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学之旅11

2014-03-31 | 日记本:《个人日记》

走访追忆采写蒋方宇在承德

一九九0年三月,《河北日报》驻承德记者站站长王志强委托于占起搜集、采写曾在承德工作过但早已去世的蒋方宇在承德时的事迹。蒋方宇是承德有色金属工业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于占起跑遍了当年蒋方宇在承德时工作过的地方,走访当年同蒋方宇一起工作过的王绍弼、韩祥、陈玉山、周惠民等一些健在的老人,通过这些老人的回忆,蒋方宇当年在承德的事迹清晰地浮现出来---

一九五四年五月,蒋方宇离开济南,来到地处塞外承德的寿王坟铜矿任党委书记。

寿王坟铜矿是中国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周恩来总理在《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报告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加紧对寿王坟铜矿的建设。”

但是,刚刚开始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缺乏经验,缺乏技术,寿王坟铜矿建设进展缓慢,很多干部、工人对寿王坟铜矿按期建成投产缺少信心。

展现在蒋方宇面前的寿王坟铜矿,是一幅多么荒凉的景象啊!四周是重峦叠嶂的燕山,中央是方圆几里的小盆地,一条土路贯穿东西。

困难,压在蒋方宇肩上。但是,蒋方宇是带着党的重托来的,是怀着加快寿王坟铜矿建设的决心来的,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

蒋方宇想:“现在,全矿的人都在看着矿党委领导班子,要想加快寿王坟铜矿的建设步伐,必须首先改变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

第二天,蒋方宇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开会,沉重地说:“同志们,党把寿王坟铜矿交给我们,搞不好,我们有责任啊!我们不能身在寿王坟当寿王,我们应该当闯王!”他的话震动着大家的心。

会后,蒋方宇挨个找党委委员谈心,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并组织大家学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等毛择东的有关著作,明确了党委集体领导,坚定了领导班子的决心。

当时,寿王坟铜矿有职工四千多名,大部分来自东北,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漏网的伪警、土匪混进工人队伍中。这些人煽动闹事,冲进矿长办公室,扰乱办公,打骂干部,侮辱妇女,闹得全矿混乱不安。

蒋方宇在征得矿领导班子的同意后,对全矿干部和工人队伍进行整顿。他召开全矿干部工人大会,进行政治教育,然后在干部队伍中开展整风云动,整顿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工人队伍中搞内部调查,把伪警、土匪清出,纯洁了工人队伍。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在全矿所有工区都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了专职书记,坚持经常性的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

蒋方宇时刻不忘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他从马、列、毛著作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外出开会,他总要带上几本坚持学习。他不但自己学习,还要求干部学习。干部遇到什么难题,一时解决不了,常常互相提醒去找蒋书记,很多干部都说在蒋书记身边工作提高快。他光藏书就有一米见方两大木箱子,家搬到哪,就带到哪。

多年的工作,蒋方宇养成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作风。

他发动矿领导班子深入到坑口,跟工人们一起打眼、放炮,倾听工人的意见、呼声。工人们反映有个干部打骂工人,他找来那个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工人们反映矿劳资科长私自卡住国家给职工的调资指标,他经过调查,撤销了劳资科长的职务,同时决定把自己的调资指标让给工人。三工区的群众运动搞的好,他下去蹲点写成经验材料在全矿推广;四工区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他亲自写成典型材料下发,号召全矿学习。

一九五六年冬季的一天,大风雪刮了一夜,蒋方宇办公室的灯光也亮了一夜。打他调到寿王坟铜矿,一家四口人一直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前年,矿里给援建的苏联专家盖高级客房,身为国家九级干部的蒋方宇也在分房之列,可他说啥不要,还教育爱人和孩子也不要特殊照顾,要和职工、群众一样艰苦奋斗。这夜,蒋方宇怎么也睡不着觉,他的心早已飞到冰天雪地的简易房中。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迎着北风,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走进工人住的简易房中问寒问暖。工人们望着满身雪花的书记,心里热乎乎的。

