下岸小学,了解了郜艳敏传奇的经历。
本报刊发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感动,海内外上百家媒体聚焦下岸小学。随后,她当选2006年度感动河北人物,同时成为当年网友们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六个女人”,原本像大山里一朵苦菜花一样平凡的她成为明星。
200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事迹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相当长的时间里,接受采访、去各省市电视台做节目是她教学间隙中的重要内容。
她受过委屈,因为她暴露了当地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接受过无数的掌声和赞誉,因为她的大爱,以德报怨,展示了一个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传奇形象。
成名后,她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灵魂人物,她是乡亲们心中的指望。
郜艳敏当选感动人物获得了一万元奖金后,她拿出一大部分给村里老人们买了生活用品,然后给公婆、河南父亲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几百元,买了个简单的手机。到贵州电视台做节目时,一位画家感动于她的事迹,捐了两幅画义卖了3万元,税后的善款捐给郜艳敏。郜艳敏只接受了5000元,其他的交给了大队,修建了学校,还剩下一点,给学生们买了桌椅、玩具。
2010年11月17日,郜艳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村支书张乱仓对记者说,郜老师在村里起到了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乡亲们都很敬佩她。
一个人的坚守
下岸村距离最近的辉岭小学隔着一座大山,走大路六七里,走小路五里。
多年以来,下岸村教学点一直保留着一二年级,还有学前班。
2006年,本报报道了郜艳敏的事迹后,下岸教学点的境况引起当地重视,派了公办的老师来,但因为条件艰苦,先后来了三位正式的老师,都呆上一两年就调回去了。郜艳敏与她们相处得很好,也特别能理解她们,毕竟这里太偏僻、太艰苦,一个外来的老师在这里生活,有种种的不便。
到去年,又只剩下郜艳敏一个老师。
正式的老师调走,辉岭小学决定将下岸一年级的学生也并过去,但家长们不同意,因为孩子太小,山路太远。
开学的时候,还是将该上一年级的学生送到郜艳敏这里来,郜老师不敢收,最后上级决定,下岸教学点保留一年级。
于是郜艳敏一个人担任着一年级、和小中大三个学前班的教学任务。小的学前班的孩子有的才三岁,但家长们都愿意送过来,一者是比自己带着省心,二者是郜老师可以教他们识字明理。
开始一年级有5个学生,但因为家长看到二年级还得到辉岭去上学,担心孩子太小吃不消,后来有3个孩子的家长将他们提前转学到县城的私立学校。
今年新学期开学时,村里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小李,送女儿过来上学前班,看小班的小孩子们还不适应,郜老师非常费心辛苦,就主动说,我帮你教孩子吧。小李也是初中毕业,也有爱心,一直帮郜老师教了两个月多。作为“校长”的郜艳敏,就从每个学前班孩子三四十元的学费里,每月挤出500元,给小李发工资,小李坚辞不收,但郜艳敏坚决让她收下。可惜,小李不小心崴了脚,就回家养伤不干了,村小学还是郜艳敏一个人。郜艳敏的直接领导、辉岭中心小学校长庞耀辉对记者说,郜艳敏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用心,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她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但很爱学习,每次来学校,都跟老师们探讨教学方法。虽然她是代课老师,但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正式老师是一样的。
盼望:小学校的条件能够改善一点
多年过去了,郜艳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口音都变了。她与公婆相处得很好,是村里公认的孝顺媳妇,尽管她是买来的。婆婆与她情同母女,老人心疼地说,艳敏十几年没有买过衣服,这孩子,可节省呢。
与不识字的丈夫尽管没有共同语言,没有爱情,但有了亲情。丈夫已经知道妻子是个受社会尊敬的“名人”,已经不敢打他了。
社会上的好心人一直关心着她,女儿被石家庄的好心人接出来,在精英中学读书。儿子被邯郸爱心妈妈李丽娟接到武安市读书。对现在的生活、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郜艳敏深深感恩。
