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为什么停产,红旗原因停产

2013-07-23 10:42:33 共有4个回复

从时间上看,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跨度让红旗成为比丰田雷克萨斯更具历史积淀的高档车品牌。不过,与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诞生,仅用不到30年就在全球市场实现年销量40多万辆、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叫板奔驰宝马和奥迪的雷克萨斯而言,红旗可谓命运多舛。

如果没有当年突如其来的“停产风波”,如今的红旗轿车是否会有更好的光景?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国务院发出节电、节油指令”,出现“红旗牌高级小轿车因油耗较高,从今年6月起停止生产”23个字。

时隔30年,外界才发现,红旗轿车下马的真实原因另有隐情。 2013年5月30日,红旗H7鸟巢上市现场,一汽精心地将讲述红旗品牌发展历史这一环节,做成北京卫视《档案》栏目的现场。主持人石凉在讲述到红旗上个世纪80年代为何下马这一章节时,故意“留了一手”—只谈结果却避谈真实原因,让在座的媒体和观众意犹未尽。

从众多渠道信息了解到,红旗当年被迫下马的真实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手工打造的红旗轿车,在使用过程中陆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迫使中央领导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放弃红旗轿车。从根源上看,是因为红旗缺乏核心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规模化量产的生产制造体系。

新华社原国内部编委、知名汽车记者李安定曾在《家庭轿车诱惑中国》中说:“进入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红旗的乘坐者们的眼界宽了,红旗轿车的缺点一一暴露:红旗太重,在国外高速公路上的加速性能太差,眼看后面一辆辆洋车超越而去,驻外大使感到有辱国格;红旗可靠性不大理想,国际交往多了,贵宾送往迎来,外国元首游览八达岭长城,红旗却在山路上刹车失灵;领导人到机场迎接外宾,客人上车走了,主人的红旗却在机场死活发动不起来??” 最新的一种说法来自一汽老厂长、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饶斌之子饶达。

2013年6月7日,饶达在个人博客中首度披露说:“费油和可靠性差仅是(官方勒令红旗下马)借口,几吨重的红旗百公里19升油,与当时进口的豪车比油耗不高。”饶达认为,红旗被下马的真实原因是当时的某些官员希望乘坐更舒适的进口小轿车。 饶达在博客中表示,1958~1984年的26年间,红旗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均在大幅提高。

这期间还准备与福特合作进行换型和大幅度技术升级,但改革初期,国产轿车产量极少,大量进口日本轿车,形成高干坐国产车,中级干部坐进口车的局面,形成了一种不平衡局面,这成为红旗被停产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红旗轿车停产后,中央国家机关、省、市政府部门因用车需要增加了中、高档轿车的进口量。有数据显示,1982年至1986年共进口轿车17.34万辆,是前32年进口的两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进口轿车7.38万辆),其中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

红旗轿车简介

对于五十年代的红色中国,刚刚从苦难和屈辱中抬起头来的中国人,急需要向全世界人民证明自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他们怀着制造原子弹的虔诚和自豪,在饥荒遍野的年代,愣是用锤子敲出一个震惊中外的车坛名作——“红旗”,一个老少皆知的世界经典品牌。

红旗这两个字或许源于当时著名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也有人认为是“乘东风,展红旗”,不论怎么说,1958年的中国一汽,以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根据民族的特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

红旗车标的故事

车标故事

红旗车标包括前车标、后车标和侧车标。前车标是一面红旗,不言而喻,它代表毛泽东思想;后车标是“红旗”两个汉字,是借用的毛泽东为1958年5月创刊的《红旗》杂志的封面题字。最早的CA72在翼子板一侧标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

1966年4月,20辆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国家领导人正式乘用。同年,在彭真同志的建议下把“三面红旗”的侧标改为一面红旗,表明毛泽东思想这一面大旗,后在文革中取消,恢复回三面小红旗。

现在红旗图形商标立在发动机盖的前端;另一商标是在椭圆中有一带羽毛的“1”,表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该商标镶嵌在散热器的正中;文字“红旗”商标则标注在车尾。 红旗新商标以“第一”的“一”字型为依托,将代表全球的椭圆与“1”字型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简洁、流畅、活泼的造型,强调了“第一”的品牌名称及其意义。

红旗停产始末

红旗停产始末 性能不佳产量低是主因

1984年红旗停产始末至今才真相大白,红旗停产不能完全归罪于国内官员想乘进口车,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的红旗轿车可靠性不佳。在前后25年时间里中国共生产了1500辆红旗车,相当于每年只生产60辆,亏损严重。性能不佳产量低才是红旗停产的主因。

