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三十二)许忠明:一所师范学院的同学聚会

2015-01-10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们告别父母和亲人,告别自己的中学和老师,怀着心中的一丝憧憬,一丝忐忑和一丝不安,离开家乡,买上区区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一张火车票,观望着车窗外风驰电掣、一闪而过的风景,经过数个小时或者一天的奔波,第一次走进了市区。还记得,学校用军用大卡车迎接我们,第一次看到城市的繁华,别提心中的那份新奇了,一辆辆奔驰而过的汽车给我们以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走进学校的大门,广播中响起时代骄子的呼唤,大学生是八十年代最为风流的一个阶层,虽然那时候的我们由于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还有很多人非常不愿意当老师,但是不论如何,我们还是跳出了农门,进入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序列,这一点,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珍贵的。

25年后,我们再相逢,同学们的容貌变化很大,猛一接触,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但经过短暂的接触,彼此熟悉的表情、动作、语言又几乎与往昔一模一样。在此,容我表达一下个人的粗浅感受:

G同学扎根基层,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仍然保存着那份追求真理的痴情,这使得我肃然起敬。红果对高等数学的热爱和执着,体现了一种尚待开发和升华的理性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不绝。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做高等数学以调节紧张的情绪,在他眼里,高等数学是宇宙的语言,是一种最为高级的享受。在古希腊先哲柏拉图那里,不研究数学就不懂哲学,数学是宇宙的音乐。G虽身处基层,但这种高贵的情感与先贤们是内在相通的。F同学仍然保持着过去的坦荡和锐利。他对孩子的教育中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担当。在孩子面前,他始终是一个读书人,身体力行地宣示着一种理念,读书是最好的娱乐,比看电视、打游戏都好多了。我相信,F同学的做法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在中国古人眼中,读书是一种修行,换用今天的话来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X同学是我们同学之中的翘楚,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他不仅具有山东人的豪爽和潇洒,而且具有莫言老乡的细腻和生动。X同学几乎保存了所有同学的照片和签字,为我们保留了一份青葱的珍贵记忆。更重要的是,我能从X同学那里看到那份青春的梦想和激情从未淡去,也从未消减。Q同学透露着西北沙漠的风骨,是阻挡沙漠风寒的一道坚强堡垒。在学校中担任领导,第一责任就是是确保安全和稳定,学校成为维护安全的前沿阵地。他坦言,老师的饭碗则成为听从指挥的理由,否则饭碗就会丢了。这使得我想起教育的独立性和目的性,教育成为神学的婢女与教育成为政治的婢女,是一样的荒唐和无聊。身处风暴前线,其责任与风险一并存在。

同学聚会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交流机会。大家穿越时光的隧道,穿过条条大道,跨过千山万水,为的就是重温青春的岁月,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青春,一起品尝各自的幼稚,一起塑造未来的梦想,一起畅谈25年的奋斗。25年来,我们经风雨、见世面,走上了人生中最为灿烂的年华,失败与成功无数次在生活中上演,或许我们已经改变了太多,但那份纯真的同学之情不会改变。在同学聚会中,大家最为关心的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比较,能够比较鲜明的表现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在中国,家长问孩子最多的是:你今天听话了么?受到老师表扬了么?在班里考了个第几?在西方,家长经常问的是:你今天向老师提问了么?你今天有没有问题把老师难住?同学们知道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却在一个个社会大潮的裹挟中脚步趔趄。

感谢我们的师范学院!它给予我们一份工作,塑造出我们一种共同的人生。师范二字,本为培养专门教师的一种学校,是国家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的学校是个小学校,在全国1000余所高校中,它是默默无闻的一份子,但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学校给我们一个坚实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我们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处,心在何方。感谢您!您永远是一个学子心中的故乡。

感谢物理学给予我们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在这个学校中接受的是物理学的教育,从力、热、光、电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一个色彩缤纷、生机勃勃、充满奥妙的世界从此进入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始终是科学大厦中的支柱性学科,是几个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成效最为壮观的实践性学科。献身于物理学,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

