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是什么意思?
耽美是什么意思?
耽美(dān měi)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 耽美(たんび)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瑕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ACGN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现实联系
腐女与耽美文化应当区别现实。因为只是一种幻想,爱好,故事题材,无法如实表现同志现状。
比如一定程度上对攻受和外貌的执着。现实中同志大多不固定性行为角色,攻受皆可,受方也认同自我男性身份,并不是因为女性心理才会喜欢男性。认为受=娘本质是一种"只有女性才会喜欢男性,不喜欢女性的男性不是真男人"的异性恋定式思维,不应用性行为角色套用日常生活中的性别角色,不应用异性恋中也并非绝对的男强女弱性别二分法套用真同志。
和不能从言情小说/AV中了解男女爱情一样,不应过分上升一种自娱自乐的幻想,也应该区别耽美文学和现实向的同志文学。
不应从耽美中了解同志现状并信以为真。不应给三次元的同志群体带去更深的误解与偏见。
发展来源
耽美(DĀN MĚI)出自日语(たんび),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原意是指唯美主义,后经台湾演绎,变成BL的代称了。实际上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称。需注意:耽美是二次元男同,不是三次元男同。
“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被日本漫画界所使用后代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情感,即“BL”。耽美文学与一般的同性恋文学有很大区别,其作者与读者都通常为异性恋女性,因此也有学者提出耽美文化的“想象与现实的混淆”。耽美作品也通常蕴涵着柔情与伤感等特质,在耽美的世界里,男男之恋被描绘成一种完美精神世界里最为理想的恋情。
(1)耽:沉溺之意。《诗经·国风·卫风·氓》中写到:“士之耽兮,尤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通“脱”)也”。则耽美,为沉溺于美。
(2)古希腊就有对男性躯体的崇拜,在某些场合还会对美少年顶礼膜拜。年龄界限为17岁,被称之为“古希腊之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神话的由来》有论述)
(3)中国古代也有较早的古诗文作品讲述同性之间的爱情。有史实记载的较早期作品是《越人歌》:讲述了越人男子对王子生情,而王子子皙也愿与他大被同眠的故事。
起源
耽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发展
1963年前后,已经在日本发展了十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少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少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了。
所谓昭和24年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少女漫画家,也出现了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第一批跨足“BL”领域的先辈。当然,在那个时代,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或者——“少年爱”。
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BL刊物,所有此类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故事的题材全部是“非本土非当代”的设定,而主角则都是15-18岁的少年,并且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悲剧。可能是因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经济复苏,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是在头顶挥之不去。那时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延续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论是经济还是能力都附属在男性身上。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笼罩在所有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画,这种感情会变成奋起的动力,让作品变得充满男性感的强硬。而在耽美领域内,这些则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残酷、充满矛盾、以及对现实的绝望。
生硬的美感像钻石一样耀眼而茫然,却始终动摇不了碳元素的稳定。在幻美之间渗透了绝望,亦如马拉美诗下“轻蔑的寒梦”,只能在现实的边缘找到“徒然流放”的自己。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极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耽美”就不能不提《绝爱》,这部由日本漫画家尾崎南创作于1989年的漫画是可以说是中国“耽美一族”的入门教科书。漫画中的两位主角是“耽美”界公认的最为经典的组合之一,他们之间那种不顾一切甚至可以毁灭一切的狂热爱情带领很多人走进了耽美的世界。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男性和女性一般,耽美漫画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人类彻底超越了两性的性别差异,抛却了对性爱对象的性别执着。在这个世界里,女性无须藏匿自己的性别和欲望,男人和女人获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改变的,男性和女性也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有着通往彼此的途径。在这个世界里,你选择你的爱人,是因为绝对的爱,而并非因为他是男性或者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