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升炎炎夏日,温度节节攀升,汽车容易“上火”,发生自燃;汽车内饰在高温下散发出来的“毒气,还易出现疲劳驾驶等,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那么夏季行车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1.进车内要先开窗通气
进入暴晒的车内,请不要急着开空调。应该先降下所有车窗或打开车门,然后开大风扇加速空气循环,三四分钟后再关上车窗开空调,这样降温效果更好。另外,由于甲醛的沸点低,高温时其释放量要比平常高出二三成,这使得暴晒的车内甲醛大幅增加,先开窗通气可避免吸引甲醛、苯等致癌气体。也可在停车时把4扇车窗的玻璃门下降2~3厘米,留有空隙的车窗可以发散掉一部分热量。如果不嫌麻烦,也可使用遮阳帘或遮阳车套,能降低8℃~10℃的车内温度。
2.不宜长时间开空调
装有空调器的车辆,密封性能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待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记忆力也会减退,那是因为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车内氧气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上车后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冷凝器压力过大,对制冷系统造成损耗,如果车内已经达到舒适的温度,可以把空调关掉,过会再开;此外,车怠速不动时,最好不要长时间开空调,更不要在车内睡觉,这样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应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
3.常检测并清洗空调
空调是汽车夏季使用较频繁的部件,也最容易发生故障。如果你的爱车空调不给力,那么,请一定检查空调是否缺氟、是否有泄漏、是否缺冷冻润滑油。此外,冷凝器上附着物过多、压缩机驱动带过松、制冷剂过多或者过少等都是导致空调不制冷的原因。而不清洁的空调系统还容易让驾乘者感染呼吸道疾病。
4.开车戴墨镜 颜色不应太深
“夏季阳光直射,强光易让人睁不开眼,很多司机喜欢戴墨镜开车。”交警建议,墨镜可以戴,但要挑选质量过关颜色偏浅的墨镜。
据了解,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产生“视觉差”,形成“错视”,尤其是遇到信号灯以及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这种视觉延迟又会造成速度、距离感失真,使戴墨镜的司机作出错误判断,当遇到紧急状况时,反应不及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不要在车内放置饮用水
瓶装水多半使用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双酚A等物质。尤其是当瓶子放置在温度很高的车内,高温会让聚酯瓶发生变化,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析出进入水中,成为健康隐患。
5.不要在车内放置香水
做小实验时,记者发现,烈日下车内温度最容易升高的地方,就是前挡风玻璃下面的仪表台区域。有关专家也提醒,最好不要在这个地方放置香水,容易发生爆炸。
6.应在阴凉处洗车
夏日洗车时,最好在阴凉处洗。杭州博客汽车服务专业人士表示,原因是沾在车身上的水珠在阳光下会产生类似于放大镜的聚光效应,在水珠底部产生更高的温度,伤及漆面。同理,夏日遭遇阵雨后,车主应及时擦干净车身,避免带水的车辆行驶在阳光下。
7.夏季胎压需低于正常胎压10%
夏季公路路面温度高,汽车轮胎如长时间在高温路面行驶,胎内气压增高,此时若轮胎有损伤或薄弱处便极易发生爆胎。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重则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专家提醒, 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出车前和停车后应及时检查胎压,如果发现有漏气、鼓包、龟裂等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夏季胎压要低于正常胎压10%左右。
8.不要“开锅时”往里倒冷水
夏天,气缸内的温度迅速上升,严重时甚至会使整个发动机损坏甚至报废。如果在行车路途中遇到“开锅”现象,不要马上打开散热器盖,要先靠边停车等到水温降下来,再往里加水。平时要定期检查散热系统和水箱冷却液是否足够。
9.不要给爱车电子线路增加负担
最常见的汽车自燃事故起因是电线短路,造成电线短路与线路老化有关;其次是一些车主给汽车配备各种附加电子设备,如电子防盗器、高档音响等,增加了汽车电路的负荷。汽车养护专家表示,要定期给汽车做保养,检查发动机、电路和油路,看有无老化和漏油情况。并尽量减少加装或改装,如果一定要改装,应让专业技术人员做专业改装。
10忌疲劳驾车 忌心情烦躁
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更容易疲劳。大多数人在炎热季节往往要午休,但从事长途运输的驾驶人员则为了赶时间、抓收入没有时间午休。开车时容易打瞌睡,会引发“高温催眠”现象,以致不能正确估计安全行车距离。
高速交警解释,“当运动速度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这时人眼的视力将下降一半,导致观察失误的可能性增大。另外,阳光也容易造成视力的误判,对必要的信息发现过迟或根本发现不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交警建议,长时间驾驶车辆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等。同时,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工作时间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酌量增减。
