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文武犯忌
自古就有侠的传说,但无论是文侠还是武侠,都不可能真正地在青史上留下什么痕迹的,因为这在当时的朝廷是不许的,在民间或许偶有传言,但更多的是限于口头相传,明文上是不可能出现什么真实的故事的,这是一个禁忌,一个不容于朝廷的禁忌。
武侠,大家都是熟悉的,尤其是七零后们和八零后们,都是在武侠的世界中成长的,因为当时的娱乐真的太少了,小的时候要么在田里打滚,要么说着从大人口中得知的武侠故事,更将自己融入其中,慢慢完善自己的武侠梦,谁知那时的纯真竟然能在多年后仍然被我们完好的保持着,尤其是在重温那些老版的电视剧时,似乎过去的那种激情,又回到了身边,以至于我们在正值青年的时候,学会了怀念!别人一提到武侠,大都会想到金庸、古龙、黄易等多位武侠界泰斗,因为正是他们的笔,给了我们童年不一样的激情,在这么多年后,你我都不曾忘却那时的快乐!
武侠的世界,你我真的很向往,可是那毕竟太过辽远,更多的是不现实,故事终究只是故事,哪怕再好、再美?只可惜很多人还是看不透,纷纷在虚幻中做了披着外衣的侠客,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手,自己的笔在纸上来来回回,写下了诸多为人拍手称快的好文章。之后便自诩为侠客,以笔当剑,在文学的世界用自己的血为墨,一个人硬生生染出一小片净土,供一些疲倦的读者歇息,而自己只能咬着牙,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在未知的道路上前进,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前进,那么就只能自毁,毁在享受别人的安慰和赞美中!
文侠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纵观历史,虽然在史册上没有明文记载,但不难在野史和口头相传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很多隐士不曾在历史上出现,即使偶尔留有一些文墨字宝,怕也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湮灭了,甚至他们是否真实存在,都已不可考究了,不过我是相信他们存在的,因为中国的隐士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无论是最后出山的诸葛亮还是企图寻找桃花源的陶渊明,他们只是不幸出世了,而那些真正的能人异士,迫于生活,不容于当时的朝廷,或被迫,或愤然,或不屑,之后选择了远离人群,来到了山林,当起了被无数人羡慕的隐士,可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又有谁能体会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起来蛮简单的,可是要知道,那些隐士前身大都是些文人,或许不怕吃苦,不怕累,但这不是问题所在,而是现实,总是比想象的现实更加现实。他们之所以不容于当时的朝廷,除了那些死忠前朝的文人,就是那些思想太过超前的墨客,在落后的时代,带着自己的落寞,离开了俗世,去了世外,也只能去世外,因为保守的朝廷是不可能接受先进的思想的,至于其中的故事,变法中死去的文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侠者,以仁育德,以德育人,只知道用行动教化世人,也只能用行动教化。虽然他们也是有朋友的,但是作为一个大侠,只能是无名的,所有,是不会让身边的人过多的知道些什么的,那些朋友也只当他们是一个文人和一个可以聊得来的朋友,当然一些人如果喜欢炫耀自己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文侠,注定是孤独的,世上有太多的不平和不公,没人说,没人管,于是,一群无名的侠客出现了,他们只能是无名的,因为打击报复的黑暗比想象中的还要黑暗。
一些侠客,以心换心,只为能让世人感觉到温暖;一些侠客,辛辣醒世,只为骂醒自己,骂醒麻木现实的人们;一些侠客,呕心沥血,只为剖开自己,剖开现实的真相;一些侠客,顶风作案,只为让不明真相的人在被和谐前知道现实的黑幕;一些侠客,大愚若智,明着说自己怎么样怎么样不好,实际上在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一个现实版寓言······
说实话,这个世界的侠客是越来越多了,只要有点想法,那就会挺而冒险,过把侠客瘾,哪会去管事实的真相究竟是如何的,凑热闹的人,不都是只要当下观众就好了嘛?如果以鲁迅先生为一个侠客的代表,那么我们就只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遵守着某种规则,不敢太过放肆;如果以章太炎先生为一个侠客的代表,那么我们就只能“之乎者也”,在正统的文学中,继续行侠;如果以陶渊明为侠客的代表,那么我们就只能在寻找桃花源中,慢慢地销声匿迹,或许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如果不能成为大文豪,那么自己的那些所谓影响力在现实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不知是什么精神让那么多的人坚持行侠到现在?是为了圆小说后的武侠梦,还是真心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行那注定没有尽头的侠,当一个默默无闻,生机无限的侠客,为自己,为别人,扫出一处小小的栖身之所!
笔断了可以重买,人累了可以休息,心一旦迷失了,就真的很难回来了!莫真以为自己成为了侠客,为侠者,首要冷静,不能偏激和激进,当一个愤青没错,错就错在盲目,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前,不要妄作评论;次要明心,先要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然后再看看别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最后闭上嘴,安静地看着,很多时候,说得再多不仅没有,而且还会招人厌恶;后要以身作则,当一个行者,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一切,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埋怨和牢骚!“说再多,不如做得多。”这句话在现实中很适用的,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