她现在的身份是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而且假期没有工资。对此她没有抱怨,因为转成正式教师需要学历等条件,只有初中毕业的她不抱奢望。
记者问郜艳敏还有什么困难,她想了想说,就是学校的条件需要改善一点,我没有能力。
郜艳敏成名后,在社会各界与镇政府的帮助下,几年前曾修建了教室,但屋顶没有处理好,非常薄,夏天教室里像蒸笼,冬天里像冰窟。多年前买的电扇都坏了,冬天一个教室生一只小炉子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看着孩子们受罪,郜艳敏期望,上级或社会的好心人士能帮助修一修。
另外,教室外的小操场是石子地,孩子们摔倒很容易磕破头,需要用水泥磨一磨。学前班的孩子们需要滑梯等玩具。她心中盼望着,这个小学校能成为村里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一个乐园。“我不嫌工资少,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愿意一辈子当这个代课老师。”郜艳敏说。
被拐女成为“最美女教师”评论:这是尴尬的榜样
7月28日,因为一篇2013年5月31日发布的新闻报道,网友们炸了。
在这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里,作者用匪夷所思的逻辑,轻描淡写地跳过妇女郜艳敏痛苦而耻辱的被拐经历,转而赞美她的大爱:“因为她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初中毕业,她成了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因为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选择留在了带给她痛苦和屈辱的异地他乡。因为一份本能的大爱,她饱经苦难的生命像美丽的山花绽放。”
一个“痛苦”,一个“屈辱”,就写完了郜艳敏被拐受虐受家暴的经历。这篇报道没有深挖拐卖妇女儿童背后的政府不力和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没有探讨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条件如此恶劣以及如何改善,只一个劲儿地歌颂郜艳敏的高尚人格,歌颂她的伟大。小编从这篇报道里只读到一个信息:“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这样的人”是指,被拐被家暴被虐待的受害人,看到乡村教育需要自己,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宽恕,投身大爱事业。
郜艳敏的故事有如此多的惨烈和蹊跷,都被报道的作者放过了。例如,郜艳敏曾经多次自杀:
“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以介绍工作哄骗,落入两个女人贩子圈套,后被转卖、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杀、逃跑,但都没有成功。”
报道中提到村里有很多被拐妇女,“买来的媳妇”:
“下岸村偏僻、穷,400多口人的村庄,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三十多个。许多媳妇跑掉了,包括郜艳敏婆家的二嫂。”
郜艳敏曾经遭受家暴:
“郜艳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她万分痛苦,但几次都没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肠山路。”
然而作者怎么会停留在这些藏着血泪的无关紧要的地方呢,ta的目的是要歌颂郜艳敏的原谅、放下、乃至大爱。但令人讽刺的是,作者的歌颂往往只会让人觉得郜艳敏很可怜,整个村子的厌女症很严重,把妇女当做物品对待。
“乡亲们都感激她,没有人再轻蔑‘这个媳妇是买来的’,村人都尊敬地称她:‘郜老师’。”
“丈夫已经知道妻子是个受社会尊敬的“名人”,已经不敢打他了。”
对郜艳敏的歌颂其实和劝受家暴妇女给丈夫一个拥抱、以及规劝女人遵守妇道才能获得幸福的女德班的逻辑是一样的,是厌女症的表现。它们都逼迫那些境地已经十分悲惨的妇女寻找一个无可奈何但却是唯一被承认的解决方法以获得解脱和幸福,即承认女性就是只有这样的价值,就是低人一等,就是要遵守做女人的道理,就是要恪守妇道,就是要不离不弃,就是要忍,因为你落到这步境地,是你自己的错。你被性骚扰,是你的错,你被性侵,是你的错,你被拐卖?啊是挺惨的,可是你看,郜艳敏通过原谅和放下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处境,还成了最美乡村教师呢。你不原谅?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不高尚呢?要知道被拐卖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在的!何况你公婆对你这么好,你还有个孩子,不原谅能怎么样呢?
