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青团简介
上海团组织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等青年运动。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上海共青团。
一、上海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书记俞秀松,机关设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这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团组织。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上海团组织改组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1925年改组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4月,成立江浙区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共青团上海地委的工作。1927年5月,团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后,成立共青团江苏省委。1949年6月,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工作委员会。1953年5月28日,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成立。195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
目前,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共设置十二个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研究室、组织部、宣传部(上海市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战部、管理信息部、权益部、地区工作部(郊区部)、青工部、学校部、少年部、事业管理办公室等,另按有关规定设置机关党委。
团市委直接领导和指导的主要青年团体,包括: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市少先队组织等。
目前,团市委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拥有包括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年报》社、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大世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实业公司(城市酒店)等多家团办直属企事业单位。
截止2000年底,上海共有共青团基层委员会3413个,团总支3790个,团支部31257个,专职团干部3892名,兼职团干部10万名,团员1092276人。
二、上海团组织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活动
上海团组织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抗美援朝运动、大跃进运动、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学习雷锋运动等青年运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团组织坚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自199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以来,上海高校已建立了34个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参加人数达22440多人,团中央于1994年、1998年先后两次在上海召开高校学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座谈会、高校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座谈会。同时,团市委于1997年起以“示范群体建设”为总揽,积极开展推优入党工作、青年志愿者服务、希望工程、社区文明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爱心助学、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近年来,在全国首创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少先队“自动化”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形式;并涌现出诸如“红红姐姐信箱”、“江南经验”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典型。
建国后,上海团组织积极带领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先后开展学习王崇伦、郝建秀,开展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争当“红色青年钢铁突击手”、“生产小老虎”,向科学进军等创新争先活动。一大批城镇知识青年奔赴新疆、安徽、江西等地的贫困山区、边陲荒野,开荒种地,创办共青垦殖场等,为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青年成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积极实践者、推广者。尤其在电子元件、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纳米超导等高新科技领域内,青年知识分子发挥突出作用,创造了不少国家乃至世界的一流水平。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实事和重大工程建设中,青年建功立业,创造了成百上千的“共青团号”和“青年工程”。上海大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获佳绩,已累计4次获得最高奖项“挑战杯”。同时,基层团组织创建了“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等青年人才培养实体,广泛开展“有志青年下农村”活动等,不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
上海团组织与有关部门广泛协作,不断加强青少年的维权服务工作。上海制定实施了全国第一部青少年保护地方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少年法庭,较早就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咨询指导网络等。
三、上海团组织当前的主要工作和活动情况
近年来,上海各级共青团组织着眼新世纪青年发展的新特点和特大型城市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始终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和团中央对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部署,努力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以及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党中央、团中央和上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上海团的工作。1997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亲切接见“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洪泽。1998年6月,江泽民同志亲手接过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副主席陈传王争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献上的上海少先队员最喜爱的创造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视察工作时,与参加双休日社区服务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团员青年亲切交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同志多次亲切接见和勉励上海团员青年,并对上海共青团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徐匡迪、陈铁迪、王力平、陈良宇、龚学平、刘云耕、罗世谦等都出席了上海共青团的各项重大活动,关心上海青少年的成长,关心上海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出席上海市青年工作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还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母亲河,我与你同行——长江流域绿色传递活动会旗仪式”以及apec青年节暨杰出青年企业家论坛等重大活动;孙金龙、黄丹华、崔波、赵勇等团中央领导也曾多次来上海调研和指导工作。
2000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上海市青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要在党的青年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青年工作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努力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共青团为核心,社会各方参与,面向基层、充满活力的青年工作新格局。当前,上海团组织的首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巩固党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基础为目标,以服务青年为宗旨,以团建创新为保障,以青年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加快构建上海青年工作新格局。
1、进一步围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精神支柱。
一是通过建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三个代表”实践团等青年理论学习组织、实践活动阵地和传媒网络载体,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实践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二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人仪式、广场文化等教育载体,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用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感召青年。三是通过培养和宣传“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活动,用典型示范激励青年。四是通过推动青少年学习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积极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等活动,用科学精神塑造青年。五是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广泛组织动员上海青年积极参与apec会议、赴滇扶贫接力、研究生支教团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不断深化广大青少年经常性参与社区分类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六是不断加大“希望工程”的推进力度。截止2001年上半年,已筹集捐款2.3亿,在老少边穷地区援建希望小学近千所,并在建设教师上海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希望工程”西部万名教师培训计划。七是努力塑造当代上海青年的文明形象。从2001年4月起,团市委开展了“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近35000名青年报名加入中华上海骨髓库,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此外,上海青年还持续深入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共青团号”服务卡助万家、大学生社区援助、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红领巾文明进社区”以及“一助一”爱心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构筑了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
2、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服务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大力实施青年人才资源开发。
一是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以实践活动和创业行动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全面推进职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推进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实施“有志青年下农村”活动,积极促进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纳入学生全面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各类青年组织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青联、学联等青年组织,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文联、杰出青年协会等近80个市区两级青年社团和大学生社团等为载体,大力培养、举荐和输送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三是不断完善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文化新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三好”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向高层次延伸。四是大力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通过境外研修、短期学习、联合培训等方式培养国际化青年人才,以及加强与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青年和青年组织的双边与多边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上海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国际化程度。
3、进一步围绕团建创新,巩固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为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截止2000年底,全市各行业独立建制已建团单位30264个,建团率达91.23%;其中,全市14个城区在符合建团条件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已建团组织的单位有1385家,建团率达82.1%。组织开展了团支部组织生活创意设计大赛;总结、命名和推广了基层团建创新工作法;全面推进了高校团建综合试点;有效加强了社区流动团员的管理教育。二是切实加强团的队伍建设。以“三讲”教育活动为契机,仅2000年一年就培训团干部2300余名,提前一年完成团中央“321团干部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了“推优入党”的工作力度,源源不断地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深入开展团员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全面实施《上海市共青团员素质发展要求》。
4、进一步坚持竭诚为青年服务的宗旨,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为青年健康成长服务。
一是积极加大对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二是通过举办青年人才市场、“青年兴业带头人”培训班、青年再就业免费学校、开通上海大众爱心助学热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服务途径,加大为青少年服务的力度。三是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上海青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出版《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开放世界与当代青年》等三本上海青年发展报告(蓝皮书),积极为党和政府提供青年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