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乱编需“对症下药”

2014-10-29 | 日记本:《个人日记》

据报道,首轮巡视整改报告中揭露的选人用人问题集中在干部超职数配备、凡提必竞、破格提拔、年龄设限等6个方面。其中,干部超职数配备已成为普遍性问题。(中国网)

近年,编制乱象频频被报出,部分单位为节约成本,弥补不足,招聘大量临时工,但是在招聘管理环节上存在制度漏洞,导致临聘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又没有专业培训,频频出现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事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公平;同时编制设置多年没有调整,人与事不匹配,干部“借调”以及“二线化”、雇人代岗等“吃空饷”现象严重。

完善制度必须动真格,下真功夫,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坚决把“权力关进笼子”,及时转变工作作风,让编制、人事变化不以领导意志为转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优化干部队伍,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清理在编人员借调、吃空饷现象,提升基层工作效率、质量,让在编人员有事干,会干事,干好事;严格临聘人员招聘,强化招聘人员管理,加强专业培训。

其实,规范编制使用国家是三令五申的,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其中把有关职能配置和职责协调的要求的一清二楚。奈何超编配置依然横行、屡禁不止?笔者认为,编制乱象的病根源于个别官员的错位权力观。

众所周知,干部职数配多少是根据情况而定的,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要根据日常工作、负责事宜等仔细掂量。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们抱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想法,总能“推陈出新”,变着法儿的给违规配置披上合法化的“外衣”!

“药对如开锁”,要立足病情、找对病因,对准病症下对药;要注重有病及时就医,就医要对症下药,没病也要时刻记住吃“预防药”。

总之,利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动真格,查摆编制乱象的问题,切实深挖编制乱象的原因,及时破解编制难题,对症下药,下猛药,治真病。唯有此,才能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