听说,郜艳敏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呵呵。网友@青鲤君说得好:“该防止同样悲剧发生的应该是政府,教育落后就你X掏钱出来办教育,拐卖妇女儿童就他X抓起来坐牢。让一个受害者站出来撑起一片天,演苦情戏,该担责的全坐一旁感动得抹眼泪,这是十级阳痿了么?你国真是从上到下被抽象直男癌细胞腐蚀了个透。”
对郜艳敏,推荐配合阅读另一篇南风窗的报道:《尴尬的榜样:郜艳敏,被拐来的教师》。
尴尬的榜样:郜艳敏,被拐来的教师
石破
南风窗记者
发自河北曲阳
(略有删节)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站在曲阳县下岸村郜艳敏家的门外,记者听到郜艳敏激动地质问将她截回的不明身份的人。
那是11月21日,记者去下岸村小学采访郜艳敏,虽然刻意谨慎,却仍旧很快被村里人发现,几个自称是“乡干部”后又称是县委宣传部的人把郜艳敏截了回去,然后“先兵后礼”驱赶记者,直到记者离开曲阳县为止。
在本刊记者到达下岸村之前,已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的摄制组采访受阻而回。镇上有人让郜艳敏“发自内心”地对《半边天》节目组说:“我不愿意提起过去的事,不愿意接受采访。”凤凰卫视记者的拍摄资料被当地某部门人员强行洗去,《半边天》摄制组希望带郜艳敏去北京做节目,但镇领导对下岸村支书下了死命令:“如果《半边天》带走了郜艳敏,就撤你的职,开除你的党籍!”
12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县下岸村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受尽磨难后成为这个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并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尊敬和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如今的郜艳敏,再一次陷入与12年前一样的孤独、恐惧和茫然中。
“我不忍心伤害身边每一个人”
“我现在总是感到莫明其妙的压力,有时候想退缩了。我想不通这是谁的错?该怎么办才好?”郜艳敏跟记者说。
站在下岸村小学教室门口的郜艳敏,比记者想象中更瘦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比她的学生高不了多少。你会很容易想到,12年前,当她被3个壮硕、持刀的人贩子挟持住时,是怎样地无助。
直到现在,莫名的挟持力量仍很强地束缚着郜艳敏,她一直在奋力挣扎。
从今年5月至今,已经有20多家媒体的记者采访过了郜艳敏。每一次受访,她就要重新回忆、讲述一遍那令自己屈辱和痛苦终身的经历:被骗走,被强暴,被拐卖……看到她痛楚不堪的神情,记者主动转换话题,但郜艳敏抽泣着说:“……没事,你问吧。”
那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准备回河南老家收麦的18岁的郜艳敏,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两名以“找工作”为借口的女人骗走,之后,在短短四天里被倒了3次手:先被两名女子倒给3个男的,随后又被倒给另外两名男子,最后又被两个男的卖到了曲阳县下岸村。期间,她遭到奸污,每天经历着不堪忍受的折磨。以至于当最后的买主——她未来的公公——捏着2600元借来的钱出现时,郜艳敏扑过来,跪在老人面前,央求他快点将自己买走。
“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因为第一步就走错了:出来打工,结果被骗到山里卖掉。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握到了人贩子的手里。”郜艳敏跟记者说。“我到下岸村十几年,生活一直没有大的改善。这个村子,我来时就是这样的,现在还是这样。有时候我想,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呀?我给自己打过许多问号,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但是,这个在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年龄即被人粗暴剥夺了这项权利的女孩,十多年来却从未停止过改变命运的努力。
“一般的人都会认命,我不会,我只能抗争。我被拐卖到这后,跑过一次,丈夫追上我,打了我一顿,把我抓了回去。我自杀过3次,第一次是刚来不久,穿着秋衣跳了水,第二次吃的安眠药,第三次吃的老鼠药。”经历了多次死亡威胁的郜艳敏,讲到吃安眠药和老鼠药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觉得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死了算了……在医院昏睡了两天,医生给我灌肠,回到家里后,又睡了几天。”郜艳敏轻轻叹气。“死而复生后,我就想,是不是我活着还有一点意义,否则,为什么老天不收我?”
自杀的念头并非那么轻易就能打消。2005年10月1日,郜艳敏的母亲郁郁而终。她去世一周年的那天晚上,郜艳敏在下岸村村口给母亲烧纸。“当我特别困难的时候,夜里做梦都会想到母亲,仿佛她在呼唤我去做伴。那时我就感到特别绝望,想追随母亲而去。”
刚到下岸村时,郜艳敏不相信任何人。她不去串门,也不跟任何人讲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我受伤害时,最先是两个女人骗了我,所以,我也不相信女人了。”
记者问:“你想过那两个女人贩子骗过你以后,还会再去骗别的女孩子吗?想到过她们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吗?”
