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之絮语
2013-05-20 | 日记本:《个人日记》
每次轮到我照顾儿子的时候,他总会在半夜醒来,我将他再次哄睡后就会沉浸在深深的夜里,独享这份难得的宁静。夜静得几近虚无,如同一面穿过岁月的镜子,前面是沧桑的自己,背后就是一如既往的你,一晃一晃地,便是前世今生。
窗外,雨还在轻轻地下,滴嗒滴嗒是我真实的心跳,更是岁月的声响。三十年的人生就像一个雨滴,生命的坚硬与柔软、欢喜与忧愁、幸福与悲伤,总是那么透彻淋漓。
看着床对面洁白的墙壁发呆,思绪在敦实的固体阻挡下艰难行走,坚定的脚步踩踏着青春、往事、生活、情感,趟过稚嫩、成熟、迷惘、坚毅,才明白横亘在眼前的壁垒和充满内心的凝重。
书架上摆放着去年从玉龙雪山脚底捡起的熔岩石,记得当地人说它装着五百万年的岁月和历史。于是,我想起那天下午独自离队冒险去捡它是多么值得,即便差点跌落深涧。五百万年远得我不敢想像,却近得没有距离,直达心底——这块石头固定了我无处安放的灵魂。
越是故意安抚悸动的心,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情景、场面、他人、自己,突然在一瞬间汇聚成语言难以企及的浮躁,以至于我总是羞愧于面对一旁熟睡的儿子。静坐好久,窗外的雨声才唤回真实的自我,眼泪和雨滴一齐落下。尽管我们都知道眼泪与年龄并无必然关联,只因一切源于潜隐心扉的真实情感。
夜还在继续,如同一直向前的时光。
关于黑夜,博尔赫斯写道:
那是个幻想
人类对黑暗的共同恐惧
把它强加在空间上
它突然停止
当我们觉察到它的虚假
就像一个梦的破灭
破灭在梦者明白自己在做梦的时刻
博尔赫斯的话,一下子道破了人们真正面对黑夜时的恐惧、幻想、空虚、尴尬。此时的我,又何尝不是呢?好在走过长长的一段路途之后,勇气和自信还依然在胸,首先,我每天都是用心生活的,没有半点虚假和做作;再者,毕竟黑夜的背后就是黎明,这是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