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学之旅12
文学为缘的第一次爱情
一九九0年四月,于占起和段翔鸿共同创作了散文《青青草》,在《承德市报》发表。全文如下---
我常常凝视,凝视那随风起伏的草,从幼苗时的嫩青,到深沉时的墨绿。
嫩绿的小草,给我的是童年的欢欣。记忆中,故乡的风,总是那样和煦;故乡的路,总是那样曲曲弯弯;故乡的万物,总是那样蓬蓬勃勃、拔节向上生长。
然而,青青草给我的不只是甜蜜的遐想,也有痛苦和彷徨。
人类不会忘记,“史无前例”的年代,历史就此拐了个弯,一些年轻的生命,象暴发户般、挥霍着手中大把大把的青春,面不改色,而那像青草一样,装点着祖国大地的科学家、教育家、技术工作者,却遭受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折磨---家庭不幸,离群索居,漂泊他乡......
青青草啊!你历经刀砍、铲锄、火烧,被摧残,被蹂躏,被践踏殆尽。人们在迷芒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划上了问号。
是的!那一阵阵袭过青草的狂风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从父辈那里,我找到了“岁月”、“沧桑”究竟意味着什么?
父辈常用流血的心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思一丝一粟来之不易,不要总抱怨世事艰难,记起我们那阵子......
我们用感激的心记下了那些话。父辈艰难的磨砺,给我们铺上一层走向成熟的阶梯。当希望之灯突然在眼前熄灭、生命之舟猛然地撞在现实之礁时,我们不会怪主神宙斯的不公平,如果我们积极地倾注了生命的全部热情,幸福的大厦必将在我们手中崛起。
朋友!你目光投去的远方还是一片荒凉地吗?那就把两眼幽积太久的雨水痛痛快快地落下吧,那会有碧绿碧绿的歌唱起。
我们的年代,需要大批敢于披荆斩棘、破旧立新之士;茫茫荒漠戈壁,需要不择地势、抗风欺雪的青青草。
青青草啊!这就是你闪光无悔的青春,这里用生命镌刻的历史丰碑。
告诉这块有神灵的土地吧!饱经风霜的你更具深沉的美德,更懂得报答养育你的大地。只要有属于你的春风,属于你的泥土,属于你的露珠,就会以绿茸茸的光带装点大地;就会以一袭温暖,献给人间。
原野上,一片芳草萋萋,那充满生机、勃勃向上的不就叫做“生命”吗!
于占起和段翔鸿是在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承钢启明星文学社组织的文学青年游避暑山庄活动中相识的。
段翔鸿是承德地区广播电视局职工,小于占起两岁,苗条秀美,爱好文学,写的一手好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女。之后,于占起和段翔鸿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并建立了恋爱关系。一九八九年夏季,俩人订婚,不久,领取了结婚证书。由于计划等到所在单位分配给住房后再举办婚礼仪式,俩人一直分居。不料,后来,俩人因为一件生活琐事发生误会,互不谅解,意气之下,俩人于一九九0年十一月解除了婚姻关系。后来,段翔鸿做为内地援藏干部到西藏阿里地区工作,援藏工作结束后回到承德,后调入《河北日报》社工作。
再次宣传报道承钢合理化建议活动
一九九0年,承钢广泛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一千九百二十九名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两千五百二十六条,经技术部门审议、测定,采纳六百六十三条,已经实施四百六十八条,创经济效益一千三百四十六点三万元。
承钢的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开展起来的。职工们以雷锋为榜样,发挥主人翁作用,开展了“当主人,作贡献,一条建议一片心”等多种形式的竟赛活动。职工们从点滴入手,各司其职,积极进行小改小革,争为承钢建设做贡献,涌现出小改小革能手五百多名。
一九九0年五月,于占起采写了消息《承钢小改小革能手多》,在《河北日报》发表,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获承德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
再次婉拒调动升职
一九九0年夏季的一天,下午,临近下班,于占起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自我介绍说叫田建斌,在《河北经济报》社工作,现在在承德市,说有事和于占起商谈。
