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2015-03-06 | 日记本:《百科》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就编辑者自己所罗列的也不是这样。现将编辑者的罗列部分抄录如下:

惊蛰的参考时间

2013年惊蛰时间:正月二十四日(公历3月5日) 18:14:51

2014年惊蛰时间:二月初六日(公历3月6日) 00:02:15

2015年惊蛰时间:正月十六日(公历3月6日)05:55:39

2016年惊蛰时间:正月二十八日(公历3月6日)11:43:30

2017年惊蛰时间:二月初八日(公历3月5日) 17:32:40

2018年惊蛰时间:正月十八日(公历3月5日) 23:28:06

2019年惊蛰时间:正月三十日(公历3月6日) 05:09:39

2020年惊蛰时间:二月十二日(公历3月5日) 10:56:44

2021年惊蛰时间:正月二十二日(公历3月5日) 16:53:32

2022年惊蛰时间:二月初三日(公历3月5日) 22:43:34

2023年惊蛰时间:二月十五日(公历3月6日) 04:36:02

综上所述,所以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句话是错误的。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农忙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

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重要意义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蔬菜管理

1.保护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

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的越冬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的管理应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增加透气性,促进新根生长。在管理上要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对受冻害或长势较弱(沤根)的作物要尽快换茬提高春季产量。

2.做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度低,阴天较多,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要及时喷施各类杀菌剂,防止病菌扩散造成更大危害。

果树管理

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是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的开花抽梢期和柑桔、杨梅等常绿果树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园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生产管理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

一是及早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等,并集中烧毁;二是清理刮除枝干上的粗皮、烂疤,处理后用百菌敌1~10倍液涂抹伤口;三是抽梢前选晴暖日子全园喷石硫合剂一次,落叶果树用波美3~5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20倍代替,已开花展叶的李、桃等应改用百菌敌300倍液),常绿果树用波美1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100倍代替)。

2.加强芽前肥施用

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机质肥料,梨、桃、李等在惊蛰前开环状沟或放射沟株施“圣佛莱”牌有机复合肥2.5~5kg加尿素0.1~0.2kg,施后覆土;在新梢展叶期和花蕾期各喷一次有机液肥或绿芬威2号1000倍加0.2%硼砂液;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喷“果大多”每包加水90kg,谢花后再喷“果大多”每包加水45kg。

3.合理用药,适时化学防治

梨在花蕾期,桃、李在花谢后即用2.5%消虱蚜1000倍加40%毒死蜱1000倍加80%果菌速净800倍液(梨再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或20%粉锈星1500倍)喷1~2次。

4.及时疏花或花序

梨在现蕾期先疏去弱花序,再根据需要每隔5~10cm留一花序,其余一律疏除(仅疏去花蕾),授粉条件好的每花序留一半左右的边花蕾,疏去中心花蕾;桃、李等也宜加强疏花和疏果工作。

畜牧管理

惊蛰后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增加。此时,田野间青草开始生长、绿肥红花草子和黄花草子生长旺盛,给草食家畜开始提供青绿饲料。这一时期,畜禽重点是抓好耕牛补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须抓紧。一般在春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开始给牛增加营养。

1.春季也是母牛配种季节,为不失时机抓好春配,适当加强种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

2.生猪重点抓好春季猪瘟和牲畜“五号病”的预防注射,同时预防猪只受凉感冒发热。

3.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黄金季节,要抓好长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适时配种。

4.养鸡专业户,早春三月,天气多变,必须采取薄膜保温室育雏,提高育雏成活率。

5.防止饲料霉变,日粮中应添加抗霉剂,同时防止孕畜流产。

6.防止兔、禽球虫病、流感等病。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