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解放军报》结缘

2014-06-25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与《解放军报》结缘

我与解放军报有缘份,从结识她那天起,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1961年我从学校应征入伍,在部队看到的第一张报纸就是《解放军报》,另外还有《前卫报》(济南军区政治机关报)以及地方报纸。《解放军报》是全军报纸,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现为《求是》)合称“两报一刊”。

记得刚入伍的我,对部队处处感到新鲜,火热的连队生活锤练了我,培养了我,使我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回想起来,《解放军报》对我起到很大作用。我被报上登载的欧阳海、刘文俊、麦贤得、王杰、雷锋等先进事迹感动得流泪,我暗暗地以他们为榜样,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要说《解放军报》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长征”副刊。记得有个栏目叫“并非闲话”,文章短小精悍,一针见血,思想性极强,对我触动很大,有力地培养了我的思想素质和鉴别能力。除此之外,“长征”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对我的文学创作启发很大,我成了贵报的读者和作者,我写的文章在报刊上得以问世,还出版了我的诗集《战士之歌》。

70年代初,我转业到地方,再也看不到《解放军报》了,感到失落,我索性到县武装部找到《解放军报》,心情非常激动,打开《解放军报》“长征” 副 刊版,如见到久别的好友,我欣喜地看到,“长征”还是那样的风格,那样的宗旨。“并非闲话”的文章更加精彩,更加犀利。文艺体裁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加强烈。我反复诵读,回味着自己曾在内蒙大草原守卫祖国边疆的战斗经历,与作者产生了思想共鸣和心灵震颤。在此期间,由于《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的指引和启迪,我的文学创作进入高潮,连续在文学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有的获了奖,同时被选入文集书籍,还出版了散文集《父亲没有留影》、《呼唤》、《心有阳光》等著作。

退体以后离开了机关,看《解放军报》的机会也就少了,心中非常苦闷。就在这时,我又幸运的看到了《解放军报》。原来我的儿子在河南安阳当兵,我到了安阳,儿子从部队那里拿来了《解放军报》,对于我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翻开《解放军报》,我心花怒放,尤其是“长征”副刊一下又吸引了我。现在的“长征”副刊,版面清新,文章精美,引人入胜。对于诗歌、散文以及“长征”刊头摄影配诗、“画中有话”等作品,我都分门别类的剪辑积累,成了有阶值的文艺财富,特别是指导了我的文学创作,在“长征”的指点和启发下,奋力笔耕,正是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今后的创作道路还很长。

我与《解放军报》结缘,刻骨铭心,地久天长!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