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原是临时工,这是临时欠编吧!

2015-01-07 | 日记本:《个人日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月4日上午,12名投资人聚集在山西省朔州市发改委办公大楼楼顶,引发大家的关注。据了解,这12名人员参与了山西和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集资,之所以选择聚集发改委楼顶主要是因为发改委下属的散装水泥办(朔州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马爱斌“携款1.8亿”逃匿。马爱斌除了这个官方身份外,另一个身份就是和利公司的大老板。朔州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卫国华在回应马爱斌身份问题时,说出了这番“就是市散装水泥办的临时负责人,不存在是什么官员,说到底也就是一般的职员而已。”的话。(中国广播网,1月7日)

“临时工”几个字往往都出现在公职人员犯事之后,因为是临时的聘用工,所以单位给予的惩罚通常都是开除了事。久而久之,在该类新闻曝光之后,大家都会调侃说这不会又有是临时工吧?其中的讽刺不言而喻。“从来只闻临时工犯错,不见临时工立功”,那这样的职员要来干嘛呢?还是说单位养着他们的作用就是在出事之后可以方便撇清关系?

领导也能是临时工,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呢?新闻中的办公室主任脑袋卡壳,没想好怎么编台词吧。代表政府和单位出面来解决问题,却给出了这番让人啼笑皆非的言论。难道他以为将马某定位为临时工,单位就不用承担责任了么?难道他以为这样就能将矛盾转移,群众的怨气就能化解了么?看来以后群众要办事,先得要求各位领导干部出示自己的任职文件,并留作证据,以免被临时工骗了之后还得面对这些临时欠编的局面!

就如同新闻中分析的那样,就算马某的领导职位是临时的,但是他手上的权利是政府给予的,他的干部身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果马某有问题,该单位至少要在监管上负主要责任。出事之后,朔州市发改委的第一回应不该是撇清之间的关系,而应当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为群众挽回损失。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纸上谈兵,政府部门一直宣称信访维稳很难,其实难的是要各位领导干部从心里把群众当自家人,不推事、能管事,别再出现这样的临时欠编的笑话,这样官民才真正能一家亲。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