郜艳敏迟疑了一下,回答:“我没想过她俩的命运……我相信老天不会总让她们这么幸运的。”
得知女儿被拐卖到河北山村做媳妇后,郜艳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动。一年后,郜艳敏获准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里。她问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她抱着很大的希望,不想走了,但她等来的是父母艰难而尴尬的回答。
“父母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无论你走哪条路,我们都会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希望你首先考虑公公婆婆他们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我说,我们可以还他的钱。父母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一番内心挣扎后,郜艳敏告别了躺在炕上流泪的父母,跟着丈夫又回到了曲阳县的深山沟里。
被两个女人拐卖,只是郜艳敏一连串人生苦难的导火索,这种苦难至今仍在持续:娘家那里,她的母亲因为女儿失踪哭瞎了双眼,很快又得了胰腺癌,不治而终。她的父亲得了胃病、脑血栓、骨质增生和老年痴呆症,不得不离开老家,去在郑州打工的弟弟处养病。如今她的娘家,只剩下90高龄的奶奶和一个残疾的大伯相依为命。她的弟弟到了结婚年龄,却连一间房子都没有。这边,公公患有关节炎,脑血栓说犯就犯,今年已经送医院抢救了两次。婆婆每到冬天就气管炎发作,下不来炕,家务事全是她忙活。她丈夫弟兄四个,老大一家搬走了,买来的二嫂逃掉后,二哥破罐破摔,如今犯了重案,正在等待法院判决,留下一个9岁的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和她这个婶婶生活。她丈夫排行老三,体弱多病,如今在山西打工。四弟因娶不上媳妇,“嫁”到外地做了上门女婿,轻易也不回一趟家。
而郜艳敏自己还拖着两个年幼的儿女。“有时我想,为什么我这么小,要让我担这么大的担子?真不想再担了!可是不担又怎么办?只有坚持。”郜艳敏跟记者说。
“老三,你要走了,这个家就全完了!我们也知道你难,有时候真的可怜你,担子太大了……” 郜艳敏的婆婆对她说。
“爸,妈,你们放心。媳妇来了这么多年,你们应该了解,相信我,我不会离开你们的。”郜艳敏这样回答她的公公婆婆。
记者问郜艳敏:“你对当初的这个选择后悔吗?”
郜艳敏回答:“人都得讲良心……我现在不后悔。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后悔有什么用?后悔也不能挽回这一切。”
郜艳敏并不讳言她与比她大6岁、小学三年级即辍学的丈夫“缺乏感情,没有一点共同语言”,但她又说:“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动了我。他们对我很好,如果离开他们,我良心上也过不去。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懦弱——我是不忍心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自从来到她家,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媳妇,没想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像别的媳妇,不是跑,就是闹。”
从大山包围的下岸村到外面公路,只有短短的六七里。就这六七里地的阻隔,郜艳敏12年都没有走出来。
一件富于象征意义的事是,如今曲阳县其他地方都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却唯有下岸村的山路依然坑坑洼洼。
当教师,就像换了一个人
400多口人的下岸村,光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三四十个。这些外地媳妇对待命运的态度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跑掉;二、不跑。
至今为止,下岸村的外地媳妇已经跑掉了一半,包括郜艳敏的二嫂,村里没娘的孩子有七八个。
每次看到别的媳妇跑掉,郜艳敏的心情都很复杂。
“她们走了,留下的孩子怎么办?……但我想她们都有难言之隐,反正当初都是被迫来的——如果不是被迫,谁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她们把孩子丢在这,去别处寻找幸福,情有可原。那些留下来的媳妇,也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
记者在下岸村采访时,遇到一个可爱的放羊女孩小芳。小芳今年14岁,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在家放羊。她有3个哥哥,大哥和二哥都是小学毕业,只有三哥正念着初中。
