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孔子说:“三十而立”。人到壮年的时候精力不敢说是最旺盛的,但人的领悟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却是极强的。好像这样看起来只要稍加用心的生活,就能自是一番天地。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现在似乎正陷入了困境。
人到壮年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但是对于正当年的我们来说这好像都已是力不从心的事。我们感觉到的是我们正在从人生的顶点在走一个下坡路。从前在这一方面是混混沌沌的度过来的现在正是感到孤独和彷徨,曾经有过矢志不移的坚定目标的人现在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人性从现在开始不是真正的“立着”而是“压抑”着。无论我们在从事任何一件事,(喜爱的或是感到烦躁的。机械的重复着使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不知道要干什么好”的这种意识当中去,总是不断的自我肯定,否定,在肯定。孔子的一生事业多舛,可能自己在无人的深夜也问过自己到底自己在追求什么呢?忍受侮辱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修炼。反过来我们可以提出“三十而立”的立不是“站”起来,而是将自己“敛”起来。也许只有将自己“敛”起来可能才在某一方面站起来。孔子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最大的例证。
“立”可能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活着的不是生命而是思想。生命的前30年是自然的恩赐,后30年该是自己赐予自己的命运。所以首先不要学着去凑热闹,这会很快降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人在一种环境下成长,便很难脱离这种环境的本质,追求一种更高的进步完全是在受一种固有的行为习惯的折磨。除非我们可以做到真正的:“不以赢得别人的赞赏,避免别人的批评为目标来度过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价值观还无法的稳定,对于生活我们还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把持不住自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惑。
生性憨厚一点的人做事总会是兢兢业业的,聪慧总会使人耍滑头和不屑一顾的嫌疑。所以人到中年后在各个方面都一般化的人,从前多半是聪明伶俐的。这种聪明伶俐显现的越早可能便更早的造就了平庸。
“失意”是人到壮年的特征写照。对于失意的人来讲,家事唯一美妙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男人过三十,无论怎样的而挑剔也必定是要急于结婚的原因。较女人而言男人的失意感比女人强烈的多。无论我们过的是一个平凡人的生活还是正在创造着什么,我们都必须忍受的是它的一尘不变,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虽然我们的生命可能会有无限种可能,但是真正属于你的就那么一种。说白了不是忙便是闲。然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从来不会对此感到满足。于是在自我的世界我们感觉自己无限大,在现实面前又觉得自己的卑微与渺小。这便是我们生命的走向,如果说我们斤斤计较,不计较我们又能创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