蒋方宇和全矿职工同甘共苦,大家一个心眼,争取寿王坟铜矿早日建成投产,给国家做贡献。

一九五七年四月一日,这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寿王坟铜矿终于建成正式投产了。一九五八年突破设计能力,生产铜精粉八千吨,占全国铜产量的八分之一,有力地支援了我国最大的沈阳冶炼厂。

一九五九年一月,蒋方宇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调任中共承德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承德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承钢,座落于承德市西郊的燕山脚下、滦河岸畔。二百多年前,清王朝康熙皇帝建立的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就在这里。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辉煌的喀喇河屯行宫早已成为一片残破不全的旧址。一九二九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发现大庙铁矿矿藏,到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者进行掠夺开采,又经一九四五年第一次解放,一九四六年的国民党统治,直到一九四八年第二次解放,这里经历了“二十年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九五四年,成立了热河铁矿厂,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群众运动开始,又建立了承德市钢铁厂。一九五九年一月,两厂合并,成立承德钢铁公司,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蒋方宇顾不得休息,奔波了两个多月,跑遍了百里范围公司内的所有单位。他从承钢职工的实干精神,已经预见到新承钢的美好未来,便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个新的单位。

蒋方宇根据承钢有丰富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实际,拟定了承钢“以钒为纲,以钢为钢”的生产经营方针,借以促进钢铁生产,为国家钢铁生产总数上升添上一、二。

当时,中国上下都在高喊“以阶级斗争为纲”,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风涌欲来,人们都暗暗为他担心。

不少人劝他:“你提的‘以钒为纲,以钢为纲’和上面的调子不符,难道就不怕挨整?”

蒋方宇听了,曾产生了懦弱心理。是啊,跟着上面的调子走,不求无功,只求无过,这顶乌纱帽还不照样戴。如果按照自己的意志硬干,那后果......

但是,他深深知道,钒和钛稀有,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上天入地的尖端科学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它,可目前中国的钒还在依靠进口呀,中国的钢还产不应求呀,中国的经济发展急需钒钛和钢呀!

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使蒋方宇的心里一阵难过。“党性”、“责任”坚定了他的信心,焕发了这位在鲁中、鲁东抗日烽火中锻炼出来的老共产党员、老游击队员的火样青春,认准了的就坚定地干下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反“右”斗争开始了,蒋方宇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下放到距离承德市一百多里远的煤都---鹰手营子兴隆矿务局“劳动改造”去了。

在“劳动改造”的日子里,蒋方宇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提的“以钒为纲,以钢为纲”真的错了?

就在他这样思考的时候,兴隆矿务局的领导来看望他,要他负责局属机修厂的生活福利工作。

开始,蒋方宇没有接受,因为他还是一个“劳动改造”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呀。

兴隆矿务局的领导是了解他的,说:“老蒋,你为承德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大家心里有数。”

短短的几句话,打消了蒋方宇心中的顾虑,他的心里一热,眼中盈满了泪水。还有什么比这同志间的信任更珍贵的呢!矿务局给他的局级住房被他拒绝了,给他的局级待遇的工资被他拒绝了,他心里想的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为党工作。

当时正值天灾人祸俱下、内外交困之际,抓好群众生活成了各级领导的头等大事。蒋方宇就又挑起了这个重担。人们靠供应的粮食吃不饱肚子,他组织去搞瓜菜代;职工家的煤没有了,他负责去买;职工家的房子漏了,他找人去修......每每为职工们解决了一件件后顾之忧,他的心里就多了一份份欣慰。

机修厂的职工都很感激他、尊重他,从来没有将他“另眼看待”,大家都乐意和他亲近,每逢年节,都要把他请到家里。

一九六二年四月,党给予蒋方宇公正评价,摘掉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重新复职回到承钢工作。一年后,他带着党的信任,调往山西中条山矿开始了新的征程。

于占起走访、搜集蒋方宇事迹回来后,和王志强合作写了《蒋方宇在承德》一文,在《承德市党史资料通讯》发表。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