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楹如何养护
南洋楹如何养护
植物·南洋楹
【拉丁名】:Albizia falcataria (L.) Fosberg
【别名】:仁仁树,
【属】:含羞草科、合欢属
【产地分布】:原产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马鲁古群岛,中国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为乔木,树干通直,树冠稀疏,嫩树淡绿色,微有棱。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1~20对,每羽具小叶18~20对,对生,矩圆形,穗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白色。
【生长习性】:阳性树种,不耐阴,喜暖热多雨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幼根瘤菌,具固氮作用。花期4~5月。
【园林用途】:南洋楹生长迅速,树形美观,可作庭园绿荫树种栽植,也是良好的经济林木。
【繁殖培育】:播种法繁殖。种子外皮具蜡质,播前应用沸水将其除去,冷却后播种,可使发芽率提高,且出苗整齐。苗高30cm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后进行一般管理。
南洋楹的栽培
高25-30米,17年生树高40-45米。原产马来西亚马六甲和印尼鲁古群岛,一般立地条件4-5年便可砍伐利用。在原产地胸径年生长量可达10厘米以上,4-5年林分每亩材积生长量6.9-7.2立方米,它的生长速度比杉木快6-8倍,比按树、木麻黄快2-3倍。在热带地区享有“植物赛跑家”的美誉。
一、采种。每年7-8月荚果变黑未裂时,即为种子成熟象征,此时要抓好时机采摘种子,荚果经曝晒搓出种子后,用布袋干藏备用,每500克种子约3万粒。我省南洋楹种子自采较少,较多从外地调人,故应筛选去劣取优,除去空粒、弱粒、虫蛀粒。
二、育苗。播种前用70-80℃水浸种,以除去外种皮粘液,待自然冷却后,把种子捞起再用清水浸种24小时,用此法催芽,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且发芽整齐。南洋楹育苗可采用大田育苗(有撒播,条播和点播)和容器育苗,建议采用容器育苗为好,有袋、砖、笠等多种,大面积造林多采用塑料薄膜袋作容器,成本低、操作和运输方便。容器内所用的土壤一般为黄泥心土、火烧土、腐殖质土、菌根土等。南洋楹育苗以接种根瘤为宜,可在南洋像林地中取些土壤或含根瘤的土壤,拌入苗床或容器营养土内,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有的地区在营养土施加少量磷肥,效果亦好。育苗季节以秋播为宜,冬季注意防寒,防霜冻。
三、整地。南洋楹根系含有根瘤菌,有良好固氮作用,是改良提高土壤肥力的优良树种之一。为达到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细致整地很重要,一般有穴状、带状和机耕全垦几种,植穴以60厘米见方,深40-50厘米,每穴施足基肥(基肥要腐熟),并加施磷粉250-500克,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造林前要提早2-3个月整地,不宜采用“一锄法”和随开穴随造林的粗放经营。
四、造林。造林季节可在春夏季或夏季造林均可,一般多在春季造林。容器亩高30厘米左右即可造林。裸根苗造林要掌握逢雨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大苗造林(苗高2米以上)可采用截干造林,截干高度以保留5厘米左右为宜。造林密度可用4米x4米的株行距,即每亩种植40株左右。
五、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贯彻“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做好幼林的除草、松土、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为防止幼林主干分枝过矮,可适当进行修枝,大面积造林时,一般在7-8年内,每2年间伐一次,最终每亩保留株数为15株左右。另外,南洋滥成熟期早,用材林10年左右便可砍伐利用,纸浆材4-5年即可砍伐,但不同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木的砍伐利用期限有差异,故不能“一刀切”。
南洋楹造林