另外,高温下行车,司机心情烦躁,容易造成事故,有着30年驾龄的职业司机杨先生表示,天气热时开车最好准备些毛巾或湿纸巾,准备些人丹等防暑药物,注意情绪的调整,千万不要开赌气车和疲劳车。
11.发现水温偏高应熄火检查
在车辆行车时出现水温表升高且快到红线位置,或是发动机盖突然冒出白色的水蒸气的情况,就说明水箱温度过高。水温过高会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散热不良,从而加快活塞的磨损,造成温度变化不均匀,影响到动力性能和增加油耗。
“水箱温度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电子风扇高速运转、水箱使用年限长、冷却液不足、水箱有堵塞等都有可能引起。”北京现代湖南瑞特店售后经理余劲柳告诉记者,“如果发现类似问题,在故障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最好是立即让车子熄火,等待4S店救援,待故障查清后,才可以再次发动车辆,且应尽量以慢速行驶,防止水温过高造成发动机损害。”
此外,他提醒车主,不要用自来水代替冷却液,因为,它的耐高温性能远超自来水。
12.切忌穿拖鞋驾车
大热天里,很多司机甚至喜欢穿上拖鞋驾车,方便而且凉快。民警提醒,“穿拖鞋驾车很危险,属于交通违法行为,是不允许的。”
因为拖鞋很容易被刹车板勾住,离开脚底,当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如果踩油门或刹车时拖鞋容易打滑,很有可能延误刹车时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汽车后备箱准备一双平底鞋,驾车的时候穿,下车后再换。
13.远离“堵车烦躁症”
夏季天气比较热,容易使人感到烦躁,请广大车主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躯体疲劳,另一方面是由于路况和行人的违法行为。
因此,休息好的同时切忌开“赌气车”,可进行深呼吸、简单的头部颈部按摩来缓解烦躁情绪;另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减少噪音影响也是不错的方式。记住,不要在开车时发火,很容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要遵守交通法,文明开车,闻名出行。
14.不能吃太多冷饮
开车时,大部分血液会流到紧张活动的肌肉里去,以供应足够的养料和运走废物,这样,使得胃肠道血液供应暂时减少。如果大量摄入冷饮,就会造成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使血流减少,常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造成肚子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夏季喝冷饮不如喝热茶。喝热茶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汗孔洞开、汗腺舒张、排汗畅快,有益于散发体内热量,而且茶叶中的茶碱还具有利尿作用,排尿增多,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
15.行车时要格外小心
天热时,人们喜欢打伞遮阳,而为了遮住阳光,伞的高度一般都比较低,挡住持伞人的视线。因此开车时、特别是超车、拐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16.不宜使用气体打火机
盛夏热浪滚滚,有些司机有抽烟解乏的习惯。点燃香烟后一般也会顺手把气体打火机放在仪表台上。这样做非常危险。一次性使用的气体打火机,其盛装液态气体的塑料容器,在40摄氏度以上时,气体会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虽然气体打火机的爆炸威力不大,但在车内和一些油料、易燃物等放在一起时,一旦发生爆炸,很容易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司机不宜使用气体打火机,再说,行车时抽烟也是不允许的。
17.夏季高温 谨防车自燃
清理易燃物品
“车内香水、气体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一定要及时清理。”市交警大队民警告诉笔者,这些易燃易爆物品,暴露在高温下,很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
检查线路老化
一般来说,汽车自燃与线路老化、油路漏油有关,所以进入夏季要注意检查一下车辆的高、低压线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油路是否漏油等,车子的日常维护是关键,要做到勤保养。
老旧车辆点火系统更容易出现漏电或者汽油泄漏现象,也会引发火灾。因此,这些车更应注重保养和检查。
谨防爆胎
“进入夏季,爆胎也是易发的交通安全隐患。”交警介绍,随着气温及路面温度的逐步升高,高速或长途行驶,胎压很容易上升,引发爆胎。高温高速行驶时,为了安全起见,请司机要记得适时的停车降压。
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多雨,是车辆安全事故多发的季节,在此着重谈一下夏季行车安全及道路交通事故防备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 夏季安全行车的要点:
(一)夏季高温天气,柏油路面经太阳曝晒容易产生“镜面效应”,使人产生错觉,就容易烦躁,人一烦躁,就会导致开车时注重力不集中,若碰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这就要求驾驶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路面产生的“镜面效应”有良好的熟悉,在思想上有充分的预备。