其实可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官员喜欢乘车进口车?如果中国自己生产的红旗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汽车的话,中国官员还会羡慕国外的豪华轿车吗?或者如果红旗每年产量高大幅盈利,并能为国家创汇的话,中国官员们会不支持吗?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红旗自身技术的确不够成熟,特别是当全世界都已经采用先进工艺大批量生产汽车时,红旗的生产方式的确有点落伍了。更重要的,当时中国完全没有这样的原创技术基础,一切都是模仿而来。1958年,中国一汽以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根据民族的特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虽然它已经成为一个老少皆知的世界经典品牌。

红旗停产始末:外宾乘坐时曾打不着火刹车失灵。红旗轿车的缺点一一暴露:提速慢,可靠性差。有时候到机场接外宾,上了车却打不着火;甚至发生过罗马尼亚总统游览长城归途,下山刹车失灵的惊险场面。停产红旗,改乘进口车,未经论证,就这么定了。

红旗停产真相

原标题:1984:红旗停产真相

李安定(资深媒体人)

80年代初,我还是新华社一个年轻记者,汽车是我采访分工中最钟情的一个产业。1982年,我报道了体制改革试点—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成立以及其后的运作,也和董事长饶斌、总经理李刚成了忘年交。

饶斌和李刚都是新中国汽车的开创者,经历积淀深厚,视野开阔,曾在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任过一汽厂长。

中汽公司成立后,他们全身心投入治理“散乱差”的中国汽车业,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的局面。

然而,后院起火,一次强力“地震”突然袭来。

当时的一汽领导给中央写信,要求脱离中汽。今天看,这封信反映了国企要求松绑的最初觉醒,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1984年8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听取一汽汇报。把还不知情的饶斌和李刚叫去旁听。

一汽、二汽自立门户,饶斌和李刚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然而,另一个更大的意外,也在那次会议上发生了:生产了25年的红旗轿车被勒令停产。

会上谈到了红旗轿车。这位国务院领导当面对饶斌说,红旗油耗大、速度慢、不可靠,就停了吧。

饶斌当场争辩说,四抬轿和十二抬大轿不一样,四抬轿用人少,十二抬大轿用人多。车子大,自身重,当然耗油就高些,但是和国外同类车比,并不算多。“我接着说,生产十台解放牌的成本才能造一台红旗轿车,红旗轿车送给中南海的领导坐,也是我们的一片爱国心吧。”

“领导说,你别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是他的原话—你给我停产就完了。”

饶斌问,以后这个事怎么办?“他说,以后就进口吧。就这么一个过程,当面给枪毙了。”

关于红旗的结局,一直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我逐字记下当事人的回忆。

今天人们说到第一代“红旗”轿车,往往先说它的造型怎么合乎民族风格,然后就说红旗是用榔头敲打出来的,两句话一褒一贬。和李刚聊天,才知道我错了。

亲身参与红旗轿车发动机开发的李刚说,V8发动机才是第一代红旗的技术亮点,攻关相当艰巨。“那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东风、红旗,还有一个越野车,三个发动机的开发齐头并进。我曾经连续96个小时没有合眼!那时候身体棒呀,根本不在乎。”

V8发动机堪称50年代超一流技术,除了美国顶级豪华轿车采用,苏联也刚刚用在领导人乘坐的海鸥轿车上。德国、日本采用V8发动机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汽车厂从国家只拿到有限的资金,没有后续开发费用。

红旗严格实行自力更生,坚持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国内生产,致使25年后,红旗车的质量、性能和国际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红旗产量很低,前后25年,一共只生产了1500辆,这样的小打小闹,没有不赔钱的,技术升级更新无从谈起。

一汽把生产红旗当作一件光荣的政治任务,从1958年到1984年,一直靠解放卡车养着。

进入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红旗”乘坐者们眼界宽了,红旗轿车的缺点一一暴露:提速慢,可靠性差。有时候到机场接外宾,上了车却打不着火;甚至发生过罗马尼亚总统游览长城归途,下山刹车失灵的惊险场面。停产红旗,改乘进口车,未经论证,就这么定了。

这个重创,对中国汽车工业,对中汽公司,尤其对红旗轿车的开发者饶斌和李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在一种近乎面对面受屈辱的环境下,他们又目睹了红旗轿车的终结。

红旗下马的1984年,中国大量进口日本皇冠轿车用作公务车,领导人开始坐奔驰,国产轿车只剩下不受待见的上海牌了。

关于第一代红旗,最后的辉煌是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一汽专门赶制的红旗敞篷轿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了陆海空三军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