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普通话手抄报图

2017-01-13

“知心”先“知音”——请讲普通话。在传承家乡话的同时也要学习好普通话,学会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下图是分享2016年2月普通话手抄报图,希望能帮助到你!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2016年2月普通话手抄报图

在中国,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上海人到北京向服务员要洗脸的“面汤水”,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了一碗好吃的面汤。由此可见,如果人们用各地方言交往,不仅会闹笑话,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先秦时期,曾有一种类似“普通话”的统一的、规范的口语,称作“雅言”。史书上记载,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只是这种统一的口语当时没有在社会上推广,以后便消亡了。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标准语。普通话在明、清之际被称作“官话”,辛亥革命以后叫做“国语”,后来改称普通话。“普通”在这里具有普遍、共同的意思。1955年10月,中国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规范,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完全等于北方话,因为它舍弃了一些地方色彩过浓的词语,吸收了其他方言的精华,比任何一种方言都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2016年2月普通话手抄报图

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标准语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致唐末以后,虽然仍是文言占统治地位,但一种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的新书面语言——白话开始出现了。尤其宋、元以来,随着白话文学的发展,与当时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基本上是与当时的文言并存的。明、清两代,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辛亥革命以后的国语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的统治地位,普通话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表现形式。1955年,普通话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取得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法定地位。

与 “十里不同音”的方言和“之乎者也”的文言相比,普通话能为各地人听懂,又与日常生活语言相一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基本相同,人们使用普通话交往非常方便。所以中国政府规定,在学校里要用普通话教学,人人都应学会普通话。普通话也因此在中国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普通话笑话

村长在村民会议上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不要酱瓜,要猪蹄。"把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是:同志们,乡亲们,现在开会,不要讲话,要注意。

2016年2月普通话手抄报图

一位学生违反了纪律,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一番教育后(用普通话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思悔改,还理直气壮顶撞老师,把班主任气得说:“你再zhe zhe ,我就给你两个大嘴巴子。”

在体育课上,一位体育老师用生硬的普通话对学生说:“注意啦,注意啦,今天这节体育课我们一起学习体操,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一顿儿做,做错了不挡害儿,我不享乎,下面大家将手放在玻了盖上,……

一位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上海人到沈阳出差,看到卖苹果的女服务员,便问:“屁股(苹果)多钱?”服务员给上海人一个白眼。上海人又问:“红屁股(红苹果)怎卖?”,女服务员怒骂:“畜生!”。上海人以为问出生成分:“贫农”。

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外地人向售票员伸出十元钱的票子就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不理;外地人再说:“见过吗?!见过吗?!”售票员按住火,仍然不理;如此反复,售票员终于勃然大怒,抻出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戳到外地人的眼前,大喝一声:“你见过吗!”外地人见状大惊失色,抱头鼠窜,嘴中直说:“北京的售票员怎么这样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