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殿怀古

2014-11-24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伟岸俊秀的差干五指石总是那么迷人,天质自然蕴含风情素韵;总是那么神秘,轶事传闻暗藏云诡波谲。那五指张开的经典造型更是寓意深远,是在行礼,是在问天,是在求索?让人遐思绵绵,浮想翩翩。魅诱着游人走进石林深处,去叩访一处处传奇的古迹,去聆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去诠释一道道深奥的课题。

嶙峋苍劲的五指掌心地段幽静、清新,原始森林中依稀可见千年古树、百年老藤,石峰林立,突兀峻峭,犹如一尊尊神态各异的塑像,默默地守护着历史钩沉的古迹遗址。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隘口”,那葬有万千英魂的“混元塔”,那曾经刀光剑影的 “练兵场”、“跑马场”,还有简朴而庄严的“隆武殿”……相传清初顺治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朱聿健,在战乱中逃到浙江时,被明将郑芝龙等拥入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原明朝太原府总兵谢志良亲去福州,欲迎驾南下,在家乡差干五指石建立根据地,反清复明,被隆武帝封为平粤侯。不久谢志良与隆武帝一同殉难,其子谢上逵继承父志,率部退守五指石,养兵蓄锐,兴筑象征性的“隆武殿”皇帝宝座,每晨率众朝拜。顺治十六年,遭清军围剿,谢上逵誓死抵抗不遂,全军覆灭于五指石,壮烈的结局給后人留下了一部令人扼腕唏嘘的历史传记,也给五指石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人文印记。

当年的烽火硝烟早已湮灭,当年的刀光剑影早已暗淡,那场腥风血雨的杀戮却给五指石留下了难于磨灭的隐痛,数百年的松涛声声声悲凉,数百年的隆武竹泪迹斑斑。然而,历史的天空依旧日月更迭,云舒云卷,百年风沙渐渐地尘封了过去的记忆,五指石趋于平静,草木葳蕤,山石秀美,空灵、洒脱,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她的柔情。

隆武殿就建造在石山的石坎上,仅由石桌石凳垒砌象征而成,幸亏有标志牌提示,不然很难将它与皇宫殿堂联系在一块,也很难去揣摩它当初是何模样,显得寒碜、简陋、冷清,可见当初守卫将士的窘迫。是啊,败军之将,苟延残喘,岂敢奢谈豪华,遑论享乐。眼前的石桌凳静静地安放着,不卑不亢,像一位鬓丝禅榻的老者,风骨刚毅,仰视苍穹,粗糙、斑驳的躯体上印记着岁月沧桑。

站在隆武殿前,一股怀古幽情涌上心头,感觉时光在倒流,岁月在穿越,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古战场。那边厢,重兵压境,鼓角争鸣,金戈铁马,来势汹汹。这边厢,隆武殿前立誓言,群情激昂意志坚,同仇敌忾驱来犯,决一死战护家园。刹那间,天昏地暗,金鼓齐鸣,人喊马嘶声、刀枪撞击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须臾,又是一阵寂静,晃动的图像在静止,最后定格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画面中。

历史进程往往没有功与过,谁也很难去评说那场战争的是非对错。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交战,胜负几成定局,结果如何也无法左右当时的时局走向。然而,那毕竟是强与弱的对话,站在公平的高度,人们总是同情弱者。同样,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百姓子民都为五指石守卫将士的壮烈惋惜,为他们宁死不屈的气节感动,“正气镇南天,孤臣护警跸”,“成败哪足论,大节自不屈”。

徜徉在这石林之间,思绪也随着通幽曲径在脚下宛转延伸,脑海里不停地揣摩着一个命题——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绝境面前,守卫官兵们不投降、不妥协,众志成城,誓死而归,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信念,唯有信念。因为在他们怀着对隆武皇帝的忠诚,心里有个一个反清复明的宏愿。信念是品格,是内涵,是力量,是希望,就像那“贵妃谷”石壁上那滴水,一滴滴不停地坠落,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地下便形成了一道沟壑。

五指石坐落在三省交界处,毗邻江西、福建,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闽、粤、赣中央苏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坚强的革命信念,从这里点燃革命火种,进行了长时间艰苦卓绝的斗争,星星之火最后燃遍了全中国。

不远处的石林寺传来一阵阵清脆响亮爆竹声,不知又是哪位虔诚的香客在佛前上香祈福。强音穿透了茂林峭壁,在石林间回荡,飘渺着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的愿景,氤氲着稻黍丰收、橙橘满枝的芬芳,也温暖着游人的双眸。石坪里,一位民间艺人一边拉二胡一边唱客家山歌,引得游客的掌声喝彩声,祥和、温馨的氛围稀释了心中那份凭吊的庄重,心情豁然。走出石林,眺望五指峰西侧的新景区,五指栈道像一条彩练悬挂在一座座石峰之间,身影轻盈矫健,景色秀丽迷人。五指石已华丽转身,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和现代文明和谐糅合,形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景观。

一群群红男绿女们穿行于曲径幽谷之中,身后抛下一串串着开心的笑声,夕阳西挂,金色的晚霞涂抹在石峰之巅,石林光影绰约,层次分明,五指峰景犹如一幅秀美的立体画卷。

下山途中,在“聪明泉”驻足小憩,掬起一把清澈的泉水,只见掌心一副疲惫、混沌的脸像倏尔而逝。但愿十指间溢出的是迟钝,吸入口里的是聪慧,然之后,静心打坐在风雨亭,在习习清风里禅悟人生。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