(二)在炎热的夏季里,柏油路面变软,容易粘在车轮上,刹车时,附着系数下降,降低制动性能。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尤为注重。
(三)夏季夜间行车,路面上乘凉的闲散人员增多,应当降低行驶速度,留意观察路面情况,并变换灯光提醒路人。
(四)通过有农作物的路面时,应降低车速,不要轻易刹车,以防车辆发生侧滑;要绕开堆放的农作物和器具,谨防有人在里面休息,并留意防备有人从堆放物中横穿公路。通过后还应检查车底盘是否挂有农作物,应及时清理。
(五)驾驶室内严禁放置气体打火机及碳酸型饮料,防止温度过高产生爆炸,对驾乘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夏季行车碰到雷雨时,应降低车速,开启雨刮器;如雨过大,应当停车避雨,停车避雨时,应当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防止水淹;还应当选择远离树木、高压电线等较高物体,防止雷击。
二、夏季车辆的保养:
(一)要常常检查轮胎,发现轮胎有鼓包、裂纹等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将胎压调至规定胎压范围内的较低值,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胎。
(二)要常常检查油路、电路是否破损、松动,防止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火灾的发生。
(三)要经常检查制动系统,防止制动系统失灵,制动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蒸发气化,在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使制动失效;要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系统中的空气,使制动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驾驶人自身应当注意:
(一)防疲惫磕睡。夏季昼长夜短,且温度高,驾驶人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惫瞌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行车过程中如出现精神倦怠、反应迟钝现象,要立刻停车,待头脑苏醒后再继承开车。
(二)防中暑。夏季日照强、气温高,驾驶人流汗多,精力消耗大,容易中暑。驾驶人在行车途中应该吃清淡食物,适量增加盐分,备一些风油精等防暑药,避免阳光直射,适当增加休息次数。
(三)防暴食冷饮。夏季天热,驾驶人出汗较多,常赶到心烦口渴,往往暴食冷饮。暴食冷饮会引起胃肠血管的忽然收缩,使血流减少,容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造成肚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四)防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时刻对大脑产生麻醉作用,行车中严峻影响驾驶人判定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形成视觉误差,导致判定情况失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夏季是交通事故频发,同时也是一年当中给安全行车带来最具挑战的一个季节,为了确保夏季期间的安全行车,特提醒各位司机朋友,除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外,要注意做好夏季安全行车“七防”。
一、防止疲劳驾车引发事故
众所周知,驾驶车辆是一种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由于夏季温度较高,加上昼长夜短,睡眠不好或不足,更容易疲劳,造成车辆事故。因此驾驶人员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也必须意识到,疲劳不是可以对抗或者坚持的,只有足够的睡眠才是预防驾驶疲劳的唯一良方。
防高热中暑:夏季日照强、气温高,驾驶员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发生中暑。为预防中暑,驾驶员在出车前和行车途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多饮用清凉饮料,并注意补充盐分。要随车携带水壶和毛巾,并备带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物;保持驾驶室内通风良好,途中注意休息。
防疲劳磕睡: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磕睡。因此,出车前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利用早晚时间行车,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当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手足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淋洗头面,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行车。
二、防情绪激动
高温下驾车,驾驶人员心情烦躁,一旦遇到外界情况刺激(如对方车辆挤压占道、夜间会车不闭远光灯),容易引起情绪激动,从而出现行为过激,如让车不让速、超车急转向、夜间比灯亮等等,极易造成事故,因此,驾驶人员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包容他人非礼之举,从而化险为夷。
