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少年帝——风云•党崇雅

2014-07-27 | 日记本:《个人日记》

风流少年帝

——风云•党崇雅 明末清初30年 长篇小说之二十九

杨广虎

党崇雅离开京城之时,正是顺治皇帝福临迎娶大玉儿皇太后的侄孙女、废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绰尔济之女,又一位博尔济吉特氏之时。皇上一门心思废后,在满蒙八旗人家“选秀”。这位博尔济吉特氏芳龄十四,在皇太后的亲自干预下,满蒙联姻,皇上“选立皇后,作范中宫”的选秀活动落下了帷幕,五月聘为妃子,六月册封为皇后。可是不久,皇上就多次找刺,责斥皇后,吓得十四岁的“少女皇后”不得不向皇太后求救。

皇太后知道自己儿子大了,如果自己再一味压制,恐出祸端。

只好忍让为上,好在这位皇后“秉性淳朴”,不像第一位皇后那么性好猜忌,然而这样,顺治认为“又乏长才”,处处刁难她,把新皇后打入感情的冷宫。这位“少女皇后”只能一个人在宫中的角落默默哭泣。

作为皇上,自古以来,生活糜烂,在宫中淫乱,日夜纵欲历史上不少,商纣王和妲己,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等等。特别是汉灵帝,不让宫女穿裤子,荒淫的明武宗让当时的大太监刘瑾设置豹房供帝王淫乐,强迫宫女与兽类交媾等。明朝万历皇帝风流成性,与宫女私通生子却百般抵赖。明朝天启皇帝和乳母客氏舍不得分开,每日清晨进入天启帝寝宫的乾清宫暖阁,侍候天启帝,每至午夜以后方才回返自己的宫室咸安宫。妖冶的客氏,为了保持美艳,使青春永驻,平时总是以年轻宫女的唾液梳理头发,以保持头发的乌黑光润。有一天,她和魏忠贤在太液池欢饮,两情缱绻,柔情似水,不远处,上树捕岛的天启帝这时忽然跌落,衣裳破裂,面部出血。客氏却无动于衷,依旧和情郎宦官魏忠贤嬉谈笑谑。客氏还争风吃醋,竟先后害死了几个曾被天启帝临幸过的嫔妃。其中最可怜的是张裕妃,被天启帝临幸后怀孕,临产时客氏下令断绝张裕妃的一切饮食,也不派人前去接生。结果,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张裕妃饥渴难忍,拖着沉重的身体,匍匐着爬到屋檐下接雨水止渴,最后哭喊着在饥寒交迫中死去。除张裕妃以外,还有三位皇子,两位皇女,均因客氏的加害,不幸夭折。就着这样一个心如蛇蝎的女人,让皇上不理朝政,欲罢不能。汉灵帝同时的大儒郑玄,就曾就在《周礼》注中为皇帝精心制出过一份性交日程表:“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偏。”也就是说,皇帝要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和这一百二十一个女子颠鸾倒凤。皇上怎能吃得消?祈求长命百岁,大吃仙丹妙药,春情催发,长命百岁只能是梦想了。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性欲本来就很强烈的皇帝”,亲政之前,深受多尔衮的欺压,不准读书,养成偏执、乖戾、独断的性格,又不敢公开抵触,内心极度苦闷、压抑。自己母亲,皇太后大玉儿孝庄为了儿子的皇位和平安,和多尔衮关系暧昧,委曲求全,巧妙周旋。清代的宫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嫔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级的人宫女的数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宫女,答应只有一名宫女。宫女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务府包衣(满清贵族的家奴,没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个来源是上三旗下,比较低等人家的女子,以上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岁时进宫被挑选一次。被选中的宫女一般要到25岁才能出宫,而且出宫的宫女不许在进宫,也不传播宫中的事情。另外,有的宫女未满期限,因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赶出宫。宫女要受到许多限制,包括睡觉姿势,不许仰面朝天,劈开腿,这些姿势被认为会冲撞神灵,因此宫女们必须是侧着身,全着腿,一只手放在身上,一只手平伸。宫女纯粹成了皇帝泄欲的玩物,生子的工具。皇帝每到吃晚饭时,即晚膳,凡是备幸——也就是待幸的妃子,敬事房太监都为她们准备了一面绿头牌,上边写着妃子们的姓名。牌子的样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相同,或十余面,或数十面。太监把这些牌子放在一只大银盘中,准备晚膳后呈进,所以也叫做膳牌。待皇帝吃完晚饭以后,太监即端盘跪呈于皇帝面前。皇帝若无所幸,则日:“去。”若有所属意,即取牌翻转,使牌背向上。太监退下,把此牌交给另一太监,这就是专门负责驮着妃子,把她放在御榻上的太监。届时皇帝先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开。驮妃的太监,待其把上下衣全部光,用大氅裹好她的胴体,背到御榻前,去掉大氅,妃子赤身裸体由被子下端逆爬而上,与皇帝交合。这就是“食色”,整个感觉就象点菜一样,而交合也就象那吃菜一样,把那被点的被剥了皮的赤裸裸的菜物慢慢地细吞了。