1、南洋楹原产地热带,适宜生长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南洋楹毕竟是一个热带树种,虽然在广东地区已引种60多年,它虽有一定的耐寒性,但霜冻期连续10天以上,则幼林会受冻害。上世纪90年代初,粤东某地有一外商投资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造林逾万亩,由于造林当年霜冻连续时间长,幼林几乎全部冻死(根系也被冻坏,丧失了萌芽力),经济损失惨重,教训是深刻的。在选择南洋滥造林时,其纬度要选择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丘陵地为宜。
2、南洋扯不耐荫庇和树种竞争,因而在初植密度不宜过密,每亩栽植40—50株左右,最终间伐保留每亩15株。
3、南洋楹喜光,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其生物量高。经济效益好,反之,在干旱瘠薄。土壤粘重和低洼积水地栽植,其生物量低,经济效益差。宁可种少些,但要种好些。故此,在林地选择、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和抚育管理以及防治病虫害方面,环环扣紧,才会大见成效。
4、采用塑料薄膜袋作容器的,如果是密底的,在造林时必须将薄膜袋撕开,因为薄膜在土壤中不能降解,会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发育,虽然是一道小工序,但切不可粗心大意,贪图方便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南洋楹与蓝花楹是否同一种
不是同一种,但二者都是含羞草科合欢属植物,只是前者的花冠淡白色后者为蓝紫色。
南洋楹的栽培
高25-30米,17年生树高40-45米。原产马来西亚马六甲和印尼鲁古群岛,一般立地条件4-5年便可砍伐利用。在原产地胸径年生长量可达10厘米以上,4-5年林分每亩材积生长量6.9-7.2立方米,它的生长速度比杉木快6-8倍,比按树、木麻黄快2-3倍。在热带地区享有“植物赛跑家”的美誉。
一、采种。每年7-8月荚果变黑未裂时,即为种子成熟象征,此时要抓好时机采摘种子,荚果经曝晒搓出种子后,用布袋干藏备用,每500克种子约3万粒。我省南洋楹种子自采较少,较多从外地调人,故应筛选去劣取优,除去空粒、弱粒、虫蛀粒。
二、育苗。播种前用70-80℃水浸种,以除去外种皮粘液,待自然冷却后,把种子捞起再用清水浸种24小时,用此法催芽,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且发芽整齐。南洋楹育苗可采用大田育苗(有撒播,条播和点播)和容器育苗,建议采用容器育苗为好,有袋、砖、笠等多种,大面积造林多采用塑料薄膜袋作容器,成本低、操作和运输方便。容器内所用的土壤一般为黄泥心土、火烧土、腐殖质土、菌根土等。南洋楹育苗以接种根瘤为宜,可在南洋像林地中取些土壤或含根瘤的土壤,拌入苗床或容器营养土内,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有的地区在营养土施加少量磷肥,效果亦好。育苗季节以秋播为宜,冬季注意防寒,防霜冻。
三、整地。南洋楹根系含有根瘤菌,有良好固氮作用,是改良提高土壤肥力的优良树种之一。为达到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细致整地很重要,一般有穴状、带状和机耕全垦几种,植穴以60厘米见方,深40-50厘米,每穴施足基肥(基肥要腐熟),并加施磷粉250-500克,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造林前要提早2-3个月整地,不宜采用“一锄法”和随开穴随造林的粗放经营。
四、造林。造林季节可在春夏季或夏季造林均可,一般多在春季造林。容器亩高30厘米左右即可造林。裸根苗造林要掌握逢雨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大苗造林(苗高2米以上)可采用截干造林,截干高度以保留5厘米左右为宜。造林密度可用4米x4米的株行距,即每亩种植40株左右。
五、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贯彻“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做好幼林的除草、松土、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为防止幼林主干分枝过矮,可适当进行修枝,大面积造林时,一般在7-8年内,每2年间伐一次,最终每亩保留株数为15株左右。另外,南洋滥成熟期早,用材林10年左右便可砍伐利用,纸浆材4-5年即可砍伐,但不同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木的砍伐利用期限有差异,故不能“一刀切”。
南洋楹的栽培技术
摘要文章介绍了南洋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并总结了南洋楹的栽培技术。发展南洋楹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适地适树,施足基肥,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特别是造林当年和次年要结合抚育进行抹芽、修枝。栽植3年后,应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