三、防发动机高温
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当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时,切勿将发动机熄火(电机驱动风扇的除外),也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出车前应检查冷却液夜面是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冷却应用防冻液,因其防冻、除垢、耐高温),并检查有无渗漏现象,检查风扇皮带的质量和松紧度,及时清除散热器外部飞进的异物和尘土。行车中,应注意观察水温的变化,一旦出现“开锅”不要立即熄火和急于加注冷却水,应尽量停在阴凉处怠速运转,打开引擎盖,等温度下降后,再用湿毛巾或湿棉纱捂住扇热器盖慢慢开启,身体尽量远离,以防烫伤。
四、防制动失灵
液压制动的车辆,应注意检查制动液质量和数量,防止其沸点降低而形成气阻,从而影响制动效果。因此,必要时应更换制动液(按要求两年更换一次)检查制动总泵、分泵的工作情况,彻底排除制动管路的空气。气压制动的车辆,要经常检查最大制动工作气压,检查制动皮碗和软管有无老化。
五、防轮胎爆裂
盛夏,汽车因爆胎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因烈日下的柏油和水泥路面,热浪腾腾,从而导致高速旋转的汽车轮胎的温度与气压增高,容易引起爆胎。夏季应经常注意轮胎气压,特别是在上高速公路行驶以前,更是要仔细检查。一般来讲,夏季轮胎的气压要低于正常胎压值10%左右。用胎压表可以测量到准确的胎压,最好去维修站测量。检查胎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目测车胎,通过观察轮胎接触地面的变形程度来判断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一般而言,轮胎的正常使用寿命为3年或80000KM,届时应考虑及时更换,以防爆胎引起不测。
六、防涉水行车和熄火后再点火
遇到积水路面不要盲目强行通过,应该下车观察水的深度,水深若超过半个车轮的高度,则严禁涉水通过,若水深不超过半个车轮的高度,则可涉水通过,但车辆涉水行车时,应采取低速(低档位)大油门,保持车速,尽可能往积水较浅的路面通过,同时,涉水时尽量避免并列通行,更不能跟在大车的后面或伴随大车而行。建议,汽车在涉水过程中如果感觉动力不足,必须快速踩下离合器,猛轰几脚油门,以提高发动机的转速,保持排气管中始终有压力气体,防止积水进入排气管,造成熄火。一旦发现车辆被淹熄火后,一定不要再发动汽车,而应尽快将车辆推至安全地点。同时要尽快把电瓶负极拆下来,以免车上的各种电器因进水而发生短路,并立即寻求汽修厂专业人员的帮助。特别提醒:涉水行车最忌讳的就是,车辆在熄火后强行点火,这样很容易造成发动机的“爆缸”,发生人为机械事故。
七、防止车辆发生火灾
夏季热浪滚滚,注意加油不可过满,汽车油箱盖都设有通气孔,如果汽油加得比较满,行驶中的颠簸会使汽油溢出,遇上静电就会引发火灾。特别提醒吸烟的同志,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等易燃品,车辆经过强烈阳光暴晒后,车内的温度足以使打火机发生爆炸或自燃引起火灾。
夏季行车特别提醒
切忌酒后驾车
夏季气温高,很多人爱喝酒解暑,但司机应谨记“驾车不饮酒,饮酒不驾车”。饮酒后会使人对外界的反应和控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困倦,且对行车中的距离和速度等不能正确做出判断,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南京“6·30”惨剧就是酒后驾车引起的,当日晚,南京市某公司副总张明宝醉酒驾车,沿途先后撞倒9人,撞坏6辆停在路边的车辆,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
切勿超速行驶
夏日柏油路面容易软化,使车轮与路面摩擦系数降低,制动性能下降,行驶中要注意控制车速,采取措施谨防不测。
切勿疲劳驾驶
夏日温度高,体力消耗大,尤其是中午,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精力充沛。行车中如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确保行车安全。连续开车超过4个小时,或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超过8小时,都应下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切忌穿拖鞋
夏日里很多朋友喜欢穿拖鞋,既好看,又方便凉快。有的甚至穿着拖鞋开车。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如果踩油门或刹车时拖鞋不跟脚,很有可能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
不宜长时间开空调
一般装有空调器的车辆,密封性能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呆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而且记忆力也会减退。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车内氧气急剧减少。建议开车人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
不宜戴墨镜
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会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司机作出错误的判断。研究表明,过深的墨镜会把司机对情况的反应时间延长100毫秒,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