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同学,一个充满温馨记忆的称谓,一册写满青春字符的人生课本,尘封在久远的时光中,打开她,就象打开了心底里柔软的回忆。多少年过去了,人生的轨迹以恬淡的笔墨悄然书写着岁月,无论是浪漫或是平淡,无论是曲折还是顺利,无论是事业有成抑或碌碌一生,那用心迹绢织成的纸页总会令人唏嘘叹慰。人生的章节中会有青葱倒影,旭日初升;会有落日黄昏,老态龙钟。每个人走过的印迹就象一幅生命之旅的山水写意,那漫漫40年的浓墨重彩,涂满岁月的沧桑。得意马蹄,拂晓春风,坎坷荆棘,风霜饱经,在人生之书的锦帛之上,谁都会成为挥墨大家,一介书生。
弹指之间,同学40年,同窗相聚不相识,童颜已老鬓染霜。
此时,让思绪穿越在远逝的时光里,轻轻地将镌刻在心底的往事翻阅。
40年前,走出中学的校门似在昨日,一群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在黎明时青春勃发走向世界,上山下乡、参军务工、上大学、做学问、走仕途、奔远洋......转瞬间,如梦幻,又在这人近黄昏时相聚一堂。
岁月成就了人生,社会造就了英才。当年的同学,许多成了省市级领导、博导教授、行业精英、老总老板.....天南海北皆有校友,各行各业遍布同窗。变化的是人生的轨迹,不变的是心底的记忆。
今天当我们已迈入含饴弄孙之列时,唏嘘感叹青春的短暂、岁月的无情。
在三中的日子也就短短的两年,我们这一届里好多也是西工二小和二小附中时的同学,算起来就50年了呵。往昔不堪回首,启蒙之初就遭遇到疯狂的年代,停课闹革命,学工学农、斗私批修,学业几近荒废。幸在小学和中学时,我们遇到了好学校,遇上了一批热心教育的好老师。在那视知识如粪土的年代,他们赤心未泯,孜孜不倦地为我们传授知识。从小学到中学,在那动乱的年代我们却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进入高中时正值文革后期,但三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使我们受益匪浅。记得语文老师魏学良(高一时我们八班的班主任)那浓浓的地方口音,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诵读得抑扬顿挫,至今还能使我们朗朗上口,记忆犹新。教数学的廖老师,更把浓重的南方口音融入代数的趣味之中。初登讲台靓丽的念老师,让许多男同学对物理学习多了一分勤奋。严格又博学的林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纯正的英语。治学严谨的郭一介老师、把枯燥的化学课讲得生动有趣的苗老师......
教学楼、大礼堂、砖瓦窑、运动场、菜园子、小平房......
昔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像风一样在脑海里浮现,又像雾一样在思绪中渐渐淡去。怀旧是人之长情,而老之将至的我们,会越发地把流连的目光投向生活路程所经历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似乎要用欢快的回忆来抚慰疲惫的心灵,更想让思绪执拗地穿过现实的屏障回到梦绕魂牵的青春年华时的校园生活。当然,这种回忆也是发自内心深处对往昔真挚生活的留恋。逝去的年华虽不曾有惊涛骇浪,大起大落,但也充满着希冀、欢愉和浪漫。
有一天我们都会这样
让回忆慢慢湿了眼眶
带着莫名的怀念感伤
与曾经的自己遥遥相望......
曾经美好的时光
曾经放飞的梦想
已经悄然远去、远去......
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