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黑板报版面设计
当代中外科技界重要奖项
1.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颁布,自2003年12月20日起施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经济学、和平奖六项。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八位华裔获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其中除了李远哲和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外,其余六人都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国近年来的主要科技发展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先后制定实施了多项科技发展规划。
1.1955年,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规划——《十二年(1956~1967年)科技规划》。
2.196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国家科委在“十二年规划”执行的基础上,制定《1963~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简称《十年规划》)。确定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提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的观点。

3.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审议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同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转发《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简称《八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的方针。
4.1982年底,国家科委会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编制《十五年(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规划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简称“面向、依靠”)的基本方针,突出重点,不搞面面俱到;强调实事求是,不片面追求“赶超”,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技术体系。
5.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对15年规划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及《纲要》,对到2000年、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前景作了宏观性、概括性的表述。根据《纲领》及《纲要》,1991年3月国家科委又组织制定《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6.1994年,国家科委等部门开始编制《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
7.2001年5月,科技部等部门制定《“十五”科技发展规划》。
8.2006年2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于10月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这部45000字的纲要突出强调“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的目标。纲要提出到2020年左右,以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为基础,在各产业中造就一批效益突出、创新业绩出众、成长迅速、实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并使其中佼佼者跻身世界500强,形成“航母级”企业。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领域
1.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计划宗旨: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准备技术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2.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计划宗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