感谢物理系的老师们!中国古人韩愈在《师说》中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们,你们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尤其是对于我们,你们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点,而我们现在的大学老师们已经很难为同学们解决“授业”这一难题了。是你们那一代人的努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特别感谢你们!不仅如此,你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给予我们一种理解自然、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的崭新方式。同时,我们也请你们放心,我们也会把你们给予我们的智慧向整个社会传播。

一百多年前,中国正处于时代大变革的前夜,我们的先辈们已经认识到:“西洋制造之精,以汽学、重学、化学、电学为本源,人人能讲求实学,精益求精,则其体也。”在先辈们看来,我们的物理学是中国富强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善于学习,是中国富强的希望,这才是“大本”所在,所有其余都是细枝末节。一百年后,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辜负先辈的期望,我们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物理学,我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学习生涯中。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为此,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心甘情愿。

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绝大多数人仍然坚持在学校中。我想就学校说一说它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的历史地位,这也是我们工作神圣感的一个重要来源。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的先人在比较中国与西洋差别的时候,很快从器物转入了制度,从制度转入了学校,这就是废科举、兴学堂的由来。近代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薛福成在出使四国的游记中记载:“西洋各国教民之法,莫盛于今日,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男故无人不学,女亦无人不学,即残疾、聋瞽、瘖哑之人亦无不有学。……夫观大局之兴废盛衰,必究其所以致此之本原。学校之盛犹如今日,此西洋诸国所以勃兴之本原欤?”这是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三日,也就是西历1891年2月11日。从那时起,又经历14年之久,即1895年8月31日,晚晴重臣张之洞上书慈禧太后与皇帝:“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也就是说,设立学校的好处并不是仅仅在于为官僚阶层提供后备队伍,而更重要的是提高民智,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更好的支撑。这一年,中国终于废掉了长达千年的桎梏人才的科举制度,转而谋求兴办新学的现代学校制度。从学习四书五经的私塾与书院改变为学习自然科学的学堂,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同学们,我们受惠于学校得以成才,我们又受惠于学校获得一种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学校感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努力,尤其是致力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努力,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置身于其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骄傲。

同学们,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做官发财仍然是很多人心中抹不掉的一种情结。记得我参加工作若干年以后,一个在基层政府工作的同学很坦率地问我:“做官了没有?”我反问他:“人生为什么一定要做官?”这个同学很诚恳地说:“在中国,做官是你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志。”我无言以对,这是中国的国情。后来,我在研究民国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前人在千秋大变局的时候,对此已经有深刻的认识。“我国数千年来,伏屈于专制政体之下,官吏之威权特重,且安富尊荣,独占社会上优厚之权利,故人民之重视官吏,几成根性。”“吾辈欲谋民国政治之安宁,望民国实业之发达,则其首要之条件,即在拔除人民重视官吏之根性。”先哲之言,言犹在耳!十几年后,我与一家大集团的老总一起吃饭,面对中国风起云涌的公务员大考,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十年之内,官员将成为中国的高危行业。”由于企业老总与政府官员的密切接触,使得他未卜先知,准确预言了中国官场的走势。最近有一个与王岐山共事的企业老总蔡晓鹏则在对红二代的讲话中直接说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干部,每年700多万大学生都能干,最好干的也是干部,你只要不贪尽职尽责,不要怕,因为我们整个一般性保民生的基础性的结构和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没有一个单位任何一个职位都是可以多个人做,90%的人都走了中国工作还可以做,不要以为他们就是一颗葱,如果你是贪葱毫无疑问一定要拔掉,我们把国民党那么大的政权都搬了,何况贪官污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象征着威权和地位;在现代化的视野中理解官员的话,这本身只是一种职业;在政治学上则把官员叫做一种“不可免除的罪恶”。今天,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安慰那些不做官的同学,也不是为了诅咒那些官员,而是为了做一个比较,教师这个职业与做官这个职业相比,一个是为了提升人类素质的,一个是为了服务人类的,而提升人类显然是比服务人类更为高远。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践行着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我们没有理由不骄傲。

