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证”背后的“跑冒滴漏”
真“假证”背后的“跑冒滴漏”
不用培训、考试,交上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特种设备操作证,开吊车、开叉车、操作锅炉“一路绿灯”;不需要生产设备达标、卫生合格,只要花上几万元、十几万元,就能“买到”白酒生产许可证,开工卖酒……这些并非街头“办证”小广告,而是近期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爆出的真实案例。(7月27日, 新华网)
花钱就能买到“网上能查到”的“真证”。若不是用人单位发现持证人操作技术不过关,也不懂安全规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话,估计这些名不副实的持证人就蒙混过关,名副其实的持有“真证”了。而那质监系统里的“小苍蝇”们则会继续逍遥法外,审批背后的“跑冒滴漏”依然还在“跑冒滴漏”。
质监局肩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认证等职责,是以贯彻国家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的国家行政部门。然而这些作为政府咽喉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公开叫卖办理网上能查到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均相符的“真实证件”,形成了办证、卖证“一条龙”的贴心服务“产业链”,可谓是胆大妄为、肆无忌惮。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政府对职能部门权力死角监督的失衡,也反映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作为公职人员,以服务人民为己任,“权不在大,用好就行”,这些公职人员虽然也是在“为民服务”,但却是利用职务之便,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打破原本的标准,让更多不符合要求的人在政策层面符合标准。这样更会给整个社会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让社会大众和企业来为这些伪持证人由于技术的不过关所造成的后果买单,同时这些“小苍蝇”的做法也会被记到政府的账上。
因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在中央推行简政放权、精简服务流程的今天,加大监督力度,让一站受理、限时审批、公开办事流程、专家摇号评审、群众的监督等措施落到实处,实时堵住“跑冒滴漏”的暗角,让公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遂宁市大英县,唐素澜
联系电话:15196928539,邮编:62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