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球如何养护

2015-02-01 | 日记本:《植物》

枸骨球如何养护

不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枸骨这种植物,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它哦,枸骨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的哦,不管是它的根还是叶还是枸骨子都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的,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小编一起去了解枸骨子的食用方法以及枸骨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来源】

枸骨子是为冬青科的植物枸骨的果实。

【采集】

冬季采摘成熟的果实,拣去果柄杂质,晒干。

【药材】

枸骨子是为冬青科的植物枸骨的果实

干燥核果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7~8毫米,外表浅褐色至棕褐色,皱缩,顶端有宿存花柱的残基,基部有果柄痕及残存的花萼。外果皮质脆易碎,内面有分果核4枚,分果核呈球体的四等分状,外表面黄棕色,极坚硬。以果实大、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枸骨的主要产地分配在我国的湖南、江苏、安徽以及江西、湖北等等地方。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9.84%。另含生物碱、皂甙、鞣质、苦味质,并有强心甙反应。

【功用主治】

滋阴,益精,活络。治阴虚身热,淋浊,崩带,筋骨疼痛。

①《本经逢原》:"活血散瘀,坚强筋骨,填补髓脏,固敛精血。"

②《南京民间药草》:"枸骨子可以用于治疗筋骨痛,我们可以用酒进行泡服。"

③《江苏植药志》:"用于阴虚内热,作滋养解热药,与女贞子同功。"

【用法与用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浸酒。

枸骨的养护

(1)场地

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养护,冬季要入室内,夏季要遮荫。

(2)浇水

生长季应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忌积水。夏季可向叶面或地面喷水。

(3)施肥

一般夏季不施肥,冬季施一次肥,其他季节可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

(4)修剪

枸骨萌发力强,耐修剪。为保持树形需经常修剪。

(5)翻盆

常于春季进行,通常2——3年换一次盆。

(6)病虫害

枸骨病虫害较少。但由于枝叶稠密,内部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和煤污病,应注意防治。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和大家分析的关于枸骨子的一些功效与作用以及枸骨的食用价值大家是否觉得枸骨是一个很神奇的中药呢?如果想要用枸骨进行装饰的话,上文小编也和大家分析了养护的方法不妨可以学习一下哦。

枸骨的栽培技术 枸骨的种植方法

1.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7米。树皮平滑不裂,灰白色,枝 密生,呈阔圆形树冠。叶片互生,厚革质,有光泽,基部圆形或截 形,短圆状方形,长3.5~10厘米,宽2~4厘米,叶先端有硬针 齿,全缘或波状,叶柄被微毛。花序簇生叶腋;核果球形,红色, 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

枸骨是强光植物,喜阳光充足而怕强光暴晒,稍耐阴;喜温暧 气候,较耐寒,能耐一5°C的短暂低温;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 的微酸性土壤,不耐盐碱;怕积水,耐干旱。生长缓慢,萌蘖力 强,耐修剪;对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

苗木繁殖

枸骨以扦插繁殖、播种繁殖为主。在春季植株未萌动时选取 1~2年生健壮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插穗,每个插穗具4~5 节,除去下端叶片;扦插后要保持基质湿度,并进行遮阴处理,生 根后,加强苗期水肥管理,1~2年后再进行移植,春季移植成活 率较高。扦插前可用0. 1%~0. 2%浓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穗 基部10秒,或使用生根粉浸沾插穗基部,提髙成活率。扦插繁殖 也可在夏季进行,采用嫩枝进行扦插,因养护要求苛刻,成活率极 低,很少采用。

播种繁殖前因种子种皮坚硬,种胚休眠,要采取低温沙藏处理 一年,播种宜在秋天进行,冬季加以覆盖物,第二年春季出苗;出 苗后要进行适当遮阴处理,日常管理要进行浇水、追肥、除草松土 等工作,幼苗生长较慢,1~2年后可移栽。

栽植

盆栽容器和盆土:适宜选取直径为30~40厘米的釉陶盆或紫 砂陶盆均宜,枸骨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在 碱性土壤中栽植,生长不良。忌水涝,较耐干旱,盆土要求疏松、 透气性好、保水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肥。可用园田土 :草 炭:沙=4 : 3 •• 3的比例进行配制。并可在营养土中加适量有机肥 及硫酸亚铁。

栽植方法:选取壮苗于秋后或春季发芽前栽人盆内。由于枸骨 侧根发达,须根较少,移栽时宜多带土球,保留一定量的须根,并 适当疏剪枝叶;栽种前,先在容器底部渗水孔垫瓦片,并在容器内 填人部分营养土,植人后再填土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土表与盆沿相 平,浇透水沉实后,土面距盆沿保留5厘米左右作为浇水的水口即