顺治皇帝福临六岁登基,十四亲政,满族人性早熟,在娶亲之前,早有传闻与宫女厮混,并生子女。顺治八年(1651)正月亲政,蒙古科尔沁郡王吴克善便亲自护送自己美丽聪颖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来到京城,与皇上完婚,这桩婚事,是以皇太极名义为福临聘的妻子,也有多尔衮和大玉儿孝庄皇太后的意思。皇太后便授意理事三亲王满达海、郡王博洛、尼堪,以及众内大臣奏请于二月内举行大婚吉礼,可是,顺治却下了一道冷冰冰的谕旨:“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 议,所奏不准行。”

党崇雅也参与奏请。他知道满蒙联姻由来已久,出于政治需要,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相互联姻,亲上加亲,姑侄三人同事一夫的事情就发生在皇太极身上。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其中三位后妃论辈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尔济锦氏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嫁给时为贝勒的皇太极,后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又嫁给当时仍为贝勒的皇太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还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之后,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也嫁给了继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极,被封为宸妃,生过一个两岁即夭折的儿子。难道小皇帝要更改先祖的传统?他不愿意仓促成婚,还是要追求梦想的爱情?

难道皇上不想问道多尔衮专权的气味?

奇怪的是,六月十八日,冰冷的皇上却授权内务府和礼部制定了大婚诸礼仪和礼品清单。“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缎百正,布二百五,金茶筒一,银盆一。”以及银两貂裘等。内务府将这些彩礼摆放在龙亭内,由銮仪卫校尉把龙亭抬到太和殿丹陛上,分左右停放,大红大绿,生气勃勃。如此大礼,作为户部尚书的党崇雅深知国库空虚,孝庄皇太后利用宫中节省的费用操办。

皇上要迎娶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了。

皇后册文曰:“朕惟乘乾御极、首奠坤维。弘业凝庥、必资内辅义取作嫔于京室。礼宜正位于中宫。咨尔博尔济锦氏、乃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也。毓秀懿门。钟灵王室。言容纯备、行符图史之规。矩度幽闲、动合安贞之德。兹仰承皇太后懿命、册尔为皇后。其益崇壸范。肃正母仪。奉色养于慈闱。懋本支于奕世。钦哉。”

皇上还在太和殿面对文武百官,诏曰:“朕惟圣化始于二南。作配协凤鸣之盛。天庥垂于万世。于归广麟趾之祥。正位中宫。勤宣风教。朕缵承鸿绪。只荷丕基。慎择淑仪。覃延后嗣。迩者昭圣慈寿皇太后、特简内德。用式官闱。仰遵睿慈、谨昭告天地、太庙。于顺治八年。八月十三日。册立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为皇后。贞顺永昭奉尊养之令典敬恭匪懈。应天地之同功。爰合德于阴阳。期锡类于仁孝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赦天下,普施皇恩。

党崇雅和许多人一样,搞不明白,皇上这演的哪出戏?是不是刚刚亲政,内忧外患,不得不听从孝庄皇太后的安排?还是皇上屈从了?

