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式的“潜规则”,必须严惩

2014-10-14 | 日记本:《个人日记》

最近,为期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一份份作风建设成绩单让人们眼前一亮。其中,关于“红包”问题的整治清单尤其引起关注。根据公布的数字,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人民网 10月13日)

中国,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根源的社会,经历过无数的社会制度,红包式的“潜规则”更是深入到了各个基层部门,甚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收了别人的好处,就应当为别人办事。官场上更是把此话发展到了极致,有钱再难办的事情都能办妥,没钱芝麻大的小事都非常有困难。这已经成了社会上人人谈论的诟病了。

从教育实践活动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大多数的“潜规则”都是围绕着权力在跑,有实权的领导或者部门,更是“潜规则”的导演。比如,有些官员仗着权势,无论红白喜事、过生祝寿,都要八方宴请,想巴结的人倒是送的乐呵乐呵,然后那些老实下属们却只能苦不堪言。这类人常常利用手中的实权,为他人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其利益,自己也从中抽取“红包”作为辛苦费。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太集中,并且权力不透明、暗箱操作太多、缺少群众的监督所致。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和红包式的“潜规则”发生。

从今年的反腐成效来看,各个地方都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成绩单,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清除的认识到,在打“大老虎”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小苍蝇”的危害,基层的领导干部才是直面老百姓的门窗,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们的教育和约束,推动领导干部思想由“不敢腐”到“不能腐”到最后的“不想腐”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的遏制腐败,营造和谐的社会。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