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罪恶感
一种罪恶感
——雪之幻灵
一个人的魅力能够影响他人,尤其是当一个人历经生活风雨的锤击铸造,尘世风云的检验考证,思想精神的磨炼超脱而所炼具的魅力更易影响到他人。这种魅力对他人的影响不同于一个人的外表所具有的魅力只能够使人产生些许较为狂热的欲动,其对他人的影响就像是魅力从人的本身由内而外产生一种使人的思绪与情感极易共鸣,让人随之因其而多想、而多思的无形力场将他人所笼罩。
//
当然我在此想要说的罪恶感并不是说因为一个人具有这样的魅力而影响到他人就应感到有种罪恶感。况且这种魅力也不是人人具有,哪个人想有就能够具有的。要想拥有这种魅力,就要基本如前面所说需有够格的历程体验来做基础,够资本的深度感悟来做支撑,够实力的内纳超脱来体现其。只有达到超脱于我们人生的风雨困境,并能够将世间的风云幻迁平淡视之时,或许我们才会具有这种魅力。这种魅力该是人人一生所追求的,也应该在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磨炼后所要具有的。若一个人一生不能够达到,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个人的一生要么平凡,要么就是个失败的人生。
//
同样对于这种魅力的追求与是否具有也不会让人感觉到罪恶感。今天我想要说的,也是通过对自我的省察而切身感触到的一种心理感觉。这一感觉就是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和生活的旅途中难免会使我们陷入某些困境,且可能长时间难以自醒、自悟、自拔时,我们往往因沉浸于其太久难免被一些负面因子所浸蚀而产生的。这种情况也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无形的力场,且由于我们还不能够超脱于困境而难以将其控制以使其不会散发出来。正因此,这种力场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对一些人们造成影响,并且是负面的影响。当我们静思时,因为人的最初性、最本情,就自然而然感觉到一种罪恶感已在我们的内心蔓延滋长。
//
比如说,当我们在悲伤的环境里沉寂太久,或将自己的灵魂在悲惨的世界中太长时间的浸淫,就会被哀伤的力场所浸透。像这样,如果我们不能够看得透,超脱于这一力场,即我们不能够控制其对于我们自身的影响,也不能够将它们对我们自身的磨炼很好地融入自身以使发展和全面自我,那么在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将哀伤与愁苦传递给他人。这就是我们犯罪的缘由和经过。
//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最易被传递,最易受影响到的是那些比较多愁善感的人。她们敏锐的感知力是极易被我们所散发的力场所惊扰的;同时常伴随着的就是力与力作用下的偏移。其往往会使她们对生活情感有所质疑、自我情感有所遮阴、精神情感有所冲击;最根本与具体的表现就是她们会对生活中有些还未来临的风雨有所畏惧,或会对以前生活中本已看到、感到、经历过的事情重新产生阴影,并会为此重新进行自认为有必要地遮掩。
//
这就有问题了,虽然产生这种问题的本质原因可能归结不到我们的身上,但我们不能够否认掉,我们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那么我们就该有所忏悔,忏悔因为我们使得他人痛苦哀伤,忏悔因为我们使得他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打破并不得不随之改变。这种罪恶感源于我们的最本性,源于我们最易感发的最本情。
//
每个人生来就开始着对美好的追求,不管是美好的物,还是美好的心灵享受。虽然这个世界里有着不可否定和不可排除的丑恶与缺憾,并在每个人追求美好的路途中难以避开不遇,但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即使我们可以帮他避开),总是需要通过他自己进行选择,做出决定,并走过(这是我们无可替代的)。可如果是因为我们不能够摆脱或超脱一些个人的负面事物而影响到他人,使他人在其人生路上产生某些的改变,这是一种罪恶。或许每个人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本该需要、本该具有些坎坎坷坷或磕磕绊绊,以使所追求的美好充分体现其价值,其珍贵,其意义之重大。但当我们一旦影响但他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时,就会有种难安,或者就该有难安的心灵煎熬以赎回自己犯得罪过。
//
有罪恶感,就该有忏悔。自私点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想办法免受这种心灵的煎熬;博爱点来说,为了避免影响到他人,我们也应该想法子使自己不要犯下这一罪恶。那么,我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够学会感受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感受使我们能够达到享受生活;希望我们所有人在生活的磨炼中能够坚持与坚强,通过所经受的磨炼来发展自我、全面自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在生活的困境中能够完成自我超脱,让自己可以感受到来精神与心灵上的洗涤与搓揉。通过让我们更好的把握自我,使我们在追求美好的路途中能够更踏实地前进。
//
同时,我更希望那些比较善感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世间的众多美好而得以享受幸福;且凡事两面,大多时别人是不会有意的要影响你,使你陷入感伤的,所以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善意和关怀让自己好好地生活,更好的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