两年后,唯我独尊的皇上就执意要废掉皇后。皇后虽然“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皇上宣布废后,就使满朝震动。

看来皇上长大了,贵为天子,不满孝庄皇太后和群臣对自己私生活的干涉了。

党崇雅记得,一次皇上乘辇去祭天,乳母想陪他一起坐于辇中,便于随时照顾,被他严厉拒绝,说“这辇乃天子一人专用,岂能有他人陪乘乎?”;另一次是参加登基大典前,乳母怕他着凉便给他披了件斗蓬,他一见这斗蓬不是皇帝专用的明黄色便恼了,要换一件,否则就不穿。不单单是对乳母有意见,而是要震慑天下。当了皇上,天下都是自己的,万事要由他做主,自己的婚事都做不得主,还当什么皇上?没有办法,皇上有意推拖,婚期延后,最后还要勉强举行大婚仪式,对这个硬塞给他的皇后不能有什么好感?结婚后,皇上又借口她是多尔衮的干女儿的缘故,不与之亲近,大婚三年都未临幸过她,其实皇后并未有多大过失,只因出身尊贵,过惯奢靡豪华的生活,而这种作风恰与顺治较为节俭的作风不合,得不到皇上喜欢而已。

不喜欢也罢,有些愤怒的皇上竟要废后。加之顺治九年(1652)七月,南明残余政权桂王启用张献忠勇将李定国后,形成了咄咄逼人之势,李定国率军攻广西、进桂林,迫使清朝定南王孔有德自杀身亡,“定远大将军”尼堪轻敌战死,清军多次失利,东抚西剿,加强海禁,但郑成功对议和之事一概不谈,坚持抗清。

皇后不贤惠,皇上把大量精力用在了整治吏治上。顺治十年三月(1653),他采纳吏科给事中魏象枢的建议,实行京察“大计”,对各地官员普遍进行考核。这次大计中共有九百六十九名官员受到了革职、降调、致仕的处理。从此三年一大计,定为制度。这年四月,他谕吏部:“京官殿最亦当察核”。这是考核在京官员的京察,从此也按期举行,成为制度。还加强了对内外官员的监督,尤为重视都察院和御史的作用。以“都察院为朝廷耳目官”,一再申饬:“上自诸王下至诸臣,孰为忠勤,孰为不忠勤,及内外官员之勤惰,各衙门政事之修废,皆令尽言”,“分别参奏”。与此同时,还向各地派出大量御史,作为皇帝的“耳目”以“简任巡方”,“察吏安民”。他还下令满汉官员互参,即互相监督,“如汉官玩误,满官据实奏闻;如满官执延,汉官亦据实奏闻”。

对官员的严格控制,不许结党结社,不许太监预政。多次严令“内外大小官员,各宜恪守职掌,不许投拜门生。如有犯者即以悖旨论罪”。他认为投拜师生即为结党,定为不赦之罪。

顺治十年(1653)八月,皇上下达谕旨令礼部、内三院查阅前代废后事例具奏。一时,群臣恐慌,母亲孝庄皇太后也大为震惊,他不允许小皇帝乱来。大学士冯铨、陈名夏、张端、刘正宗等人纷纷上疏劝谏皇上说:“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前代如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称贤主,俱以废后一节终为盛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

但皇上态度非常坚定,不仅严厉斥责冯铨等人不明事理,沽名钓誉,而且当天就奏请皇太后,将皇后降为静妃,从中宫改居侧宫。

同时,福临又要求礼部立即讨论废后一事。当时,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劝福临慎重考虑,并说福临的“圣谕”中没提到此事和诸王大臣商量过,如果不公开宣布,那么中外不会知道废后之事,如果公布此事,那么中外就会对此大加怀疑,妄自揣测,产生误会。

既然在程序上有漏洞,于是皇上便令议政诸王、贝勒、及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进行讨论,结果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茉、张暗、杜果、聂阶、张嘉、李敬、刘秉政、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等14人也都坚决反对,上疏力争,希望皇上能收回成命。其中孔允樾所言尤切:“臣办事署中,偶闻废后一事,不觉悚然。然及见冯铨等奉圣谕内,有故废无能之人一语,更为惊骇。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臣考往古,如汉之马后,唐之长孙后,敦朴俭素,皆能养和平之福。至于吕后、武后,非不聪明颖利,然倾危社稷,均作乱阶。今皇后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笃厚,亦何害乎!为中宫而乃议变易耶!设皇后必不谐圣意,亦可仿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共襄内治,若夫废后一节,千古典礼所在,一时风化攸关,实有惊人耳目者。且皇上亲政以来,天下以为尧舜复生,今忽有非常之举,传之圣子神孙,岂开国之主所宜有耶?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议,为人子者,即心知母过,尚不免涕泣以谏,况绝不知母过何事,又安忍缄口严父之侧、而不为母一请命乎?臣忝承圣裔、兼任礼官、值此职掌所在、安敢存畏斧钺、顾身家之心。”