同学们,我们之中有的同学已经改行,或经商、或从政、或做工,不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是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社会。在此,我想谈谈职业的看法。职业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中是一个很神圣的术语,投身于每一种职业中,都能对社会做出贡献,都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分工不同而已。今天,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一个教师的工资未必能赶得上一个管道工人的工资,一个政府官员的收入更无法与商人相比,在一个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健全的社会,谈论赚钱多少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是,在中国,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结构严重桎梏了人们的活力。只是到了近代,在外国列强的逼迫下,中国的等级社会才开始逐渐瓦解和解体。晚清时期,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提出:“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从那时起,中国商人的地位开始上升,甚至有人直接提出了商业救国的理念。商人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和日益丰富的财富交流,是中国富强的根基所在,对商人的尊重就是对文明生活的尊重。商人地位的上升带来了中国人价值观的变革,从重权到重商,人们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今天,经历过开改开放的三十年,商人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拥有重要话语权的阶层。今天的商人与往昔的商人可能有所不同,你们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发展起来的,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体制内产物,你们与中国的权力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我们理解你们,这既是商业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但是,我们更看重你们的诚实守信,更看重你们对于社会的奉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商人阶层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社会中取代贵族而成社会支柱的中坚阶级,而在中国,商人始终背负着一种“原罪”,它们不仅未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相反却常常沦为斗争的对象和替罪羊。中国许多仁人志士都曾经探索过中国这个“中坚阶级”的来源,从科举取士到资产阶级,从智识阶层到政党集体,中国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路程。但我们还是坚信,商人阶级的地位不容忽视,商人阶级的依附性地位必须得到解决。

今天,很多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赶到,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也一定向着我们。25年前,我们从这里一起出发,奔赴在祖国各地参加工作。那时候,为人师表还是一个大家极不情愿的无奈,是一种丧失了主动选择的被分配结果,而今天,经过社会各界25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我们的努力,为人师表已经从天上搬到了人间,从理想化为了现实,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已经不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说教,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活。用自己充满活力的人生在学生们中间塑造一种朴素、典雅、深沉的品质,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和光荣。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平等待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播世界科学文化的内在精髓,没有比这更容易使我们得到一种宁静和满意的东西了。

同学们,在财富与权力的分配中,我们各自处于社会中一个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位置,但所有的权力与财富在同学面前都是平等的,在时间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名利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要过一种或者是超越名利的生活、亦或是沉潜于名利之下的生活,只有这种充实的生活才能指导我们的人生。

最后,容我表达个人的一种想法:我在学子之中,志意本为劣下,但秉承勤能补拙的祖训,实现人生之转折,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大地方,从一个小舞台到一个大舞台,但这仅仅是一个地点和时间的改变,并不是“人生的一种根本提升”(X同学语),人生真正的“根本提升”在于思想观念的提升,它不应该是地位和金钱的提升,而是思想观念的升华。笛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现实性上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但在精神世界中,我们却是异彩纷呈,龙凤呈祥。跨过数千年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古希腊先哲思想的力量:“即使我身为奴隶,但是在精神上我仍然是一个自由的主人。”没有人能够在思想上征服我,因为我已经具备思考的能力,这是直达上帝的一种力量。

人生是一种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不论今天的我们处于一种怎样的处境,或为师,或为商,或为官,或为工,我们都没有理由懈怠,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我有多富、我有多强、我有多少知识、我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上,也不在于社会对于你个人的评价,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高度多元化,“众说纷纭”已经是一种新常态,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我们的人生?或许,两千多年前的先哲苏格拉底的名言仍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启示,这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多是个人要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集体做些什么,社会价值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最终尺度,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个人的自省、自强与独立,你凭借什么为国家、社会和民族而战?认识自己和做好自己始终是一个人的出发点。抛开这些宏大叙事不说,回到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兴趣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祝愿所有的同学们不仅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本源的兴趣点,而且能为我们的学生找到一个兴趣点,一个健全的自我和有活力的自我永远是一切事业的根本。

同学们,来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驾车在西北高原的高速公路上疾驰,涌入眼前的是一排排的白杨树,这使我想起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就是我们师范同学的写照。25年来,同学们已经长成了一颗颗顶天立地的白杨树,在烈日暴晒下,我们撑起一片阴凉;在风雪弥漫时,我们迎风高扬!祝福我们的老师、同学和学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8216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