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诚信黑板报

2017-01-14

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诚信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人所期盼的。为了营造这种和谐的关系,我们平日与人交往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以诚相待

东晋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反对“匿情而口合”、“面从而背憎”,故我们应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如果对朋友诈伪而无真诚之情,这只是“乌集之交”。只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才是“腹心之友”。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于《法言·学行》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若交朋友而不交心,不能开心见诚,这种缺乏真诚的友谊是难以持久的,故人际交往贵在真心、交心与知心。

以信相交

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而真的朋友,能做到如《礼记·儒行》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以道义相交

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深刻地分析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形者忠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终始如一。”真正的君子之交以道义为基础,真心相待,友谊是持久的。相反,小人之交以势利为基础,虚假造作,友谊是短暂的。

以平等相交

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贵者一方不应以自己的年资、地位、权势、财富作为交友的资本,彼此应当相互尊重,做到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

【工作】

当你日后离开校园,投身社会工作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那么,请你紧记这三个要诀:

身为下属

应具有敬业精神,凡事做到精益求精,完成本职工作,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欺骗上司。《管子·乘马》篇曰:“非诚贾(不是诚实的商人)不得食于贾(以商谋生),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只有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方可事业有成。所谓「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诚信是百行之源,也是成事之本。

身为上司

若日后你成为别人的上司后,你在用人时,必须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宋代欧阳修曾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曰:“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任人之道有二个要点:一是选人一定要选准,要选德才兼备的贤者;二是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亦注意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信任),然亦不可遽信(「急于相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虚伪不实)以投之。一有偏好(特别的或不正当的爱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这就是说,上司对于下属应当用人不疑,这是对诚实君子而言;而对那些曲意逢迎、极力投其所好的人,必须加以警惕,并对他进行了解和考察,以辨其真伪,切忌轻信。

同事之间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同事之间更加应该注意——要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诚信具有双向性的,只有自己以诚对待同事和朋友,才能得到他人以诚相报。这样,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营商

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有一位外国专家曾讲过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政策。”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为政

若你将来毕业后打算从政,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对于从政者来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在其著作《傅子·义信》中,援引了2个历史典故说明这一道理。其一是昏君周幽王为取悦宠妃褒姒,以烽火戏弄诸侯,失信于诸侯而亡国。其二是春秋时期,齐襄公令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时正值瓜熟,答应他们瓜熟时由他人接替。结果,齐襄公失信,二人以此借口作乱,并弑齐襄公。傅玄就此作出结论:“王者体信,而万国安;诸侯秉信,而境内和。”只要君主与诸侯互相信任,信守诺言,取信于民,天下自然太平。可见,取信于臣民是何等的重要。从政者最重要是取信于民,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呢?其一是为官清廉,其二是秉公执法。明初名儒梁寅在石门山讲学,其中一名学生初为官,前去请教梁寅。梁寅认为做官的三个要诀为“清”、“慎”、“勤”。所谓“清”,即是反贪倡廉;“慎”即是为官慎重认真,不马虎从事;“勤”即勤敏执政,力戒懒惰。这样,方可取信于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