皇上又令诸王、贝勒、大臣们集体讨论,讨论结果还是不同意福临废后的动议,仍然主张皇后正位中宫,并建议再分立东西两宫。

特别是以郑王济尔哈朗为首的满族大臣均表现出与皇上向左的意见,令小皇上更加气恼,命令大臣们继续讨论,并谕示孔允樾主动认错。孔允樾迫于压力,只好引咎自责,表示支持皇上。。

皇上是铁了心要废后,连母亲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孝庄皇太后退了一步,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皇上谕礼部:

“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后以资内助。然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皇上态度坚决,毫不妥协。

母亲孝庄皇太后同意废后,但又把自己的侄孙女、即前皇后的亲侄女,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绰尔济之女,又一位博尔济吉特氏订立为新皇后。

顺治皇帝共有14个具有名位的嫔妃,其中蒙古族后妃就占6人;共册封3位皇后,其中有2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重孙女(静妃、淑惠妃)、两个曾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顺治皇帝,这位风流少年天子,也享受着“姑侄四人共事一夫”,但有性无爱的婚姻,让他极度失望,痛心不已。

一方面要整治朝政,一方面苦读圣书。小皇上还看《水浒传》、《西厢记》,为张生和崔莺莺“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而大发感叹。

他问党崇雅:“张生都能翻墙寻得爱情,朕为何不能?”

党崇雅深受儒家思想,不敢妄自评判皇上,只能对皇上说:“皇上励精图治,天下太平;张生和崔莺莺有悖常伦……”

“没有人给朕说实话,没有人知道朕的心痛呀!”小皇上摇着头,顺便说了句:“金圣叹所批《水浒》、《西厢记》,议论尽有遐思,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见僻者。”

党崇雅直点头。

这话传道金圣叹耳朵里,感到遇到了知音,抵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写道:

“半夜虚传见贾生,同时谁会见长卿?卧龙只合躬耕死,老骥何由仰枥鸣?岁晚须毛浑短尽,春朝志气忽峥嵘。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

顺治皇帝死后,金圣叹即以“抗粮哭庙案”,假借顺治皇帝驾崩契机,组织多名秀前往孔庙哭庙,发泄不满,后向巡抚朱国治呈揭帖告发县令。谁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结,捕18名核心人物,反向朝廷告秀才们抗纳兵饷,鸣钟击鼓,聚众倡乱,震惊先帝之灵,要求严惩。这个放荡不羁、恃才放旷的金圣叹敢题舅舅钱谦益:“民众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死到临头,他还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何等气魄!被顺治皇帝欣赏,又因皇上驾崩被处“斩立决”。让人不由感叹不已!

当然,这是后话。

在皇上感情干枯的时候,孔四贞无疑让她看到了希望。

定南王孔有德死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三,她,孔四贞,孔有德的女儿,一个13岁的小女孩,和官兵押送父亲的灵柩至北京。在她的心中,只有北京才能给她安定,让她感到温暖。

白缟素服,想到自己成了一只失去父母的孤单鸟,孔四贞泪如雨下,满脸梨花。见到了为他做主,大她四岁的顺治帝,皇帝英俊超速,也在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除了兄长,顺治是她觉得最亲近的男人了。可惜,兄长当时不知身在河处。

顺治赐孔有德谥“武壮”,并令朝廷大小官员轮流守灵,“设蘸诵经十八昼夜”,建祠“春秋致祭”。她真的感动了。

她知道报恩。她没有想到,当时顺治皇帝一眼看上了她,只是暗暗压在了心底。

尽管她小,但她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大清需要她这面旗帜。这些,她不会不知道。

她只知道,智慧的大玉儿、孝庄皇太后让她住在紫禁城宫里学习满汉文字,学习宫中礼仪,学习兵书战术,还让她督促顺治皇帝读书学习。

在她到北京后的13天,顺治皇帝迎娶了14岁的蒙古族姑娘博尔吉济特氏,并被册封为孝惠章皇后。她看到了盛大的结婚场景,还为皇帝高兴呢!没有想到,皇帝却只当是母亲送了一件礼物,当成了摆设。

她看到了皇帝的无奈,不满和反抗。

在前一年,皇上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那是孝庄皇太后的女侄女呀!满蒙一家。就因为是多尔衮包办,就因为不会汉语汉文,熟读经史子集的顺治皇帝把花容月貌的新娘晾在一边。