小芳的大哥,如今跟郜艳敏的丈夫一起在山西采石场打工,因为弄伤了脚,回家休息了。“像我们这种没文化的人,只能出苦力。”小芳的大哥蹲在自家空荡荡的新房前,苦恼地跟记者说。
刚到下岸村时,郜艳敏被婆家人限制活动自由,几乎是文盲的丈夫替她去办身份证,把“郜艳敏”办成了“高彦敏”,3个字错了两个,给郜艳敏如今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下岸村的学龄儿童一共有50多个,其中十几个辍了学,在家放羊,只有几个刚上初中。1994年被拐卖到这里时,郜艳敏是下岸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12年过去了,这个初中毕业生还是全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
正是这种局面,7年前,郜艳敏开始当村里教学点的老师。当时,下岸村小学要合并到辉灵中心小学,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大点的孩子尚可做到,一二年级的学生只好全部辍学。这种情况下,辉岭中心小学决定在下岸村设一个教学点,校长马民家多次找到本村唯一的初中毕业生郜艳敏,恳请她出任教师。
“其他的老师都有乡里发工资,他们是公办教师,我不属于公办老师,也不属于民办老师,连代课老师都不属于,我是临时的。”郜艳敏笑对记者说。
这一“临时”就“临时”了7年多。郜艳敏一人教着下岸村教学点两个年级的十几名学生。除了语文、算术、自然等正常课程外,郜艳敏还给孩子们开设了音乐课,教他们唱歌;开设美术课,教他们画画。几年来,在附近几个与下岸村相似的教学点中,下岸村的学生成绩都居中上游。
刚开始,下岸村的教学点在村外一间石头垒的黑屋子里,四面透风。冬天来了,郜艳敏就把孩子们叫到自家炕上上课。每到课间休息,她还要去村外担水给孩子们喝。去年,下岸村教学点得到外界资助,装修了6间新教室,这里成了整个下岸村最豪华的场所。
“童年时,我是个乐观的小女孩。”郜艳敏跟记者说,“自从受了那场刺激之后,就快乐不起来了,觉得没法见人,开心的时间太少了——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会开心。我喜欢孩子们,我给他们带来希望,他们也给我带来希望。他们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
去年“六一”儿童节,在曲阳县农民摄影家刘向阳的帮助下,郜艳敏和下岸村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北京,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郜艳敏高兴极了,在火车上又说又笑,像个孩子。从北京回家后,她就给老家的父亲打电话,说她到过北京,看到天安门,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此后,郜艳敏就像变了一个人,变的爱说话了,也开朗了,在她内心深处缠绕了12年的恐惧渐渐消散了,她说觉得自己活着有了意义。
“现在我的信心更大了。”郜艳敏说,“虽然社会上也有坏人,但是好人更多。把自己封闭起来是不对的,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除了给自己的15名学生上课外,郜艳敏还开办了扫盲班,用礼拜天时间给村里的辍学孩子上课。郜艳敏和下岸村小学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各界热心人的救助纷至沓来,郜艳敏把这些热心人统统称作“爱心人士”。她希望“爱心人士”们能结对帮助下岸村的失学儿童,让他们继续把书念下去。
村里的老党员跟郜艳敏说:“如果我们村的人都像你一样,村里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所以,一定要介绍她入党。2005年,郜艳敏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是中共预备党员。
“但是,现在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批准我正式入党?”郜艳敏担忧地说。
“我只想跟孩子们在一起”
郜艳敏对记者说:“这个地方封闭、保守,一个女人抛头露面,东奔西跑,就更难了。我在下岸村小学默默干了六、七年,是为了什么?现在不但不被认可,压力反而变得更大了。”
今年7月,当凤凰卫视请郜艳敏去北京作节目时,“我一路走,一路给自己壮胆,但还是害怕……一出门,我就想起不愉快的事。我特别不愿意去石家庄火车站,一去那里,就想起那两个女的,头就像要爆炸似的,我拼命让自己冷静,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郜艳敏难以抑止地哭出声来,这一年来,媒体的报道给了她新的希望,同时,却也让她承受了愈来愈多的奇怪的压力。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面对此地买卖媳妇这段真实而丑陋的历史。
