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2013-03-26 13:01:02 共有2个回复

以大量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意在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1]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 》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 书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 细节决定成败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2]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3]

细节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你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你才能做到为使学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才不会为了细节而细节。否则,再注重细节也是精心导演了一幕让别人看得过得去的演戏。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细节就是一种积累的经验和习惯,关系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名人说得好:“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4]……”这是本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例如:自己今天的学习工作安排有量化吗?学习的态度端正吗?所犯的错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你明天的学习计划做了吗?……等等。对照自己的学习工作,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应该从小事做起,要注重细节。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因此,说细节决定成败,也不算小题大作了

Re:《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为积极响应读书活动,提升自身素质,我选择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它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的企业管理经验,写成的一部关于细节管理的专著,文笔流畅,深入浅出。我认真拜读了两遍,受益匪浅,感触也很深。

首先,我感到在思想上要树立起“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从小常听人说“嘿,好样的,这人不拘小节,能干大事” 、“瞧,那人眼睛就盯着芝麻大点事,做事这么细,真没出息,干不成大事”的话,心里总认为有本领的人是干大事的,小事细节是平常人做的。当我第一次看到《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的书名时,心里不以为然,细节真有这么重要吗?是不是言过其实了?但认真拜读了汪中求先生的书后,书中精辟的理论和大量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证明了有时100-1≠99,有时100-1=0。细节不但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它不仅仅用来衡量做事好坏,到不到位,有时1%的细节上错误有可能会导致事情100%的失败 。

比如书中提到台湾首富王永庆先生,他是个重视细节的人,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卖米小贩开始,他注重卖米的细节,做别的卖米商不屑做的细节—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先将米中的细小砂粒杂质过滤掉,送米上门,细心记下顾客的米缸容量,以及清楚了解顾客家里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饭量如何,从而预测出下一次的送米时间。在送米过程中,他不仅把米送上门还亲自把旧米先倒出来,再将新米放在下面,这样就不至于让旧米存放过久。更难得的是他能体恤人家的处境,先将货送上门,暂不收钱,这一点超出常规,极受顾客欢迎。他认真地把小事做细,并从细节中找到创新,从而找到了成功的机会。

又如书中提到的上海新亚集团开的“荣华鸡”中式快餐公司在与“肯德基”洋快餐的竞争中,虽然抓住了顾客心理,提出以“弘扬国货,大力发展祖国烹饪文化,与美国肯德鸡进行友好竞争,逐步提高发展自己”为目的,并以“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宗旨,快餐价格又比肯德基便宜,一度曾在市场中占据上风,但因没有领会到“竞争优势,产品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产品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细节上管理方面的东西”,只注重产品,没有象肯德基在其产品背后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即进货、制作、服务等所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并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保证这些标准得到一丝不苟的执行,最后在较量中败走麦城。

环顾四周,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认为大事决定历史,小事起不了什么作用,更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眼睛就盯着“大事”的呢?很多时候,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常不缺做大事的人,但缺少把小事做细的人。事实上纵观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呢?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具体、琐碎、单调的小事。而且现在的人智商差距愈来愈小,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对细节的关注上。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往往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中的小事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工作缺乏热情,结果大事没得做,小事做不好。而对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他们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是的,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正如老子说的“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现实中,细节融入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在。细节是一种创造,行之有效的创新,往往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但谁关注细节,谁就把握了创新资源,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细节是一种功夫,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则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细节的积累,在注重对一个个细节的观察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细节表现修养,细节总是容易为人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细节体现艺术,隐藏机会,凝结效率,产生效益,也可以是一种预见胜负、风节、操守的征兆。

其次,我感到要将“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件事中,注重细节,脚踏实地做好执行者。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也不缺少的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在这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件都是做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特别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要把小事做细,一件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事故,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露面。可是很多人可能也懂得要重视细节,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要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是很不简单的。大量的工作都是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重复,没有什么绝招可以让它马上做完做好,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琐事上难免会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在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改变观念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养成将小事做细的习惯。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用扎实代替浮躁,用理智折服冲动,做工作从细节做起,从细节中找规律,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扎实、理智 ,热爱工作,每天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决不用“差不多”、“大概是”含糊其词,马虎了事,在不断地磨练中,熟能生巧,简单的招式练到及致就是绝招。只要坚持每天提高1%,工作水平就会提升,工作就会干得好。关照小事,就能成就大事。

这是我读了《细节决定成败》的一点感受,我将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细节,从点滴做起,围绕“奉献海西,有效履职”,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为建设海西建功立业。

Re:《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近来管理类书籍开始铺天盖地,反映了国内政府、国企、民企们对管理的认识加强,最初的一本轰动全国的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一出,网上到处都是奶酪类副产品,什么《谁能动你的奶酪》,《你能动谁的奶酪》,大有将奶酪进行到底的气势。从此以后,出版业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俗类管理书籍开始充斥各大书店的书架,彷佛全民开始学习管理,人人都要精通老板和手下之间的推手拳术。

