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2015-02-10 | 日记本:《影评》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我就在时光里等你,你不来,我不老。

爱,就是我唯一的信仰。

经历过无数次的遗憾过后,我依旧如开始般相信爱情,我每一次都用尽全力去爱,这样即使没有走到最后,我也不会遗憾了。

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所以我始终站在这里等待,邂逅也好,冤家路窄也罢,不管你以何种方式闯入入我的生活,不管我们是一见倾心还是互不顺眼,我只希望你是那个陪我走到终点的人。

爱人,现在很少有人会用这个词来介绍另一半。我却异常的喜欢,它端庄而克制,但却很贴切的形容了另一半的定位。爱人,是放在我心里的人,不仅仅是因为婚姻关系而捆绑在一起的两个人,而是我爱的人。

贴上《红色》里徐天留给田丹的绝笔:

写第一个字之前,我下了一百回的决心。

如果天天都能看到你,已经是今世最好的福气了。

田丹,我只能在纸上写我爱你。

面对面,说不出来。

如果你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很多细碎的事情。

四川北路第一次碰到,你不会相信;

陪你一起租房,你也不会相信;

回来就看到你在家里的阁楼上,你也不信。

可是每一次,我都知道我爱上你了。

你回同福里的时候,我觉得同福里才像我今世的家。

和你一起走在马路上,上海的冬天也暖和一些。

如果你要笑,觉得太阳会照到我心里。

你那么聪明漂亮,我只是普通的菜场小会计。

我每天都觉得亏欠你,想为你做任何的事情,浑身会充满了力气。

以前是埋头过日子,现在,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仗什么时候才能停啊!

你竟然就住在我的头顶,住在我的家里。

如果哪天,我能娶到你,反而害怕起来,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有那种福气。

万一你突然走了,再也听不到你上楼下楼的声音。

田丹,我有娶你的福气吗?

爱,是岁月静好,是现世安稳。爱,是无休止的等待与亏欠。爱,是我看着你时候,你正好抬头看我。

无论你此刻是两个人的幸运还是一个人的等待,请继续相信爱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好姑娘光芒万丈!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Time and Love

在没有看过这个电影之前,任何的言语都是主观的,所以好不好还是要等到看了才知道。

关于爱的电影有很多,这些年华语电影里单纯的爱情片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能看到二三十甚至四十加的演员们拼了命的在演高中生不堕胎不曾青春期的青春题材电影,我们能看到一男一女嘴里叨叨不停的互相撩段子的小妞电影,我们也能看到加一起足足几百岁的N男N女上演乡村或城市爱情故事。有的电影从名字上看你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题材,比如X时代“我擦,这是一部商业大片吧,有枪战吧,有飙车吧”“你也太out了,现在的时代都是撕逼”==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单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一部爱情片,(说旅游传记的请踩着你的滑板鞋去只有你知道的地方摩擦)难道只有叫北京遇上布拉格或者捷克爱情故事才能叫爱情电影吗,哼╭(╯^╰)╮ 从两款不同时代的海报上看到了天文钟,老徐的那版像泛黄的照片,吴亦凡的那版表现的更多是年轻朝气,这是两个时代的爱情,时间不会停下来,但是每个时代都会像泛黄的照片一样留下痕迹,而能行走在两个时代或者两个时空的唯有爱,爱可以是女主角对奶奶的亲情,可以是需要到电影院才能看到的属于男主和那个时代的缘分,可以是男女主属于这个时代的爱情,可以是和身边朋友的友情,可以是朋友们的爱情。每一部爱情电影都有不同的元素,这部电影它肯定讲的不是穿越╭(╯^╰)╮,它也不是轮回恐怖片╭(╯^╰)╮,它的元素除了海报上看到的时代,还有从预告片看出的国外奇遇记,看到了迷人的布拉格,让我想到了伍迪艾伦老爷爷的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想到了斯嘉丽的迷失东京,从新的城市里找到人生信念 新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在新的环境里心态是会发生变化的,闪避又好奇,敏感脆弱但是新的环境会让人多少放下点自我,由着心走,反正谁都不认识我,当然后面的剧情发展是你必须遇到长得好看的。。。你要是在国外遇到郭德纲那估计还不如回到北京看德云社。。。

