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开会坐摩托,公车改革方法多

2014-06-18 | 日记本:《个人日记》

近日,宜章县舞蹈协会换届选举会议在县政务中心举行,应邀出席会议的副县长谷红梅匆匆走出县政府大门,招了一辆摩的赶往1公里之外的会场。作为副县长,谷红梅有权派遣公务车送自己,但她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一天是星期六,按该县“阳光车改”的相关规定:节假日和非正常上班时间,公务用车一律封存。(《网易新闻》)

公车私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公车私用也是导致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种做法不仅诱导了不良的价值取向,更造成了对公共资源巨大的浪费,极大的损害了干部形象,降低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因此,各地针对公车私用现象的改革方式层出不穷。

说到公务用车,我们不能否定每个单位配车供公务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如果取消公务用车很可能会降低政府办事效率,影响事情解决时效,显然得不偿失。而针对公务用车的舆论已成一边倒的情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公务用车,不一味的禁制公务用车,而是从公车管理上着手,改形式重方法,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提高公车的利用率,争取做到既控制成本又不影响工作。

面对公务用车改革,各地都做出了积极响应。其方法在经济上有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对公务交通实施补贴,划分车贴标准,设立专项经费;在制度上做出了节假日封存,用车须填派车单等明确规定;在公开透明上做到了对公车贴标签,进行“技术监控”,24小时接受举报等。可以说公车改革的方法更“阳光”更完善,并且不仅仅是下发在纸上,更多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宜章县副县长参加会议坐摩托不在节假日使用公车的行为就是对公车改革最好的响应。虽然坐摩托车的安全系数等问题有待商讨,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它看做是对公车改革的大胆体验。

笔者认为,公车改革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的尝试才能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