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400字(3篇)

2014-04-30 | 日记本:《续写》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400字(篇1)

传说,古时候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叫做张三。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转念一想,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箱子和银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他越想越不放心,他感到屋子里简直找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经过焦思苦虑,张三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妙的办法。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醒目大字,然后将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他以为这样才算安全,于是放心地去睡大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这王二也是个自作聪明的笨蛋。他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埋在那个地方V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大字。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件事情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这句成语常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400字(篇2)

话说张三第二天早上起床,到屋后去看看他的宝贝银子,啊!银子不见了!!再看看纸条,才恍然大悟。

张三气愤地坐在自家的木桌上冥思苦想,他看了看木桌,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条妙计。

过了几天,张三写了一封信给王二,大意是:“明天准备请王二去喝酒”。王二接到这封信后,纳闷极了,不会是张三发现我偷了他的银子吧!不管了,我先去探探虚实去再说!

第二天,他们到了酒馆,喝了一会儿小酒,张三突然压低声音对王二说:“我告诉你一个秘

密!你可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哦!”王二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点了点头。张三又压低声音说:“我

费了好大的劲儿,积攒了五百两银子,前几天我把其中的三百两给埋了,明天我准备把剩下的两百

两也一起埋了。”王二一听,见钱眼开,眼前一亮,暗中决定:“我一定要得到这些剩下的银

子!”想到这儿,他的嘴边露出了一丝奸笑,但也没忘记一件事:“还得把那偷来的三百两银子重新埋在张三的屋后。

当天晚上,当王二拿着三百两银子来到张三的屋后时,却发现张三的木桌放在那,上面居然

用水写着“我是皇帝”四个字!”王二的眼睛顿时瞪得好大好大,这张三胆子也太大了,竟敢称自

己为皇帝!于是他匆匆忙忙埋了一下银子就抬着木桌去报官了,到了县衙,桌子上的水早就蒸发

了,而官大爷正想休息呢,看见王二抬着一张木桌进来,生气地说:“你想干什么?”,王二看了

看木桌发现那四个字没了,证据没了,这下王二傻了眼,只好颤抖地说:“这张桌子很好!您要不

买?”官大爷怒气冲天地说:“谁要你的桌子,扰乱公堂,来人把他投入大牢!”

王二被关入大牢,而这时张三早就把银子取走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400字(篇3)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李四了。

李四,一个家财万贯,游手好闲的人。是这几家中最富的一个。其父亲做生意赚下金山,留给他巨额遗产。

这时,王大人发话了:“你们分别说说昨天夜里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赵六连忙走前一步,一脸无辜地说:“昨天我整夜都在码头上,没回家。我的老板可以作证。”

陆七指着身后的小孙子,说:“昨天我带他到他姑姑那里去了,一回来就睡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点儿也不知道。”然后转过脸问小孩:“是不是啊,小乖乖?”

小孩躲在奶奶身后发抖,用奶奶的衣服捂着脸,不敢露出脸来。

王大人继续发话:“张三,你为什么不怀疑李四呢?”

“因为在我被偷的那个地方写了一张条子‘对门李四不曾偷’。条子上写得清清楚楚了,他既然没有偷,我为什么怀疑他呢?”

王五大人脸上浮过一丝微笑,这笑是一般人无法察觉出来的。

“对啊,对啊!”李四抢过话头,“昨天凌晨的时候 ,我看见一棵树下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没有银子,我为什么要偷啊?再说我家不缺钱,也用不着偷啊!”

王五大人脸上又浮过一丝微笑,这笑是一般人无法察觉出来的。

“来人啊,把李四抓起来!到他家里去搜!”王大人一声令下,几个衙役便把李四绑起来,跑到李四家去搜了去了。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