在这个充斥着高票房的商业市场,爱情电影怎样巧妙的融入商业元素而又不会让人觉得假。电影不是教科书,是不是艺术也是见仁见智,她是一部作品,如果说可以在电影里找到爱情的希望我觉得你一定吃了太多辣条,但是我们可以在电影里看到爱情的希望。总得来说,剧情什么的还是要等看了才知道,但是我很期待新的华语爱情电影。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观后感

这是部“后青春”片儿

前阵子初中同学会,一群临大四毕业的插科打诨秀恩爱秀工作,原来的班草独树一帜秀起了娃。班上几个好事者拿着他手机里半岁大的孩子照片起哄,我看着他瘦削侧影腼腆带笑,面有难色却又认真解释孩子的曲折来历,忽地就想起了彭泽阳。

二十一二岁的年纪,说青春有点不要脸,毕竟作不过那些十几岁的小姑娘小伙子,说成熟又太底气不足。姑且称之为“后青春”吧,将明不明的前路,想恋不得恋的旧,还有赶鸭子上架的担的责,都是我们这帮子后青春的人,过渡地带要上的课。一如我那个班草同学和“有一个地方”里的男主彭泽阳,横空出世的娃。

之所以说有一个地方是后青春片儿,是觉得主角们有青春片儿的鲜活面孔,却没有以打胎来纪念的歇斯底里,有青春片儿的不计后果,却没有鸟兽散尽的冷清下场。片子告诉我说,即使你拖家带口有个“小拖油瓶儿”,也能疯狂温暖爱。

看片儿之时我是小惊讶了一下的,男主设定居然不是脸谱化的“高富帅”,布拉格的绝色浪漫,也包裹了不安定因素和严肃内核。你怎会想到,一个口口声声自称暴发户的男人,实际是辗转各种场合为别人的华丽和豪掷千金拉琴助兴的“乐手”,而那所谓“女人太多走不开"的不羁浪荡,背后是独身养女儿和妈妈的靠谱儿,甚至,还差点为了份靠谱,放弃了那份突如其来的浪漫。

有人说男主爱上女主太快,太无道理,我偏偏觉得这是合理之处。因为青春期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的不顾一切而意外有了孩子,纸尿布和鼻涕泪加速了彭泽阳的成熟,也压制了那点儿浪漫的感情幻想。而当他习惯了爸爸角色,给小女儿扎辫子也开始游刃有余的时候,那点压抑已久的青春因子被一个远道而来疯癫可爱的姑娘点燃,在后青春时代里和她疯狂一把,也就不足为奇。同样后青春的大龄女拿下循规蹈矩的彭泽阳,顺理成章,甚至看的我颇为激动。(比如夜景那场戏,太爱泽阳看金天的眼神,以至于出了影院还是能回想起来。这个男人爸爸和男孩模式自由换挡不违和,吴亦凡还真是让我意外。)

赞徐静蕾之前先弹一下,她对BGM的sense真的是无力吐槽,playlist是该更新一下了,还有那口四六级英语,全片最大槽点基本都在你身上ok?而老徐较之前的进步之处就在于,爱情不再是盛装出席漂亮却苍白的交战(亲密敌人,杜拉拉),也不只是飘在空中落不了地的传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地点从钢铁森林移转到了浪漫之都,爱这回事儿,触了地气,和各种我们感同身受的问题接通,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部片子其实不是她宣传的所谓“爱情大片儿”,(我也是要深深吐槽徐静蕾这个莫名其妙的执念),风格上更像是小清新治愈系,在里面你也许会看到自己生活的种种映照,或许是同样神经兮兮的市侩母亲,许是终于有主了的逗比闺蜜,又或者,是那种对“家有萌父女”的期许。

杜拉斯有句话,“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一蔬一饭,他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这话常被十几岁的青春少年用来附词说愁,而我想新解一番。徐静蕾在这部片反复谈爱,而爱这个字眼,我想恰恰就是半个世纪前诺瓦克医生与陈兰心不顾一切的肌肤之亲,是泽阳父母在一蔬一饭中的相看两相厌,是彭泽阳虽为人父却万幸保留了的不死欲望,和他在疲惫生活中,为女主角而留的那份英雄的梦想。

这部“后青春”片儿,也许就是想要告诉我们,青春不必怀念,我们可以时时青春,只要能做个疲惫的却仍旧有爱有梦的英雄。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