她懂皇上对她的爱怜之心。但是她不敢多想,一切如梦如梦,

孝庄太皇后在四月的一天,四贞记得,宫里春暖花开,花木吐芳。那是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春天,皇太后和她拉起了家常,显得异常可亲,问她是否完婚,她随口说:“家父在世时,已将我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太后愣了一下,叹着口气说:“既然当不了我的儿媳妇,就当我的女儿吧!”孝庄皇太后收她为“和硕格格”,老百姓也称“和硕公主”,让她享受荣华富贵。

她忽然醒悟,忙哭着说:“那只是口头说过。孙家还没把彩礼送过来……”后来她听说,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孔氏,忠勋嫡裔,宜立为东宫皇妃。”皇太后心里早已经决定册封自己为东宫妃了。

“百世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

打心里,她是喜欢皇帝的,但是又不敢想。孙延龄是什么样子她也不知道。她想找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已经不可能了。

没有可能,不由自己,孔四贞无限悲伤,离开京城去了广西,心中无限牵挂着皇上。

父亲临死之前说:“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下场有今日。”

有缘无分,尽管男有情、女有意。看来,自己终身要与青灯为伴了。孔四贞轻轻叹了口气。

顺治皇帝感到婚姻百无聊赖,国家基本稳定,四海也算安宁,他,灵敏的嗅觉在寻找自己的爱人和爱情。

“桃叶渡头水悠悠,岸下游船岸上楼;归客行人争渡急,歌船画肪满中流。”就在少年天子,顺治皇帝为自己的爱情大为悲伤的时候,金陵胜地,秦淮岸边,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十里秦淮是江南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倾国倾城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让多少风流才子倾倒。“八艳”虽未青楼女子,但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巾帼不让须眉。“每当夜凉人定,风清月朗,名士倾城,簪花约鬓,携手闲行,凭栏徒倚。忽遇彼姝,言笑宴宴。此吹洞箫,彼度妙曲,万籁俱寂,游鱼出听。洵太平盛事也。”她们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风流韵事被时人传为美谈。

名士诗酒风流,文采与清谈共举,名妓高张艳帜,才华与美貌并重,二者惺惺相惜,水乳交融,不论谈政治,谈爱情,或者谈诗论文,都在这秦淮河畔一座座精巧华丽的青楼里。

皇上听太监说后,心里都想去江南。

但国家一日不可无君,孝庄皇太后苦苦相劝,他才作罢。

皇上懒得去后宫。硕贵妃百无聊赖,让小太监王仁捶背、捏腿,小太监没有被阉净,一来二去,两人生情,硕贵妃竟怀上了身孕。硕贵妃服了堕胎药后,浑身乱颤,吓坏了宫女,慌忙禀吿了顺治皇帝。顺治命太医仔细地把脉。太医吞吞吐吐,最后吐露了真言:“贵妃并没有疾病,如此虚弱是堕胎所致。”皇上大怒,立即处死硕贵妃,小太监也从此消失,不知去向。

有人小题大作地上疏皇上参了一本:“龚鼎孳饮酒醉歌,徘优角逐。前在江南,用万金置妓,名顾眉生,恋恋难割,多为奇宝异珍以悦其心。淫纵之状,哭笑长安,已 置其父母妻鸾于度外。今歌饮流连,依然如故。且为该妓称筋祝寿,縻费巨金,张灯开 宴,邀集宾客数十百人前来听戏,仕宦缙绅,风流歌妓,喧呶达旦,彻夜狂欢。龚鼎孳身为朝廷命官,顾眉生身受朝廷浩封,二人食朝廷奉禄却丝毫不为国家分扰解难,反而 一掷千金大办寿宴,请饬部察核,预以惩处,以正视听,以警同僚。”

皇上看了,没有说什么。他看过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 怜低语。

自己何尝不想当个龚鼎孳?当个皇上还不如老百姓自有。后宫嫔妃三千,可无一人喜欢。哎,算了,美女爱英雄,妓女爱才子,皇上也爱才,懒得管龚鼎孳的事了,也不想管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戈壁滩荒飞酷雪,马嵬坡陡系白绫。黛龙江女春华短,幸遇福临享帝宫。”孔四贞和皇上相恋的同时,她还知道,皇上还爱着另一个人,那就是董鄂氏。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一见钟情,不可收拾。

董鄂氏琴棋书画无所不知,特别精通汉文书法。是皇帝的红颜知己。孝庄皇太后知道,皇帝对两次大婚不满,对自己有反抗的意思,但是再怎么也不能抢夺自己弟弟的媳妇,这样,大清帝国有何体面?皇帝成何体统?

