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方援助东盟30亿人民币”后感
早上,看到腾讯新闻说,中国又将无偿援助东盟中南半岛欠发达国家30亿人民币。看后,心里一阵躁动。其实,我们自己国家也不发达,也还没有脱贫呢!而对盟国,有必要这样大公无私吗?
这让我联想起许多事情。
现在,我想延续12月14日说说中的话题。那天,我在说说中曾经这样写道:“今天去买菜,又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跪地求捐助。招牌上写着弟弟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希望好心人出手帮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慷慨解囊,送上我的一份爱心。在中国,医疗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老百姓因病返贫、无钱医治的例子太多了。我一直认为,社会冷漠,但人心不该绝情。生活艰难,对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和每个家庭来说,要想好好生存都不容易。因此,人情更不该淡漠,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社会需要人性善的光芒去照耀你、我、他。有爱,这个社会大家庭才会有温暖。不过,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风气氛围里,很多时候,爱心还需要良知去启迪。”
于是,有网友看了我的说说,曾这样评论道:遇上这种情况,要让社会和政府来负起责任。话,说得很有道理,可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政府真正能负起责任的话,试想,那个小女孩何至于放下尊严,屈辱地跪着求捐助呢?
或许,政府要管的大事太多,哪顾得及百姓这些生活小节?可以客观地说,现在,中国出现这种因病返贫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之一。这种怪相,不能说政府漠视百姓的疾苦,只能说政府没有体恤民众的艰难,把老百姓的医疗保障等许多民生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解决。在中国,医疗改革,民众已经呼唤了十几年,可到现在老百姓依旧陷入看不起病,特别是一旦生了大病,整个家族都会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中,生活和生命都无法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十几年来,医疗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民众虽然从中享受到一些惠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因病返贫的现象不但没有杜绝,反而愈演愈烈。谁之过?或许管理层会推脱说,国家贫穷,政府根本拿不出这许多钱来救助百姓,并建立和健全民众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那么,现在就不妨围绕“中方无偿援助东盟30亿人民币”这则新闻,来探讨吧。
可以说,我们政府向来是个乐施好善的国度,每年对外援助不少款项,这个国家多少亿,那个国家多少亿,一贯慷慨大方。甚至有一个小国,据说中国援助的钱,曾经人均可以达到几千万。从这方面来判断,我们政府其实不差钱。只是都用在外援上,而不是用在善政惠民上。难道本国公民的命,就那么贱、不值得善待?一旦生大病,就活该屈辱跪地求百姓的爱心捐助?那么,政府的仁爱之心又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容忍得了你的子民生命和尊严跟蝼蚁一样,总这样随意地被漠视和践踏?
谁说?我们的老百姓,就该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卑微地生活和活着?
其实,我们的政府早该实施:善政仁政了。应该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和道义,关心民众的疾苦,勇于担当起人民所有的苦难,再不该如此失责下去了。应该尽量减少对外援助,多惠顾自己的民众,让百姓也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为政府是人民的靠山和脊梁,只有靠山硬,脊梁挺,老百姓才不会屈膝讨生活,才能有尊严地挺起胸膛、挺直腰板行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扬眉吐气地生活,而不是卑微地活着……
文/带刺的玫瑰
QQ:77952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