采访中,有当地人对记者说:“媒体对郜艳敏的报道是在揭曲阳县的伤疤”。而十几年来,当地政府是否组织过打击人贩子解救被拐妇女的行动,郜艳敏说她并不知道。“自从进了山,十几年我都很少出去过,我能上哪里去呀?我就像傻子一样,与外界一点也接触不到,什么都不知道。”
郜艳敏和下岸村小学所映照出的当地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的事实,更被一些人忌讳为外界所知。曲阳县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郜艳敏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县上一些人很恼怒,说她给曲阳教育系统找了许多麻烦,他们宁愿让孩子们走10里路去山外上学,也不愿让郜老师再干这个工作。”
郜艳敏的工资是每月200元。先是每月一发,后来两月一发,从2004年开始,变成了一年一发。2005年秋天,郜艳敏的母亲患胰腺癌住院,她向学校提出把工资开出来,催了几次都没开,只好借钱回去了。等到母亲病逝,郜艳敏从老家回来后一个月,工资才发下来。
2006年9月,新学期开学,上一年的工资应该发了,但到记者采访时为止,郜艳敏还没拿到。此时已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郜艳敏去中心小学询问时,学校领导说:“镇上没钱,有钱就给你发工资了。”
与郜艳敏被拖欠工资的事实可资对比的是:3年前,曲阳县教育系统因为一名“百万巨贪”——教育局局长郝成学而在全国名噪一时。郝成学上任教育局长1年半,家里的存款就增加了100多万元。2003年6月,郝成学腐败的劣迹东窗事发,检察人员从郝家共搜出1000多瓶酒,包括五粮液、茅台及各类洋酒;搜出61张存折共206万元的存款以及11万元现金;他家的地下室堆满了大米、食用油等,许多早已过期变质,足足可以装满两卡车……
“郝成学落马3年来,曲阳没有专职教育局长,一直由一名副县长兼任。据说是这个岗位‘太热’,许多人‘想’,但人选不好选,只能先空着。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这名副县长不仅主管教育,还分管文化、体育、广播、旅游等多项政府工作,精力分散;教育局一名书记负责全面,而又有一名副局长主管人事……”这是河北媒体近期的报道。
自从郜艳敏的事迹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后,有许多人给郜艳敏及下岸村小学捐款、捐物。一些指名捐给郜艳敏的钱,她也送给了更贫困的学生。但有人担心郜艳敏会“贪污”这些钱物,今年6月份,镇政府出面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在媒体上公布了电话、通信地址等,全面接收外界捐赠,然而事实是,基金会成立后,捐赠反而减少了。
一位美籍华人给郜艳敏寄来了250美元,信上告诉郜艳敏“这笔钱是给你的,你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使用”。
这笔钱由镇里的书记、村里的书记和郜艳敏三方共同从银行取出后,直接放进了镇慈善基金会里。下岸村村干部和郜艳敏希望将这笔钱用来给村里修路,修通那六七里郜艳敏12年都没有走出去的坑坑洼洼的山路,但他们跟掌握着基金会的镇领导协商不好,那些钱取不出来。
今年5月30日《燕赵都市报》报道说:因该报此前所报道的郜艳敏当代课教师的经历,以及适龄孩子辍学、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暴露了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种种漏洞,曲阳县有关方面为包“家丑”,竟决定取消下岸村教学点,不再聘请郜艳敏当老师。
消息披露后,上百名读者致电报社,对曲阳教育局这一做法表示不满。舆论压力之下,曲阳教育局有关领导重新表示:尊重现实,下岸教学点暂不取消,郜艳敏老师继续留任。
然而,相关的警报并未完全解除。12年前,郜艳敏初到下岸村时,因为怕这买来的媳妇跑了,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婆家人的监视。12年后,郜艳敏受到了另外一种监视,同样令她动弹不得。
下岸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7月10日暑假前,县、镇干部在下岸村站岗40多天,阻挡前来采访郜艳敏的媒体记者。这期间,除了去山外邮局取包裹,郜艳敏不能随便离开下岸村。9月份暑假结束开学后,辉灵中心小学向下岸村教学点终于派来另一位女教师和郜艳敏共同工作,不过她的主要任务之一却是注意来访的记者,及时向镇里报告。
在郜艳敏被截回村子,记者被人“护送”出下岸村而来到保定下属的曲阳县县城后,有关人员对记者说:“你还是赶紧走,你不走,我们就一直跟着。”记者只好连夜赶到保定,大部分采访只能在保定的宾馆里电话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