南洋楹(Paraserianthesf()),,是世界著名的热带速生用材树种,在热带地区享有“,4~年生就可砍伐利用。在印度尼西亚好的立地条件下,4~5年生林103~108m3/hm2。
1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树高达45m,胸径1m以上;树冠疏朗且分层排布,树形美观。树皮灰青色至灰褐色,皮孔明显,稍粗糙,不开裂。小枝淡绿色,微具棱,嫩时被毛。叶为2回羽状复叶,羽片11~20对,上部常对生,下部有时互生;小叶10~20对,细小,对生,无柄,菱状矩椭圆形,长1。0~1。5cm,宽约5m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尖,中脉稍偏上缘,托叶锥形,早落;叶柄基部有一椭圆形腺体,叶轴上有2~6个圆形腺体。穗状花序腋生、单生或排成圆锥状;花小,初为白色,后变淡黄绿色;荚果狭带形,长8~13cm,宽1。4~2。0cm,熟时开裂,种子扁平,卵形,表面光滑、坚硬,有一清晰环状斑纹。花期4~6月,果期7~9月。2生态特性
南洋楹的天然分布范围从南纬10°至北纬5°,垂直分布从海平面至海拔2000m。原产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或热带海洋气候,高温高湿,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2000~3000mm,没有明显的旱季,且处于“赤道无风带”,因而形成了喜高温、高湿、静风和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
我国于1940年前后引种该树种,主要种植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福建最北引种至福州),广东最北引种至梅州市(北纬24°),皆能正常生长。目前,我国南洋楹现有林约有2万余公市(北纬26°48′
顷,其生长速度虽然没有原产地快,但也相当迅速。据报道,在较好的立地上,南洋楹的胸径年生长量在海南达8cm以上,在广州达6cm以上,在厦门达5cm以上。其生长速度比杉木快6倍,比桉树、木麻黄快2~3倍。从我国各地引种情况来看,南洋楹对气候有较大的适应性,在年平均气温20~28℃,极端最低气温2~-2℃,年降水量1500~2000mm的地区,仍能生长良好。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pH5~6,土壤肥力中等的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性沙质壤土,均能生长良好。但在土壤粘重、低洼积水和干旱瘠薄的立地生长不良。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可选择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山脚、山坡中下部及溪河沿岸冲积土造林。南洋楹不耐荫蔽,抗风力亦不强,对气温虽有较大的适应幅度,却不耐寒,但不同种源的抗寒性有所差别。
南洋楹的根系发达,根瘤丰富,落叶多、易腐烂,枝叶含氮量105g/kg,其灰分含磷50~60g/kg、钾90~100g/kg、钙100~120g/kg,每克新鲜根瘤的固氮量为0。9156μg/h,是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良好树种。此外,南洋楹萌芽力强,萌芽更新良好。
南洋楹具有早期生长快的特性,其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1~6年,胸径生长高峰期在第4~9年,材积生Ξ本文是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南洋楹优良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引进”内容之一。
长高峰期在第8~12年。
3经济价值和用途
南洋楹木材为速生阔叶树材,木质素含量较低,纤维含量丰富且质量好;边材白色,心材红褐色;材质轻,比重0。5左右;韧性强,易加工,不翘曲,胶合和油漆性能佳;木材含有毒素,能抗虫蚀,但在潮湿环境中抗腐力较差。适于作一般家具、室内建筑、箱板、农具、火柴杆,也是制浆造纸以及制造胶合板、刨花板、硬质纤维板的优质原料[1,2]。幼树树皮含单宁约130g/kg,可提取烤胶。叶子是很好的绿肥或饲料原料,段木及木屑可用做食用菌菌材。树冠宽阔、树体高大,树干浑圆而枝叶秀美,根系发达,能结瘤固氮,是速生用材、改良土壤、风景园林、绿荫、行道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4栽培技术
