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自己相处

2013-11-03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即在奋斗中学习,在学习中奋斗。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进而学习与他人相处,与周围的事物相处。一切的意义是为了让自己能活得自由自在。自由的定义:身与心的自由,前提条件是要先学会独立,从物质到精神,两者得结合才能办到。做到了独立,身与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然后以自由之躯与周围的事物相共处,以得大自在。其中,如何与自己好好地相处最难办到。若是容不下自己的缺点,就不可能做到宽恕他人的过错,身边的人际关系将会错乱,生活也就一团糟。

想与自己好好地相处,必须得从心底处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了解自己后还得能容纳自己的缺陷,因为人无完人。所谓的“圣人”也是有缺点的,之所以能被世人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们能认清自己的本质,能扬长避短。结果,“圣人”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往往是近乎完美的一面。“圣人”们对于自身的缺点也只能做到改善或接近完善,但绝不是真的做到完美。

这世间没有完美的人。就好像你不可能讨好全世界的人一样,不是你做得不够好,也不是他人对你充满敌意而故意为难你。要知道,人吃五谷杂粮长大,每一个人生来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程度都不相同。这世上从来不缺乏思想偏激甚至极端的人。

很多事情不是光看得多,听得多就能明白,就如同我们常常听到鸟叫声,偿若没去深入地研究,即使听一辈子也不可能明白它俱体叫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世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学好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一些生活中必须得懂的事就够了。因为喜欢,往往能做到以勤补拙,对于喜欢的东西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并模仿,自然也学得比较快,人也能从中感到快乐。至于“苦与乐”,它们的区别在于你是否 是出于本心自愿地去做,若心中喜欢,即使身体再累,心中也是快活的,就这够了。

可,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愿。许多不喜欢的事物,有时出于环境,有时出于别的需要,我们只能直身面对,躲是躲不了一世的。办法是分先后缓急,急的事速办,能缓的则先缓缓,这不是偷懒的借口,这叫劳逸结合。因为人这一辈子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空闲,长大后你就会发现,永远都有着一大摊的事情在等着你去处理,若不是忙里偷闲地休息,即使有十辈子的时间,你也不可能有忙完到没事做的一天。而糟糕的事做久了,人会有心理崩溃的感觉。有时候还得依据自身情况来,应该调整身心时就得缓口气先,即使天马上要塌下来也得先放下,否则会精神崩溃,那就得不偿失了。

人的需求往往不同。心静时要常常问问自己,到底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或者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看能否完成。其实能否完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想的过程中,能使自己更加地了解自己的需要,然后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因为人心会时常地变动,只是成年后变动的幅度没那么大而已。

面对生活,有人想要的只是结果;而有的人是把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但却没有人想要找不自在,因此想要好好地生活,从了解自己开始,想要了解就得学习。

知易行难,这道理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 区别在于做与不做,努力了发现没能达到,会心安,然后能宽恕自己。

生活很简单又很复杂。简单的是,道理容易懂;复杂的是,做起来难,所以得“活到老,学到老”。

PS: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学好了,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学习是发现自己才能的唯一机会。即使天赋再好也只有在学习后才会去重视,然后得到巩固和发展,因为人性中潜意识里都有着深深的惰性。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