于占起马上过去和田建斌见面。
田建斌说,《河北经济报》社要在承德市设立记者站,受《河北经济报》社委派,特来承德市物色驻承德市记者站站长人选,承德市委宣传部推荐了于占起,已对于占起进行了考察。
于占起听后,感谢上级组织对自己的垂青厚爱,婉言谢绝了这次调动、升职机会。
新闻业务培训班上学跳交谊舞
一九九0年七月,河北省冶金记者协会在承钢大庙铁矿举办第一期新闻业务培训班,来自河北省冶金系统的一百五十多名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爱好者参加了学习。于占起做为新闻业务培训班保障工作人员全程参加。
白天,新闻业务培训班的学员们,听《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授课;晚上,无课程,有几个学员便找到于占起提建议举办舞会。
于占起找来音响设备,每天晚饭后,在矿招待所内的小操场上,播放舞曲。学员们纷纷来到操场,搭伴起舞。
于占起不会跳舞,有几个女学员便主动教授于占起。于占起初步学会了交谊舞慢三、快三、北京平四,从此开始喜欢上跳交谊舞。
新闻业务培训班结束后,工作之余,于占起时常跳交谊舞。渐渐地把跳交谊舞做为体育锻练坚持下来。交谊舞高雅健身,陶冶性情,于占起从中受益非浅。
再获承德市委市政府新闻奖
一九九0年,于占起获承德市委、市政府新闻奖,另外还有三篇作品同时获承德市委、市政府好新闻奖。
宣传报道基层单位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冶金工业部承德炼钢试验厂是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和承钢联合兴建的,一期工程于一九九0年竣工。职工们大力采用新技术、试验开发出八个新产品,其中20号管坯钢和45号钢分别被评为省、厂优质产品。一九九一年伊始,又开发出钢丝组钢、抽油杆钢、高压钢炉管钢、焊条钢、08锰二硅钢等新产品,均为适销对路、竟争能力强的热门货。
承德炼钢试验厂把电炉生产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实行按产量、质量、安全、消耗各项主要指标进行考核,严明奖惩,有效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班班创高产,电炉钢消灭了跑钢、混号、漏包等事故,各种能耗显著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一九九一年二月,于占起和周舟、王志强到承德炼钢试验厂共同采写了消息《承德炼钢试验厂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河北日报》发表。
宣传报道工人技术状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九九一年二月的一天,于占起到承钢烧结厂采访“看火工状元”郭金锥时,人们讲述了一个郭金锥和金锥钢钎的故事---
承钢技术比赛结束后,郭金锥,这个摘取“看火工状元”桂冠的小伙子,来到烧结机前,拿起心爱的钢钎,深情地抚摸着。这根钢钎是他刚当看火工时发的,说来也巧,他的名字叫金锥,这根钢钎的牌子也是金锥。看火工,干了十年,这根钢钎也伴随他十年。
这根钢钎给他带来过烦恼和痛苦。刚干看火工那阵子,朋友、同学数落他:“整天和钢钎打交道,有啥出息?”他几天睡不好觉。段长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金锥呀,是真金放到哪都会放光的......”段长的话引起了他的沉思:是啊,看火工也是工作,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从此,他和这根钢钎工作中相伴,在高温烈火中一起淬炼。每当烧结机七棍堵料,他就用这根钢钎去捅。看到生产出一批批成品矿时,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根钢钎给了他无穷的欢乐。
十年来,和他一起入厂的看火工大多数调走了,领导也曾考虑过为他调个比较好的工种,但是都被他谢绝了。一种无形的感情纽带,把他和钢钎紧紧地连在一起、牢牢地锥在看火工岗位上。这根钢钎越磨越光,郭金锥也放出了光。
当“承钢十佳青年”、“看火工状元”等一个个荣誉获得后,郭金锥总是习惯地、深情地抚摸着钢钎。
郭金锥和金锥钢钎,情深意厚。
于占起被郭金锥的爱岗敬业精神所感动,采写了人物新闻《“金锥”钢钎》,在《河北冶金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