孝庄皇太后已经听到一些风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颁布了“停止命妇入侍”的懿命,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斩断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之间的来往,让他们把刚刚萌生的恋情冷却、淡化,在无声无息中消失。

但是,一意孤行,性格孤傲的风流皇帝顺治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氏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

顺治真正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是红颜知己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

“朕惟乾行翼赞。必资内职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选。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尔董鄂氏、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兰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兹仰承懿命立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其尚只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钦哉。”

册封董鄂氏颁布天下的诏书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上□日。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可见。皇上真正动了心,精神抖擞。

冒辟疆喜爱的董小宛也不过如此吧?皇上想。

“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在爱情的滋润下,少年天子福临一改好色淫纵、寻花问柳、喜新厌旧的习气,专宠一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大家都感叹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顺治皇帝和董鄂妃谱写着惊世骇俗、刻骨悲壮的爱情故事。两个如此相爱的人,发誓虽然不能活着白头偕老,死后能葬在一起。他下朝时,姿色艳美、聪敏乖巧、贤惠温柔,懂得体贴的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天妒红颜。顺治十四年(1657),董鄂妃生下皇子,顺治皇帝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大赦天下。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

“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卒于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

董鄂妃体弱多病,爱子夭折,悲痛欲绝,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皇上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爱妻爱子,撒手而去。风流的天子,年轻的皇帝一下万念俱灰,爱江山更爱美人。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他弃江山社稷如敝履,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发。孝庄皇太后闻后大惊,连忙招来后来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才逼得皇上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顺治帝连续五天不上朝,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还将宫中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伺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

皇上赐木陈忞御书唐诗一幅,诗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又命大学士写《御制董鄂后行状》,其中写道:

“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之宝。专心禅学。参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后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自婴疾后,但凭几倚遢,未曾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皇上已经忘记了自己宠爱的天主教汤若望,这个教父“向逾常格”,“奈其时喇嘛僧人,鸱张特甚”。“若望切望皇上奉教,一日密奏其事,多方苦谏”。但皇上不为其惑,说:“玛法,子之所为,令朕不解。子为修士,而却不欲朕作修荐之事,朕若强子从朕,子能从乎?则朕之心,亦犹子也。”皇上要按照东方的文化打理国家。

董鄂妃死后,皇上皈依佛门,为爱妻爱子祈祷。孝庄皇太后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顺治皇帝还写过一首《赞僧诗》: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皇上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并举行仪式,初三,悲伤过度,劳累之际的顺治皇帝被天花病毒感染,因生天花病倒在床,初七,驾崩而去,年仅二十四岁。

豫亲王多铎就是因为出花在顺治六年去世。

茆溪行森秉炬,举行火化仪式。茆溪森的偈语云:“释迦涅盘,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皇殿前,官马大路。”皇上和董鄂妃的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

“臣一草木之微,谬蒙天地弘施,总碎首以为期,即捐生其莫报”。 听到皇上的死讯,孔四贞几欲自杀,她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给顺治皇帝送葬。通往遵化马兰峪的路是那样的熟悉,孔四贞不止一次陪顺治策马驰骋在这条古路上。有一次孔四贞陪皇上来到山脚下,山麓南面是一马平川,在这块开阔平地的前面则有天台山与烟墩山作为屏障,两山之间的山口就成为进入这块幽静地方的一条通道。皇上凝视着这块宁静的土地,蓦然萌生托体于此的念头,遂一箭射出,以箭落之处为日后魂归之地。虽说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不到20岁的皇帝就考虑到这一步,可谓先知先觉。

天子多情,情圣天子。

茚溪森临终偈一首:“慈翁老,六十四年,倔强遣瘟,七颠八倒,开口便骂人,无事寻烦恼,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呵呵!总是一声好笑。”

“皇上即是金轮王轮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

皇上不堪负重,扔下大清帝国,独自走了,追寻他的爱情去了。

可,大厦将倾,谁主沉浮呢?

2014.7.27匆于南山

来自杨广虎个人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