4。1选育良种
采种母树应选择生长快、干形好,或台风季节,。、,将采收的荚果曝晒后搓出种子,装袋干417g,发芽率80%。
4。2,选择地势平坦、背北朝南、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水源或灌溉条件,以便苗期管理。寒流汇集、低洼积水地、风害严重的风口及病虫害严重的地方,忌作育苗地。
南洋楹一般采用容器育苗,多秋播春植,在有冻害地区,冬季须防寒。如育大苗亦可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播种。播前用体积10倍于种子的85~90℃的热水浸种(边倒热水边搅拌),待水自然冷却至常温,再用清水漂洗2~3次,加入过氧化氢(H2O2),使溶液的浓度为5g/L;或加入硫酸锌(ZnSO4),使溶液浓度为25g/L。浸种24h,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除去浮在上面的废种后,把种子摊在透气的容器上,盖上清洁湿润的纱布,置于20~25℃处催芽。将经过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每平方米约1000粒,播后覆土,盖薄膜。待种子发芽出土,长出2~4片真叶时,移入营养袋培育。营养袋规格为11cm(宽)×15cm(长),即填装基质后容器直径为7cm,高度为12~15cm。营养土为腐殖质含量高的山地表土57%+黄心土20%+火烧土20%+经粉碎过筛的过磷酸钙3%,将其混合均匀,堆沤10d后使用。南洋楹育苗必须接种根瘤菌,因此,须在营养土中拌上一些南洋楹大树根部带有根瘤菌的土壤,或进行根瘤菌纯培养接种,以利于引导和促进幼苗根瘤的形成和发展。实验表明,幼苗喷施0。15~0。30g/L的硝酸稀土(R2O3=37。81%)可促进苗木提早结上根瘤,有助于苗木生长。幼苗初期生长较缓慢,3个月后生长逐渐加快。育苗时应加强管理,注意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苗龄105~120d,苗高大于15cm,苗干粗壮挺直,根系发达,顶芽健全,叶色正常,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为合格苗,可出圃上山造林,并在造林前5d施送嫁肥。
4。3造林施工
造林地应选择海拔400m以下的酸性赤红壤、红壤、砖红壤地区,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以及避风向阳的山谷、山脚、山坡下坡Ⅰ、Ⅱ类立地类型,河流沿岸的冲积壤土更为适宜,土层一般要求在0。8m以上[3]。造林季节以春、夏两季为宜。前一年秋冬季,完成炼山除杂和挖穴工程。培育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时,穴规格为60cm×50cm×50cm。株行距可按造林目的而定,一般纸浆林为2。0m×2。0m或2。5m×2。5m;培育大径级胶合板材或其它锯材的林分为3。0m×3。0m或3。0m×3。5m。造林前10d应在植穴中施基肥,每穴施过磷酸钙250g,然后在穴上方、左方、右方穴边各锄40cm宽的表土,打碎(去掉石块、树根)放入穴底,植树后再复回挖出的心土填满穴面,然后筑成1。0m×0。8m,外高内低的反倾斜小平台。
4。4幼林抚育及抚育间伐
培育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时,一般造林当年7~8月,次年5~6月应结合施肥进行一次除草、松土。造林后20d进行第一次追肥,每穴施尿素25g,当年7~8月再施尿素一次,每穴75g,次年5~6月再施一次复合肥,每穴50g。造林当年和次年结合抚育进行抹芽、修枝,以控制侧枝生长优势,培育通直、少节疤的干材。修枝和间伐强度由培育目的而定。确定南洋楹间伐的开始期,应综合考虑林分生长情况及间伐材利用价值
等因素。一般在3~5年生自然整枝强烈时,可开始间伐,目前经营南洋楹速生丰产林周期为10年左右,间伐两次即可。间伐强度为55%~65%,以林木分级为基础,遵循砍小留大、去劣留优、砍密留疏的原则,第一次间伐保留木约435株/hm2,第二次间伐保留木约270株/hm2。间伐材是造纸和纤维板的优良原料。南洋楹成熟期早,用材林10年生左右可以砍伐利用,纸浆林则4~5年生就可以砍伐更新。
4。5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主要害虫有尺蠖幼虫和小金龟子。可用90%敌百虫1。25~2。00g/L溶液喷杀或用21%的灭杀毙乳油0。100~0。125ml/L溶液喷杀。幼树2~3年生时须防治蛀干害虫危害。幼苗还应注意防止猝倒病的发生,遇较高气温时,出土幼苗初期应适当控制水分,并可每隔3~5d喷一次1g/L多菌灵溶液进行预防。幼树易发生黄化病,可每隔10d喷一次2g/L代森锌溶液或通过林地施肥,增强林木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