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顶红是什么?
鹤顶红是什么?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
丹顶鹤体态高雅,舞姿优美,鸣声如笛,富有音韵,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对它的矫美形态,无不交口称赞。因此而得名。
“丹顶”无毒
丹顶鹤的幼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因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季节来说,春季时发情时红色区域较大,而且色彩鲜艳;冬季则较小。对于情绪来说,轻松时红色区域较大,色泽鲜艳;恐惧时则较小。对于身体状况来说,健康时红色区域较大;生病时则缩小,而且色彩明显暗淡,其表面还略显白色。当丹顶鹤死亡后,其“丹顶”就会渐渐褪去红色。
真正的“鹤顶红”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世上真有鹤顶红吗?
作为民间最常用毒药,“鹤顶红”是存在的,学名“砒霜”(三氧化二砷)。但凡武侠小说,似乎总是不愿意放过它,这种神奇的毒药实在是各路奸诈小人居家旅行的必备之物,你要是不带点儿鹤顶红,都不好意思出来干坏事。现代各种投毒案中,传统毒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也是砒霜,其使用频率仅次于农药、鼠药等现代合成毒药。
砒霜作为一种矿物毒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炼丹术士炼取所谓长生不老丹药的副产品。至迟到隋朝时,中国炼丹家已经知晓焙烧雄黄制得纯净的砒霜。唐代著名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它最早被用来治疗疟疾、牙痛等,因其毒性猛烈,被称为“貔霜”(貔:古书上说的一种猛兽)。
砒霜为何被称为“鹤顶红”?
关于鹤顶红,古代文献记载有三种物品:
其一,一种鱼;
其二,丹顶鹤头顶红色裸出部;
其三,砒的隐晦说法、矿物性毒药。
在古代人朴素的世界观中,艳丽的东西都不太安全,而丹顶鹤头上那一抹鲜红,很可能成为了人们恐惧的根源。而据现代研究者试验,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连小强都放不倒。
武侠小说中的鹤顶红一般是指红砒,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所以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如果红砒提炼不纯,就会呈红色,似丹顶,故被命名为鹤顶红,也算是避讳说法。
鹤顶红里无鹤顶,其实类似于这样的误解还是挺多的:老婆饼里没老婆,棉花糖里没棉花,丝袜奶茶里没丝袜,雷峰塔里没雷锋……钱包里也没钱,收拾收拾心情吧。
鹤顶红为何被广泛使用?
鹤顶红作为一种靠谱毒药,无臭无味,仅需口服60-200毫克即可致死。在古代,它廉价易得,急性中毒后又没法抢救,因而被广泛使用,可以说是跨越了阶层、地域与时空的“经典毒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经常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屌丝还是阿哥、武霸还是武渣、情敌还是情人,都能随身携带鹤顶红,只要剧情需要,就甩出来一瓶。
砒霜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砒霜无臭无味,外形很像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砒”是“砷”的旧称)极易被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吸收。
急性砷中毒,症状于服后15~30分钟发作,出现腹痛、烧灼、呕吐、腹泻、口渴、脉搏弱、体温低、喉部缩窄,或四肢痛性痉挛,呼吸麻痹。猝死,或于24~48小时内,很少于数天后死亡。怪不得电视剧里配角被奸人谋害,临死前要告知男主角奸人的名字:杀我的人是……是……是……话一定要说不完就吐血闭眼蹬腿。鹤顶红毒性这么强烈,死于急性中毒的人连几个字也不能好好说。
此外,砒霜还被视为人类的致癌物质。有研究指出铸铜厂的工人比普通群众患肺癌的机会率高出六至十倍。无论是通过饮用的食水还是作医疗用途的药物,长期摄食三氧化二砷都可导致皮肤癌。同一研究指出若女性于工作时需接触三氧化二砷或与铸铜厂是比邻,会产生生殖问题,例如:高流产率、刚出生的婴孩比较轻、先天畸形等。
砒霜中毒后难以解毒,一般是用催吐药和泻药令中毒者呕吐出残留在肠胃里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