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果的功效有哪些

2015-01-28 | 日记本:《植物》

酸藤果的功效有哪些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酸藤木吗?酸藤木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酸藤木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酸藤木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酸藤木的简介

【异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入地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根及枝叶

【植物形态】酸藤果 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高1~3米。枝灰色或褐红色,秃净。单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狭矩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全缘,两面秃净;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花序长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长约2毫米;萼片4裂,卵形,秃净;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外面秃净,内面有粉状小突点;雄蕊4,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花药卵形或肾形,背无腺点;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小浆果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暗红色,花期春季。 生于山野或村旁。分布我国南部。 本植物的根及枝叶(酸藤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酸藤木的功效与作用

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疮。内服治内外痔疮(并外洗),喉痛,脚气痛(煲狗脚食)。"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瘀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

酸藤木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扩展阅读:酸藤木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矩叶酸藤果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Jǔ Yè Suān Ténɡ Guǒ

【别名】多脉信筒子、马桂花

【来源】紫金牛科矩叶酸藤果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驱虫。驱蛔虫,绦虫。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酸藤木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Suān Ténɡ Mù

【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入地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根及枝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酸藤果条。

【化学成份】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

【性味】

酸涩,平。

①《陆川本草》:性凉,味酸。

②《南宁市药物志,:酸涩,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涩,平。

【功能主治】

治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脾虚泄泻,跌打瘀痛,痔疮。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馈疡等。并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消肿,消食。外治跌打毒疮。烂疮。内服治内外痔疮(并外洗),喉痛,脚气痛(煲狗脚食)。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瘀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摘录】《*辞典》

酸藤果的功效及应用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别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实。夏季采收,蒸熟,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高1~3米。枝灰色或褐红色,秃净。单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狭矩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全缘,两面秃净;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花序长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长约2毫米;萼片4裂,卵形,秃净;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外面秃净,内面有粉状小突点;雄蕊4,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花药卵形或肾形,背无腺点;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小浆果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暗红色,花期春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植物的根及枝叶(酸藤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村旁。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附方】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酸藤果 的功效与作用和药用价值

(《南宁市药物志》)

【异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实。

【植物形态】酸藤果

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高1~3米。枝灰色或褐红色,秃净。单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狭矩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全缘,两面秃净;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花序长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长约2毫米;萼片4裂,卵形,秃净;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外面秃净,内面有粉状小突点;雄蕊4,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花药卵形或肾形,背无腺点;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小浆果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暗红色,花期春季。

生于山野或村旁。分布我国南部。

本植物的根及枝叶(酸藤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蒸熟,晒干备用。

【性味】酸甘,平。

【功用主治】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选方】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