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是在这样的心情下阅读的,起先很不以为然,但待读完几天后细想,还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本书,不禁为汪中求的良苦用心所感,遂成此文。

中国人的性格是随意,老子说,道法自然,又说无为而治。于是,“随意”成为一种风范,大有白衣飘飘,仙风道骨之意。中国人还崇尚“含蓄”,喜欢点到为止,喜欢“让你猜”,记得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名段子里面,一个小孩子把他妈妈气得七窍生烟,估计最后着实挨了几下板子。但在成人的世界,“让你猜”不仅不会挨板子,相反会得到崇敬和敬畏。

写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和《细节决定成败》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太有关系。汪中求先生想来是对中国人的随意、含蓄深有体会,这才以“细节”为药引,下了一剂“良药”。

在我看来,全书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制度的建立。第二是制度的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孔孟之学便被改造成了中规中矩的儒家学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认为儒术成为缠住历史车轮,阻碍前进的破布,便毫不留情地摒弃了它。文革期间,更是将孔孟之学视为牛鬼蛇神加以批斗。80年代以后,经济要发展,要变革,人们的思路要解放,再解放一些。于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诞生了,严谨的作风被摒弃。项目上马拍脑袋,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行事作风。经营管理“以人为本”,以“个别人的思路”为本。因此,回头想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讲究取舍,我们舍弃传统迂腐文化的同时是否也斟酌过了得失呢?

人无完人,但我们可以用健全完备的制度去约束人们无度的思想,弥补少数人的失误、大意带来的恶果,避免个人的错误成为全盘皆输的诱因。

良好的制度在现今企业的管理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制度不是一朝建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制度必定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在渐进趋向企业发展需要的。

制度的建立需要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

而制度的执行更需要关注细节。

制度由谁来执行,由谁来监督,拿什么来评判是制度错了,还是执行者出了问题?

汪中求的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有因细节而成功,有因细节而失败。可是在这些表象的背后,除去机会和巧合,拂弄的命运之手上刻着两个字:“制度”。

一个两个例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一个企业重视制度的建立和修正,并且同样重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的话。相信从大趋势上说,企业是成功的。

太多的管理书籍将人们引入歧途,沃而玛的成功决不仅在于山姆。沃尔顿以身作则,省下每一张纸,每一截包装绳。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很好的开局理念,要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好,就要建立强健的、实际、可行的制度。并且,背后有着非常顺畅的监督体系和灵活的制度变更流程。

人都是有弱点的,有私念,有目光短浅的时候。成功企业的员工们未必个个对企业绝对忠诚,也未必持有“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最终不过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但制度可以弥补这些人性的弱点,和事实上不可掩饰的“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距离”。

制度的执行需要不折不扣,监督体系需要刚正不阿,需要透明直接。中国画的“留白”在这里不能算做是优点。

而细节,只是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中应该重点强调的因素罢了。

但是,制度本身没有太多东西要说。汪中求先生太明白这点了,因此,另辟蹊径,走“细节”路线,制造出了又一部成功的通俗管理畅销书。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进入7月,天津分公司精心挑选被誉为2003、2004年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财经(经管)图书之一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分发到企业各主要领导、项目部及机关党支部,组织广大员工学习。作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活动在分公司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讲认真,讲细节,讲落实的新一轮“创争”热潮。

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事情往往就输赢在细节之上。特别是施工企业常年与外界人打交道,接触中的一句话、文件上的一个字、施工上的一个线头,都可能导致竞争上的失败。该公司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的同时,针对一些干部员工在平时不注重细节的毛病,对症下药,加大学习、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员工深刻理解自己在企业生产中的一个小的失误、坏毛病都有可能导致一个工程的失败,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大家在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了共同的感想,体会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道理。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联系到各自工作中去,员工们对那些平时工作中被忽略的小节、见怪不怪的小事,引起了高度重视。

时下热销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提出一个概念:宏伟的战略规划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取决于细节的设计与把握,而细节的不等式则意味着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对此,稳居国内行业霸主多年且图谋世界乳品十强的光明乳业总裁王佳芬显然深有体会。早在7年前,在业内率先与外资合作的光明乳业就开始苛求细节,并开始在公司全面铁腕推行精细化、数字化管理。

雅典奥运会,很多人只看到运动员获得的奖牌和荣誉,而忽略了奖牌和荣誉背后的许多细节。其实,比赛中的每一个动作、教练的每一次指导和每一个小的比分对比赛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男篮的外籍主教练哈里斯在中国队与塞黑对比赛的前夜,当别人都安然入睡后,独自一人去图书馆调了新西兰打败塞黑的比赛录象研究,了解了比赛的细节,掌握了取胜的关键。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哈里斯带领下的中国男篮击败了强大的塞黑男篮,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八强。可以看出,对对手弱点等若干细节的研究能够影响比赛的成败,点滴的积累将成就成功。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犯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

都说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是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年轻一代,相对于我们的祖辈和父辈多了一分毛糙和浮躁。一心只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