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空饷”黑洞,还需加强权力问责

2014-12-27 | 日记本:《个人日记》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近期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国务院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人民网 12月25日)

地方行政吃空饷,是为“权”而不是“饷”,这句话点到了实处。“吃空饷”的危害性不言而喻。正如常务会议指出的,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它的直影响接体现为公共财政的流失。但在更长远的危害上,则是对于政府廉洁形象的损耗,是一种不可轻视的腐败变种,毕竟,任何一个“空饷”要得逞,要么有权力的庇护,要么存在着以权谋私。

如何管住“空饷”行为?首先不仅需要认识到位,强化领导,更需要明确目标,措施到位。“既写在纸上,又讲在口上,还要必须落实在具体行为上”。不断加强吃“空饷”行为清理,并予以有效整治。其次需要建章立制,自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方能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在完善清理制度的同时,严格规定准假权限以及备案制度,明确清理“吃空饷”的第一责任人等规范人事管理的制度,并着手酝酿制定其他配套制度。制度建立完善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让群众和单位内部自觉监督起来,减少“吃空饷”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把权利关在笼子里”需要直接在此事上体现,权利的监督不能松懈,问责制度的建立更不可缺少。“空饷”漏洞只是党内失廉行为的一种,针对各种不合理的行径,处罚条例必须要完善,更得保持长效。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