可。新上盆的植株应先放于阴处一周,再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进 行正常管理。

水肥土管理

枸骨平时宜保持盆土有一定的湿度,春季适宜每1~2天浇水 一次,夏季生长旺盛时期,需勤浇水,可每天浇水一次,每天向叶 面及周围喷水,以减少蒸发并起到降温作用。枸骨怕积水,耐干 旱,为避免植株因积水烂根,一般需保持盆土湿润而不要有积水, 枸骨喜阳光充足而怕强光暴哂,耐阴,夏季可放于阴湿的环境中生 长或进行适当遮阴;秋季减少浇水量,可每1~2天浇水一次;冬 季进入温室内越冬,可每7天浇水一次。

枸骨喜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一般春季每15天施一次肥,秋季 每30天追肥一次,夏季可不施肥,冬季施肥一次。枸骨生长缓慢, 施肥以全效肥为主,适当减少氮肥,多施磷肥。

枸骨通常2~3年翻盆换土一次,时间宜在春季植株尚未萌发 时进行,也可在秋后树木休眠后进行。翻盆时可结合修剪,在除去 部分老根的同时,注意保护须根。翻盆换土要去除部分宿土,更换 成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施足基肥,以促进根系的发育。翻盆换 土后要浇透水,放于半阴处一周后,再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 正常管理。可结合翻盆换土工作,深盆浅栽,在正常管理养护时通 过浇水不断冲洗掉高于盆面的土壤,使根系逐渐裸露,逐渐完成悬 根露爪的造型目的。

枸骨耐寒性强,不易受冻害,能耐一5°C的短暂低温。在北方 地区应在温室内越冬。植株越冬期间要适当通风、透光,免受介壳 虫等害虫的危害。浇水时间宜选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并保持温 室内适当湿度。

整形修剪

枸骨植株自然生长形态较好,萌发力强,耐修剪,可在进行日 常管理时随时剪除徒长枝、萌发枝并摘除多余的芽,以保持植株形 态。枸骨适宜做成各式观赏盆栽。对需加工造景的植株,可根据需 要保留枝条,以进行加工造型。树桩盆景应突出悬根露爪的姿态 美;大型盆景枝叶可制成片云状;小型可稍加整理,以自然生长为 好。在进行造景加工时,首先将不需要的枝叶剪去,然后对剩下的 枝干进行整理造型。

病虫害防治

枸骨病虫害很少,偶见介壳虫危害,可人工去除。

枸骨的栽培养护与用途

栽培管理:

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而以春季较好。移时需带土球,因枸骨须根稀少,操作时要特别防止散球,同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以减少蒸腾,否则难以成活。枸骨耐修剪,可修剪成各种树姿,供观赏。

枸骨耐修剪,每年的6、7月份和10月份各做一次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过长的枝条要剪短。冬季移至阳光充足的低温室内,保持盆土偏干一些,0℃以上即可安全过冬。每年春季换盆一次,盆土可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各1份的混合土,并加入少量的蹄甲片或骨粉等含磷量较高的肥料作基肥。枸骨生长期常有红蜡蚧为害枝干,要注意及时防治。

景观用途:

岩石园、庭植、刺篱 。枸骨主要以盆栽观赏为主,其叶形、树姿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果实红色经久不凋落,颇为美观,可供观赏,亦可作切果材料。由于枝叶浓绿硬挺,可作圣诞树。

米叶枸骨盆景如何栽培养护

枸骨,又名猫儿刺和鸟不宿。是冬青科冬青属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形奇特革质,表面光亮,果鲜红,缀满枝头时比较漂亮的。枸骨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阴,适于生长在微酸性的土壤上,有较强的萌蘖能力,耐修剪,生长较缓慢。

一、苗源

程序采用播种、扦插(通常在初夏进行,60天左右即可生根)和分株等到繁殖方法,均可得到幼苗。还可能在山野挖取野生桩。

二、造型

1、上盆

通常于秋后或春季进行。枸骨侧根发达,但缺乏主根,因此移植时要带土球。用土用疏松肥沃、透气排水的微酸性土壤。用盆则宜选用与其深绿叶色有一定色差的蓝、紫、灰、褐等色彩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

2、造型

因枸骨的枝干较脆,故造型时间通常选在其树液流动较旺的梅雨季节进行。又因枸骨叶片大而硬,且有尖刺,因此一般用以制作大型的桩头盆景。形式可依其树形制成直干式,或斜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造型之前要先将多余的叶片剪去,进行蟠扎。蟠扎要用棕丝。金属丝易造成枝叶破损。可将枸骨枝叶扎成云片状,作片要自然,不可死板,否则会失去韵味。

3、养护

(1)场地

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养护,冬季要入室内,夏季要遮荫。

(2)浇水

生长季应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忌积水。夏季可向叶面或地面喷水。

(3)施肥

一般夏季不施肥,冬季施一次肥,其他季节可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

(4)修剪

枸骨萌发力强,耐修剪。为保持树形需经常修剪。

(5)翻盆

常于春季进行,通常2——3年换一次盆。

(6)病虫害

枸骨病虫害较少。但由于枝叶稠密,内部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和煤污病,应注意防治。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